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异质性、资本深化与就业——技能偏态下对“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审视
财经研究 2014 年 第 40 卷第 06 期, 页码:95 - 108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针对"用工荒"和就业难困境,研究资本、劳动力异质性与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性的内在联系。文章论证了资本对技能型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和对低素质劳动者的替代效应,并认为我国的资本深化过程是大国经济在异质性劳动力存在匹配缺口时自行选择的较优发展路径。通过GMM证实了在技能偏态的作用下劳动力通过资本广化和深化过程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确定技术升级和资本深化的产业以及在资本广化部门发挥低技术劳动者比较优势的建议。
[1]蔡昉.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经济研究,2007,(7):4-14.
[2]蔡昉.中国发展的挑战与路径:大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1):4-12.
[3]程名望,史清华,徐剑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6,(4):68-78.
[4]高凌云,毛日昇.贸易开放、引致性就业调整与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支出规模变动[J].经济研究,2011,(1):42-56.
[5]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8,(6):27-31.
[6]胡鞍钢,程永宏,杨韵新.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中国就业政策评估(1949-2001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7]霍夫曼.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0.
[8]赖德胜,李长安.当前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3):68-72.
[9]李实.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道灰色的风景线——评《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J].经济研究,2007,(1):154-157.
[10]林毅夫,潘士远.技术进步越快越好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5,(10):7-13.
[11]孟昕,张俊森.中国城镇的双层劳动力市场——上海城镇居民与农村移民的职业分割与工资差距[A].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邱嘉锋,董直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来自时域和频域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0,(4):46-49.
[13]单豪杰,师博.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1978—2006[J].产业经济研究,2008,(6):1-9.
[14]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28-41.
[15]姚先国,周礼,来君.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就业结构——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技能偏态假说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5,(5):47-53.
[16]尹庆双,奉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1):64-68.
[17]Akerlof G A.Structural unemployment in a neoclassical framework[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9,77(3):399-407.
[18]Albrecht J,Vroman S.A matching model with endogenous skill requirement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2,43(1):283-305.
[19]Kumar N.Explaining the geography and depth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The case of US and Japa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Welt wirtschaftliches Archiv,2000,136(3):442-477.
[20]Mortensen D,Pissarides C A.New developments in models of search in the labor market[A].Ashenfelter O,Card D.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C].Netherlands: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99.
[21]Mortensen D,Pissarides C A.Unemployment responses to‘skill-biased’technology shocks:The role of labour market policy[J].The Economic Journal,1999,109(455):242-265.
[22]Noland M,Pack.The Arab economies in a changing world[M].Washington,D.C.: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
[23]Sato R,Hoffman R F.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variable elasticity of factor substitution:Some analysis and test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8,50(4):453-460.
[24]Yashiv E.Labor search and matching in macroeconomic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51(8):1859-1895.
①劳动力异质指因自身禀赋或外在客观条件而导致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或技能的差异,是大国经济的特征之一。
②由于劳动力的异质性,不同的技能水平上能够提供的劳动者数量不同且岗位异质。以技能为标准,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都呈偏态分布。如图1中第四象限所示,两条曲线表示不同技能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函数呈偏态分布,表现为两端低中间高的“倒U形”趋势。由于求职者技能水平和企业的异质性,劳动力市场处于供需不均衡的状态。以我国为例,低学历劳动力供大于求。中等偏上的受教育者多,但经济的需求量较大,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受能力等限制,拥有极高学历的劳动力较少,对应岗位需求也较少,缺口也较小。
①常用的生产函数有CD和CES函数。CES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为任意常数,该常数对于特定的生产函数不变,即函数的替代弹性由外生参数决定,CD函数为特例。这同替代性随技术水平变化的实际情况有偏差。因此,本文借鉴Revankar等学者提出的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由于本文模型的目的在于考察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及其与产出的关系,故VES生产函数中替代弹性系数为人均资本投入的线性函数,即:σ=dln(K/L)dln(TRS)=1+bK/L。
②R*=(C±槡b2c2n2-2bc3n-6bc2n-4bcn+c4+2c3+c2+c2-bcn)/2bc
①ln[L+(b/(1+c))K]进行级数展开为:lnL=-1/clnK+(1+c)/clnY-(1+c)/clnA-b/(1+c)(K/L),该模型既包含资本要素(K)、劳动力要素(L),也包含资本和劳动的共同作用即资本深化程度(K/L),能较好地解释各独立要素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对产出的意义。
①常用的差距指标如基尼系数等适合总体分组较多时的差距问题,不能表现出整体平均水平和差距的方向性。直接用比值既可以表示差距,也可以解释方向问题。作为衡量劳动力异质性指标,E表示的是两种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的相对比例。当01时,劳动力素质逐渐提高,劳动力异质性主要表现在高学历人群比例的增加上。
①由于行业的就业人数无法找到其他替代变量,因此难以对表5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2]蔡昉.中国发展的挑战与路径:大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1):4-12.
