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立足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与当代实践,提出了以“人们社会生产的生产与再生产”为基础的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新的定义和构成。以苏联教科书为代表的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最大缺陷是,没有明确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概念的基础上,同时没有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生命的生产)的基础上。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将微观的“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当作社会生产力三要素,不仅不符合当代实践的发展,同时在逻辑上也无法成立,文章由此提出了“生产力的四要素说”。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上,仅仅将实体产业经济的生产关系的构成文章要素当作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而没有考察到《资本论》所揭示的各种关系的复杂结构,也没有概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内部复杂的经济关系,以及由人自身生命的生产所产生出的社会关系,由此提出了生产关系的“三层级说”。
《资本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再发现
摘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 恩格斯.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A].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5.
3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A].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4 [日]冈本博之. 马克思《资本论》研究[M]. 刘焱译.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3.
5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A].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6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7 马克思.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摘编[A].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 马克思. 雇佣劳动与资本[A].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9 李秀林, 李淮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11 Marx K. Capital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引用本文
鲁品越. 《资本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念的再发现[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8, 20(4): 4-14.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