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形式、交易规模与经济绩效——对传统中国经济停滞的微观解释
财经研究 2014 年 第 40 卷第 04 期, 页码:16 - 26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在关系型合约的框架下,通过一个简单的微观治理模型探讨了传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文章认为,传统中国社会主要依赖关系型合约维持社会经济的运行,而关系型合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则受经济交易规模的限制。在传统中国经济发展的早期、经济交易规模较小时,关系型合约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它通过节省社会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交易规模的扩大,关系型合约的治理成本越来越高,依赖关系型合约难以有效调动资源和促成交易,导致经济陷入停滞。文章的结论为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参考。国家如何采取政策措施以推动合约治理从关系型合约向规则型合约转变,将是中国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1]代谦,李唐.技术传承方式与长期增长:对传统中国增长停滞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2010,(6):143-158.
[2]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M].(虞和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21.
[3]科大卫.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M].(周琳,李旭佳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220.
[4]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22.
[5]陆铭,陈钊,王永钦.分流与聚合:用基于合约理论的发展经济学解释中国历史[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1):18-30.
[6]王永钦.大转型: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理论与中国奇迹[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15-220.
[7]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80.
[8]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335.
[9]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45-369.
[10]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136-457.
[11]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06,(5):178-190.
[12]Dixit A.Trade expansion and contract enforcemen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1(6):1293-1317.
[13]Dixit A.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activ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99(1):3-24.
[14]Greif A.Institutions and the path to the modern economy:Lessons from medieval trad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251-393.
[15]Greif A,Tabellini G.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bifurcation:China and Europe compared[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0,100(2):1-10.
[16]Kumar K B,Matsusaka J G.From families to formal contracts:An approach to developmen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9,90(1):106-119.
[17]Li J S.Relation-based versus rule-based governance:An explanation of the East Asian miracle and Asian crisi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11(4):651-673.
[18]North D 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30-90.
①科大卫:《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3页。
②科大卫:《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4页。
③转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①转引自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435页。
②转引自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436页。
③转引自陈锦江:《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5页。
①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②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③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①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②转引自陈锦江:《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页。
③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2]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M].(虞和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21.
[3]科大卫.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M].(周琳,李旭佳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220.
[4]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22.
[5]陆铭,陈钊,王永钦.分流与聚合:用基于合约理论的发展经济学解释中国历史[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1):18-30.
[6]王永钦.大转型:互联的关系型合约理论与中国奇迹[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15-220.
[7]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80.
[8]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335.
[9]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45-369.
[10]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136-457.
[11]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06,(5):178-190.
[12]Dixit A.Trade expansion and contract enforcemen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3,111(6):1293-1317.
[13]Dixit A.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activ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9,99(1):3-24.
[14]Greif A.Institutions and the path to the modern economy:Lessons from medieval trad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251-393.
[15]Greif A,Tabellini G.Cultural and institutional bifurcation:China and Europe compared[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0,100(2):1-10.
[16]Kumar K B,Matsusaka J G.From families to formal contracts:An approach to development[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9,90(1):106-119.
[17]Li J S.Relation-based versus rule-based governance:An explanation of the East Asian miracle and Asian crisi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3,11(4):651-673.
[18]North D 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30-90.
①科大卫:《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3页。
②科大卫:《近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4页。
③转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①转引自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435页。
②转引自赵冈、陈钟毅:《中国经济制度史论》,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第436页。
③转引自陈锦江:《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5页。
①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4页。
②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③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①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②转引自陈锦江:《清末现代企业与官商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页。
③转引自费维恺:《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引用本文
谢冬水. 合约形式、交易规模与经济绩效——对传统中国经济停滞的微观解释[J]. 财经研究, 2014, 40(4): 16–26.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