[3]程名望,史清华,徐剑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6,(4):68-78.
[4]高凌云,毛日昇.贸易开放、引致性就业调整与我国地方政府实际支出规模变动[J].经济研究,2011,(1):42-56.
[5]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8,(6):27-31.
[6]胡鞍钢,程永宏,杨韵新.扩大就业与挑战失业——中国就业政策评估(1949-2001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7]霍夫曼.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0.
[8]赖德胜,李长安.当前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J].经济学动态,2010,(3):68-72.
[9]李实.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道灰色的风景线——评《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J].经济研究,2007,(1):154-157.
[10]林毅夫,潘士远.技术进步越快越好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5,(10):7-13.
[11]孟昕,张俊森.中国城镇的双层劳动力市场——上海城镇居民与农村移民的职业分割与工资差距[A].蔡昉,白南生.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邱嘉锋,董直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周期波动关联效应——来自时域和频域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0,(4):46-49.
[13]单豪杰,师博.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1978—2006[J].产业经济研究,2008,(6):1-9.
[14]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28-41.
[15]姚先国,周礼,来君.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就业结构——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技能偏态假说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5,(5):47-53.
[16]尹庆双,奉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1):64-68.
[17]Akerlof G A.Structural unemployment in a neoclassical framework[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9,77(3):399-407.
[18]Albrecht J,Vroman S.A matching model with endogenous skill requirement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2,43(1):283-305.
[19]Kumar N.Explaining the geography and depth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The case of US and Japa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Welt wirtschaftliches Archiv,2000,136(3):442-477.
[20]Mortensen D,Pissarides C A.New developments in models of search in the labor market[A].Ashenfelter O,Card D.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C].Netherlands: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99.
[21]Mortensen D,Pissarides C A.Unemployment responses to‘skill-biased’technology shocks:The role of labour market policy[J].The Economic Journal,1999,109(455):242-265.
[22]Noland M,Pack.The Arab economies in a changing world[M].Washington,D.C.: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
[23]Sato R,Hoffman R F.Production functions with variable elasticity of factor substitution:Some analysis and test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8,50(4):453-460.
[24]Yashiv E.Labor search and matching in macroeconomic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51(8):1859-1895.
①劳动力异质指因自身禀赋或外在客观条件而导致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或技能的差异,是大国经济的特征之一。
②由于劳动力的异质性,不同的技能水平上能够提供的劳动者数量不同且岗位异质。以技能为标准,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都呈偏态分布。如图1中第四象限所示,两条曲线表示不同技能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函数呈偏态分布,表现为两端低中间高的“倒U形”趋势。由于求职者技能水平和企业的异质性,劳动力市场处于供需不均衡的状态。以我国为例,低学历劳动力供大于求。中等偏上的受教育者多,但经济的需求量较大,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受能力等限制,拥有极高学历的劳动力较少,对应岗位需求也较少,缺口也较小。
①常用的生产函数有CD和CES函数。CES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为任意常数,该常数对于特定的生产函数不变,即函数的替代弹性由外生参数决定,CD函数为特例。这同替代性随技术水平变化的实际情况有偏差。因此,本文借鉴Revankar等学者提出的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由于本文模型的目的在于考察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及其与产出的关系,故VES生产函数中替代弹性系数为人均资本投入的线性函数,即:σ=dln(K/L)dln(TRS)=1+bK/L。
②R*=(C±槡b2c2n2-2bc3n-6bc2n-4bcn+c4+2c3+c2+c2-bcn)/2bc
①ln[L+(b/(1+c))K]进行级数展开为:lnL=-1/clnK+(1+c)/clnY-(1+c)/clnA-b/(1+c)(K/L),该模型既包含资本要素(K)、劳动力要素(L),也包含资本和劳动的共同作用即资本深化程度(K/L),能较好地解释各独立要素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对产出的意义。
①常用的差距指标如基尼系数等适合总体分组较多时的差距问题,不能表现出整体平均水平和差距的方向性。直接用比值既可以表示差距,也可以解释方向问题。作为衡量劳动力异质性指标,E表示的是两种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的相对比例。当01时,劳动力素质逐渐提高,劳动力异质性主要表现在高学历人群比例的增加上。
①由于行业的就业人数无法找到其他替代变量,因此难以对表5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引用本文
刘渝琳, 熊婕, 李嘉明. 劳动力异质性、资本深化与就业——技能偏态下对“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审视[J]. 财经研究, 2014, 40(6): 95–108.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