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6 年 第 08 卷第 06 期, 页码:65 - 72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利益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不断变化和丰富的利益需求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我国利益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制度变迁。社会利益关系演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1]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法]贝尔纳.夏斯旺著.吴波龙译.东方的经济改革———从50年代到90年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4]袁惠民,李锦浩,梁世雄.当代中国经济利益结构矛盾新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张国钧.邓小平的利益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6]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5-02-20.
①数据引自黄泰岩:“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中国假说及其验证”,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5期。
②上述数据转引自曾国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载《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155页。
④《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2页。
⑥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1950—1985)》,我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⑦引自曾培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载《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⑧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⑨数据引自曾培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载《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法]贝尔纳.夏斯旺著.吴波龙译.东方的经济改革———从50年代到90年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4]袁惠民,李锦浩,梁世雄.当代中国经济利益结构矛盾新论[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张国钧.邓小平的利益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6]柳新元.利益冲突与制度变迁[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7]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J].人民日报,2005-02-20.
①数据引自黄泰岩:“个人收入差距变动的中国假说及其验证”,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第5期。
②上述数据转引自曾国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载《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第155页。
④《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2页。
⑥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编:《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1950—1985)》,我国统计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⑦引自曾培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载《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⑧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⑨数据引自曾培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载《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引用本文
陈波.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6, 8(6): 65–7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下一篇:农业与非农业地租的动态均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