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与未定调的整合——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历程述评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2 年 第 04 卷第 01 期, 页码:51 - 59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19世纪中叶以降 ,特别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以来 ,伴随着中国社会出现“亘古未有之大变局”的 ,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遭遇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商业———工业文明这一异质文化深刻冲击下历经了一场趋向现代化的结构性转变。这一转变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转型尚未完成和持续 ,至今仍在持续、深化并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为此 ,本文将对近代中西文化接触、碰撞、进而逐渐融会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出现的结构性转变及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作一梳理和评述
①(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51-252页。
②赵鸣歧:《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中西文化观》,《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③于语和、庾良辰主编:《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4页。
④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页。
⑤(美)艾恺著《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页
⑥彭明、程歉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75页。
⑦《康有为政论集》(上),中华书局,1981年,第219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⑧(美)本杰明·史华慈著:《寻求富强—严富与西方》,叶美凤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9页
⑨《严复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I页
《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1页
《民报》第6号《讲演辞》。
余英时:《论士衡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78页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82-383页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第一卷第一号
章士钊:《新时代之青年》,《东方》杂志第16卷第11号,1919年11月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饮冰室文集》第二十三,第37-38页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99-200页
②赵鸣歧:《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中西文化观》,《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③于语和、庾良辰主编:《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64页。
④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页。
⑤(美)艾恺著《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页
⑥彭明、程歉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75页。
⑦《康有为政论集》(上),中华书局,1981年,第219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
⑧(美)本杰明·史华慈著:《寻求富强—严富与西方》,叶美凤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9页
⑨《严复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I页
《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1页
《民报》第6号《讲演辞》。
余英时:《论士衡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78页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82-383页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第一卷第一号
章士钊:《新时代之青年》,《东方》杂志第16卷第11号,1919年11月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饮冰室文集》第二十三,第37-38页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99-200页
引用本文
赵鸣歧. 裂变与未定调的整合——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历程述评[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2, 4(1): 51–59.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