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华资银行分支机构区位选择对绩效的影响
财经研究 2014 年 第 40 卷第 02 期, 页码:120 - 132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近代华资银行业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对银行而言,集聚经济发达区域能够显著提高自身的绩效。文章运用中国近代银行业数据,通过构建反映银行分支行空间地理分布特征的区位指数,考察区位因素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分支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绩效有不同的影响。商业储蓄银行绩效更易受区位因素的影响,而区位因素对省市立银行的影响则不显著。其次,忽略区位因素,不能准确评价分支行数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这为当今民营银行的设点分布及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
[1]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侯杨方.中国人口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5):721-725.
[4]李一翔.近代中国金融业的转型与成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孙巍,王铮,何彬.商业银行绩效的演化趋势及其形成机理——基于1996-2002年混合数据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5,(10):53-63.
[6]谭兴民,宋增基,杨天斌.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11):144-154.
[7]王玉茹,燕红忠,付红.近代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发展与实力变化[J].金融研究,2009,(9):175-191.
[8]吴松弟.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J].学术月刊,2007,(1):121-124.
[9]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J].史学月刊,2009,(8):65-72.
[10]袁伟鹏.聚集与扩散:中国近代工业布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1]张红军,杨朝军.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区位选择及动因研究[J].金融研究,2007,(9):160-172.
[12]Keller W,Shiue C H.The origin of spatial interaction[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7,140(1):301-332.
[13]Kung J K S,Bai N,Lee Y F.Human Capital,migration,and a‘vent’for surplus rural labour in 1930sChina:the case of the Lower Yangzi[J].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1,64(1):117-141.
[14]Shiue C H.Transport costs and the geography of arbitrag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1406-1419.
①参见《积极推进银行业转型发展——尚福林在2013年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BB6E98E73A6E408BA7F382047CE42879.html,2013-6-29。
②有关地理因素与经济发展的讨论,参见Gallup J L,Sachs J D,Mellinger A D.Geograph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999,22(2):179-232;Acemoglu D,Johnson S,Robinson J A.Reversal of Fortune: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17(4):1231-1294;Fujita M,Krugman P R,Venables A J.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9;Fujita M,Krugman P.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Past,Present and the Future.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4,83(1):139-164等。
③参见袁为鹏:《聚集与扩散:中国近代工业布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戴鞍钢,严建宁:《中国近代工业地理分布、变化及其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1期,第139-161页。
④有关近代金融史的讨论参见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王玉茹、燕红忠、付红:《近代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发展与实力变化》,《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第175-191页;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第143-155页;李一翔:《近代中国银行与钱庄关系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李一翔:《近代中国金融业的转型与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⑤参见朱琳、杜国庆:《日本基于企业分支机构集聚的城市成长极限及今后振兴方向》,《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1期,第32-39页。
⑥参见国民政府:《银行法》,《广东省政府公报》,1931年第151-152期,第14-22页。
⑦⑨参见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全国银行年鉴(1937年)》,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1937年版,第A8页、第A10页、第S32页、第A2页、第A7-A8页、第S2-S8页、第A8、A25、A42页。
⑧参见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全国银行年鉴(1936年)》,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1936年版,第A6-A10页。
参见唐传泗,黄汉民:《试论1927年以前的中国银行业》,载于上海近代史丛书编委会:《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4)》,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第66、69页。
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94页。
模型中的分支机构仅考虑分行和支行。
参见Acemoglu D,Johnson S,Robinson J A:Reversal of Fortune: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17(4):1231-1294.
参见Kung J K S,Bai N,Lee Y F:Human Capital,Migration,and A‘Vent’for Surplus Rural Labour in1930sChina:The Case of the Lower Yangzi.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1,64(1):117-141.
战争范围根据国防部史政编译局:《中国战史大辞典—战役之部》,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9年版,第559-582页整理。
通商口岸的选择参见严中平等:《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社会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41-48页。
[2]侯杨方.中国人口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李小建.金融地理学理论视角及中国金融地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6,(5):721-725.
[4]李一翔.近代中国金融业的转型与成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孙巍,王铮,何彬.商业银行绩效的演化趋势及其形成机理——基于1996-2002年混合数据的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2005,(10):53-63.
[6]谭兴民,宋增基,杨天斌.中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11):144-154.
[7]王玉茹,燕红忠,付红.近代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发展与实力变化[J].金融研究,2009,(9):175-191.
[8]吴松弟.港口——腹地:现代化进程研究的地理视角[J].学术月刊,2007,(1):121-124.
[9]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J].史学月刊,2009,(8):65-72.
[10]袁伟鹏.聚集与扩散:中国近代工业布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1]张红军,杨朝军.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区位选择及动因研究[J].金融研究,2007,(9):160-172.
[12]Keller W,Shiue C H.The origin of spatial interaction[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07,140(1):301-332.
[13]Kung J K S,Bai N,Lee Y F.Human Capital,migration,and a‘vent’for surplus rural labour in 1930sChina:the case of the Lower Yangzi[J].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1,64(1):117-141.
[14]Shiue C H.Transport costs and the geography of arbitrage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1406-1419.
①参见《积极推进银行业转型发展——尚福林在2013年陆家嘴论坛上的讲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BB6E98E73A6E408BA7F382047CE42879.html,2013-6-29。
②有关地理因素与经济发展的讨论,参见Gallup J L,Sachs J D,Mellinger A D.Geograph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999,22(2):179-232;Acemoglu D,Johnson S,Robinson J A.Reversal of Fortune: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17(4):1231-1294;Fujita M,Krugman P R,Venables A J.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99;Fujita M,Krugman P.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Past,Present and the Future.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4,83(1):139-164等。
③参见袁为鹏:《聚集与扩散:中国近代工业布局》,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戴鞍钢,严建宁:《中国近代工业地理分布、变化及其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1期,第139-161页。
④有关近代金融史的讨论参见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王玉茹、燕红忠、付红:《近代中国新式银行业的发展与实力变化》,《金融研究》,2009年第9期,第175-191页;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5期,第143-155页;李一翔:《近代中国银行与钱庄关系研究》,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李一翔:《近代中国金融业的转型与成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⑤参见朱琳、杜国庆:《日本基于企业分支机构集聚的城市成长极限及今后振兴方向》,《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1期,第32-39页。
⑥参见国民政府:《银行法》,《广东省政府公报》,1931年第151-152期,第14-22页。
⑦⑨参见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全国银行年鉴(1937年)》,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1937年版,第A8页、第A10页、第S32页、第A2页、第A7-A8页、第S2-S8页、第A8、A25、A42页。
⑧参见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全国银行年鉴(1936年)》,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1936年版,第A6-A10页。
参见唐传泗,黄汉民:《试论1927年以前的中国银行业》,载于上海近代史丛书编委会:《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资料(4)》,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第66、69页。
参见洪葭管:《中国金融通史》第四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94页。
模型中的分支机构仅考虑分行和支行。
参见Acemoglu D,Johnson S,Robinson J A:Reversal of Fortune: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117(4):1231-1294.
参见Kung J K S,Bai N,Lee Y F:Human Capital,Migration,and A‘Vent’for Surplus Rural Labour in1930sChina:The Case of the Lower Yangzi.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2011,64(1):117-141.
战争范围根据国防部史政编译局:《中国战史大辞典—战役之部》,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9年版,第559-582页整理。
通商口岸的选择参见严中平等:《中国近代史统计资料选辑》,社会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41-48页。
引用本文
畅童娜. 近代华资银行分支机构区位选择对绩效的影响[J]. 财经研究, 2014, 40(2): 120–13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