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整个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对促进经济发展、防范实体经济危机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开始,近代中国的银行监管体系虽然经历了一个由初创到不断增补的过程,但其监管效果较为有限。在监管机构方面,从晚清时期的度支部,到北洋政府的财政部,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监理局和中央银行,监管专业化和精细化经历了长足进步,但风险防控目标受政府意愿影响较大,监管效果难有保证。在监管法律方面,法律体系整体上得到逐步改善,但由于强制力较差,监管效果不佳。由于监管体系未能尽如人意,商业银行只能内外兼修以应对风险挑战,除了加强自身风险管理建设外,特别加强了银行公会的建设。随着银行公会的建立和渐趋强大,在近代中国早期薄弱的政府监管体系下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在外部甚至主导了整个银行业的监管,并推动了政府监管的进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由于银行官办化,政府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渐趋加强,整个监管体系逐步纳入政府主导之中,银行公会的监管作用渐趋弱化。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曲折发展的过程,其间银行公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监管虽然整体上效果有限,但仍对金融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体系探析——基于政府与银行公会的视角
摘要
参考文献
2 杜恂诚, 贺水金. 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1897−1997)[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3 洪葭管. 白银风潮[J]. 中国金融,1988,(6):68−69.
4 兰日旭. 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5 兰日旭. 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特征探析−以银行制度结构为中心[J]. 兰州学刊,2013,(5):47−51. DOI:10.3969/j.issn.1005-3492.2013.05.009
7 李桂花. 论近代中国中央银行的形成时间、制度类型与功能演进[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2):51−63. DOI:10.3969/j.issn.1002-8005.2001.02.005
8 刘平.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1897-1949)[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9 马德坤. 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2.
10 上海银行周报社. 历届银行公会联合会会议汇记[M]. 上海: 上海银行周报社, 1923.
11 吴景平. 从银行立法看30年代国民政府与沪银行业关系[J]. 史学月刊,2001,(2):78−87. DOI:10.3969/j.issn.0583-0214.2001.02.014
13 徐沧水. 上海银行公会事业史[M]. 上海: 上海银行周报社, 1925.
15 裕孙. 沪汉津平各地银行公会会员调查[J]. 银行周报,1929,(13).
16 张松. 统一与多元:近代中国票据习惯之演进[J]. 政法论坛,2018,(3):184−191. DOI:10.3969/j.issn.1000-0208.2018.03.015
18 郑成林.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银行监管制度[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68−76. DOI:10.3969/j.issn.1000-2456.2009.06.013
1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金融法规档案资料选编(上册)[M]. 北京: 档案出版社, 1989.
2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4.
引用本文
兰日旭, 李昆. 近代中国银行监管体系探析——基于政府与银行公会的视角[J]. 财经研究, 2021, 47(1): 124-134.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