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有效需求问题探源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 年 第 07 卷第 06 期, 页码:40 - 46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有效需求问题是市场经济或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与强调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竞争关系的博弈规则,表明了资本主义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即利润率的下降或经济衰退来自于过高的资本存量价值或扭曲的收入分配。当前,有效需求问题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借鉴两位学者的分析解决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效需求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霍华德和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中译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3]马克思.资本论1-3卷(中译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4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6]Blaug,M.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5t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①霍华德和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5章,“马克思与凯恩斯”。
②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页。
③同上,第37-38页。
④同上,第366页。
⑤凯恩斯所说的“古典学派”与马克思稍有不同,它除了涵盖马克思划分的从配第到李嘉图这些古典学者外,主要还包括了穆勒及穆勒以后的马歇尔、埃奇沃思和庇古等新古典学者。
⑥霍奇森:《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50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16页。
⑧同上,第89页。
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48页。
10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20-221页。
11转引自霍华德和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92页。
1○2 Darleir,J.: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Mr.Keynes,Science and Society,1,pp.194-211,1987.
1○3 Sweezy,P.M.:The Present as History,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53,pp.253-262.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
[3]马克思.资本论1-3卷(中译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4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6]Blaug,M.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5t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①霍华德和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5章,“马克思与凯恩斯”。
②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页。
③同上,第37-38页。
④同上,第366页。
⑤凯恩斯所说的“古典学派”与马克思稍有不同,它除了涵盖马克思划分的从配第到李嘉图这些古典学者外,主要还包括了穆勒及穆勒以后的马歇尔、埃奇沃思和庇古等新古典学者。
⑥霍奇森:《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50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16页。
⑧同上,第89页。
⑨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48页。
10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20-221页。
11转引自霍华德和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92页。
1○2 Darleir,J.: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Mr.Keynes,Science and Society,1,pp.194-211,1987.
1○3 Sweezy,P.M.:The Present as History,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53,pp.253-262.
引用本文
王璐. 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有效需求问题探源[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 7(6): 40–46.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