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English
热门查询:
金融
实证
管理
高级查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
论文
作者
投稿指南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专家
在线审稿
服务
在线查稿
编辑办公
期刊订阅
帮助
新闻
专题
关于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
相同标签论文聚合
【相同标签:【新经济地理学】找到:7条论文】
条/页 按年卷期:
升序
降序 排列
全选: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BibText(BIB)
EndNote(ENW)
Reference Manager(RIS)
ProCite(RIS)
RefWorks(TXT)
Plain Text(TXT)
保存到本地文件
发送到我的邮箱
专题讨论·区域高质量发展
| F061.5
“双循环”战略实施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影响——基于斯密分工思想的分析
刘军辉
,
张古
,
安虎森
文章以“双循环”战略为背景,在斯密分工思想的指引下,参考新兴古典理论关于分工的研究成果,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中间投入品模型和新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模型,融入由土地要素带来的拥塞效应,构建了...
First published at: Mar 03, 2024
查看:
HTML 全文
|
PDF 全文
|
下载 PDF
(1306.4 KB) |
ESI
doi:
10.16538/j.cnki.jfe.20231121.401
《财经研究》
第50卷第03期
, 页码:4 - 18
区域经济研究
| F530;F550
多米诺效应、空间不平衡性与区域贸易集团稳定性——简析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刘军辉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自由资本模型,将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和资本所得税等因素纳入进来,建立起多国自由贸易模型,并通过严谨的数理与实证分析揭示了区域贸易集团的运行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贸易集...
First published at: Sep 01, 2018
查看:
HTML 全文
|
PDF 全文
|
下载 PDF
(1523.7 KB) |
ESI
doi:
10.16538/j.cnki.jfe.2018.09.008
《财经研究》
第44卷第09期
, 页码:123 - 136
中国经济论坛
| F429.9
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能促进产业转移吗?
颜银根
文章综合发展经济学Lewis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Krugman模型,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转移的空间经济模型,根据2005-2013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和2010-2012年河南省109个县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和双...
First published at: Jun 03, 2017
查看:
HTML 全文
|
PDF 全文
|
下载 PDF
(1596.3 KB) |
ESI
doi:
10.16538/j.cnki.jfe.2017.06.001
《财经研究》
第43卷第06期
, 页码:4 - 16
中国经济论坛
| F120.2
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模拟研究——基于
新经济地理学
视角
刘军辉
,
张古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中间投入品模型,将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不同劳动力流动模式等因素纳入研究框架中,构建了中国户籍制度演变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户籍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劳动力...
First published at: Oct 01, 2016
查看:
HTML 全文
|
PDF 全文
|
下载 PDF
(1516.2 KB) |
ESI
doi:
10.16538/j.cnki.jfe.2016.10.005
《财经研究》
第42卷第10期
, 页码:80 - 93
产业经济研究
市场潜能促进了制造业女性就业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宏兵
,
赵春明
,
文磊
等
文章首先构造了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真实市场潜能指标,并利用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真实市场潜能对制造业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真实市场潜能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女性就业...
查看:
HTML 全文
|
PDF 全文
|
下载 PDF
(7832.5 KB) |
ESI
《财经研究》
第40卷第03期
, 页码:52 - 62
区域经济研究
中国城市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段瑞君
文章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二元经济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
查看:
HTML 全文
|
PDF 全文
|
下载 PDF
(6785.3 KB) |
ESI
《财经研究》
第39卷第09期
, 页码:83 - 95
经济与管理
新经济地理学
的反思与展望
何雄浪
,
郑长德
新经济地理学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声名鹊起。它以非连续性和非单调性过程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试图揭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谜底。通过认真反思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文章认为应结合中国现实,进一步拓...
查看:
HTML 全文
| 暂无 PDF(0 KB) |
ESI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第15卷第06期
, 页码:48 - 55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信息查询
财经研究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首页
在线投稿
在线审稿
编辑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