论耻感的哲学意蕴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9 年 第 11 卷第 05 期, 页码:23 - 30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人不可以无耻",耻感文化在中国传统中有宝贵的资源。"耻"、"羞"、"辱"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耻感的形成离不开个体自我评价活动,而个体自我评价活动的进行又往往要以耻感作为评价标准。耻感的产生以对善的把握为前提,不过是以否定的方式来把握善的。正是耻感中所体现的人的本体的自由或自我意识使人"成为人"。意志以善和耻感作为内在环节。耻感以恶为对象,恶是丑的,但耻感却是美的。慎独固然与要"成为人"的执着联系在一起,但更与对于"耻"的畏惧联系在一起。荣可以正面地引领社会风尚,但无耻则无荣,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对恶的耻感和厌恶,没有对恶和耻的惩罚,就既没有耻感,也没有荣感。一个无耻的社会最可怕。
[1]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408页。
[2]顾炎武:《日知录》,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八年版,第52页。
[3]任文京:《论儒家的耻感意识》,《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6期。
[4]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55页。
[5]《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5页、2316页、2362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07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538页。
[8]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33页。
[9]15181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32、第111、第115、第113页。
1011舍勒:《价值的颠覆》,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64、第168页。
122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4、第34页。
1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
14Biei Efei:Immanuel Kants philosophy freedom,Political Theory1997,(4).
1617黑格尔:《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23、第522页。
20高兆明:《耻感与存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5期。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1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4页。
24高兆明:《耻感与存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5期。
25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0-12.
[2]顾炎武:《日知录》,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八年版,第52页。
[3]任文京:《论儒家的耻感意识》,《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6期。
[4]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55页。
[5]《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5页、2316页、2362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07页。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538页。
[8]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33页。
[9]15181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32、第111、第115、第113页。
1011舍勒:《价值的颠覆》,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64、第168页。
122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94、第34页。
1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
14Biei Efei:Immanuel Kants philosophy freedom,Political Theory1997,(4).
1617黑格尔:《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23、第522页。
20高兆明:《耻感与存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5期。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1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04页。
24高兆明:《耻感与存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5期。
25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0-12.
引用本文
陈新汉. 论耻感的哲学意蕴[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9, 11(5): 23–30.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上一篇:消费主义:金融危机产生的文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