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
财经研究 2003 年 第 29 卷第 04 期, 页码:23 - 27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就业弹性的因素,运用差分公式法和经济增长模型法分别测算了我国不同阶段的就业弹性值。指出了差分公式法的局限性。测算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弹性水平出现显著性下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弱。最后,就提高我国就业弹性水平以促进就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蔡,王德文 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 经济研究,1999,(2)
[2]黄乾,原新 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与对策[J] 财经研究,2002,(2)
[3]李红松,田益祥 一种社会劳动实际投入量的测算方法及应用[J] 预测,2000,(4)
[4]沈坤荣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1999,(4)
[5]罗伯特·索洛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刘泓 未来十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对策[J] 南开经济研究,2000,(4)
[7]宋长青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J] 中国统计,1999,(6)
[8]高尚全 中国就业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J] 经济学家,1999,(4)
[9]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十五"时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1999,(6)
[2]黄乾,原新 非正规部门就业:效应与对策[J] 财经研究,2002,(2)
[3]李红松,田益祥 一种社会劳动实际投入量的测算方法及应用[J] 预测,2000,(4)
[4]沈坤荣 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1999,(4)
[5]罗伯特·索洛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刘泓 未来十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对策[J] 南开经济研究,2000,(4)
[7]宋长青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J] 中国统计,1999,(6)
[8]高尚全 中国就业形势分析及治理对策[J] 经济学家,1999,(4)
[9]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十五"时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1999,(6)
引用本文
李红松.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 财经研究, 2003, 29(4): 23–27.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上一篇:居民收入分配现状与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