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与金融市场
财经研究 2012 年 第 38 卷第 09 期, 页码:38 - 48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近代中国政府公债的发行开辟了政府动员国民储蓄的新时代,也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事实上,公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当时的金融市场,成为银行券的发行准备、储蓄存款的保证、银行放款的抵押品、金融业的投资筹码以及维护经济稳定的筹码;公债的交易也推动了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然而,文章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利率对公债价格没有解释力。这说明政府公债还没有完全与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公债价格应该还受到很多非市场因素的影响或制约。1921年和1932年的公债整理对债信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公债收益率的下降则是理性的回归。而法币改革则使政府摆脱了公债的财政制约。
①金普森、王国华:《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1年之内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金普森、王国华:《南京国民政府1933-1937年之内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
②潘国旗:《近代中国国内公债研究(1840-19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4BZS039),2007年7月,第287-288页。
③[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施康强等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9-50页。
④[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二卷上,陈海宏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18页。
⑤彭雨新:《中国近代财政史简述》,载孙健编:《中国经济史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97-398页。
⑥[美]托马斯.罗斯基:《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唐巧天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6页。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徐子建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177页、第177页。
⑧[美]罗伯特.威廉.福格尔:《道格拉斯.诺思和经济理论》,[美]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N.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上编(1912-1949)二,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915-918页、第919页。
⑩交通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交通银行史料》第一卷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第867-868页。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6-97页、第208-209页、第538-547页。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3页、第628页、第633-634页。
杜恂诚:《近代中国钱业习惯法——以上海钱业为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180页。
杜恂诚:《中国近代资本主义金融业(1895-1927年)》,《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增刊,第83-84页。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经济研究室编:《全国银行年鉴,1936年》,A.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印,第57-58页。
交通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交通银行史料》第一卷上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第612-620页。
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291页、325页。
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305页、311页、110页。
杨荫溥:《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2年版,第402-403页、第399-400页、第400-402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财政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2-1173页。
朱契:《中国财政问题》,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231-232页。
千家驹:《中国的内债》,社会调查所1933年版,第51页、第58页。
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2-214页;[美]小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杨希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页。
[美]阿瑟.恩.杨格:《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陈霞飞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页。
②潘国旗:《近代中国国内公债研究(1840-19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终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4BZS039),2007年7月,第287-288页。
③[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施康强等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49-50页。
④[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二卷上,陈海宏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18页。
⑤彭雨新:《中国近代财政史简述》,载孙健编:《中国经济史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97-398页。
⑥[美]托马斯.罗斯基:《战前中国经济的增长》,唐巧天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46页。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融史》,徐子建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177页、第177页。
⑧[美]罗伯特.威廉.福格尔:《道格拉斯.诺思和经济理论》,[美]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N.C.奈:《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中国银行行史资料汇编》上编(1912-1949)二,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第915-918页、第919页。
⑩交通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交通银行史料》第一卷下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第867-868页。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6-97页、第208-209页、第538-547页。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编:《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3页、第628页、第633-634页。
杜恂诚:《近代中国钱业习惯法——以上海钱业为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180页。
杜恂诚:《中国近代资本主义金融业(1895-1927年)》,《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增刊,第83-84页。
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经济研究室编:《全国银行年鉴,1936年》,A.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印,第57-58页。
交通银行总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交通银行史料》第一卷上册,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版,第612-620页。
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290-291页、325页。
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305页、311页、110页。
杨荫溥:《中国金融论》,黎明书局1932年版,第402-403页、第399-400页、第400-402页。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财政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2-1173页。
朱契:《中国财政问题》,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231-232页。
千家驹:《中国的内债》,社会调查所1933年版,第51页、第58页。
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2-214页;[美]小科布尔:《上海资本家与国民政府,1927-1937》,杨希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页。
[美]阿瑟.恩.杨格:《1927-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陈霞飞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页。
引用本文
杜恂诚. 近代中国的政府公债与金融市场[J]. 财经研究, 2012, 38(9): 38–48.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本期封面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