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波动的实证检验——基于不同收入阶层视角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1 年 第 13 卷第 01 期, 页码:76 - 83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我国城镇居民所有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MPC)的波动趋势。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收入阶层的MPC于1988年突然上升以后回落,而最低收入阶层从1990年开始其MPC持续上升,并于2004后开始下降;而其他6个收入阶层的MPC从1988开始持续快速下降,于1994年后下降趋势变缓,但2004年后也快速下降;不同收入阶层的MPC逐步呈现发散的趋势,同时,MPC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递减。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杭斌,申春兰.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状态空间方程及其协整分析[J].统计研究,2004,(2).
[2]李强,叶阿忠.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学(季刊),2009,(3).
[3]孙凤.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以中国城镇居民为例[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杨汝岱,朱诗娥.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12).
[5]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2).
[6]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兼对中国消费不振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7]Attanasio,O.P.Consumption Demand[J].NBER WP,No.6466,1998.
[8]Barrett,G.F,Crossley,T.F,Worswick C.Consump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Australia[J].EconomicRecord,2000,Vol.76,No.233,pp.116-138.
[9]Blinder,A.S.Distribution Effects and the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Vol.38,No.3,pp.447-475.
[10]Carroll,C.D,Kimball,M.S.On the Concavit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J].Econometrica,1996,Vol.14,No.4,pp.981-992.
①Jonathan Garner(2005)认为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的平均水平为60%。
②根据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可以计算出我国城镇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
③以1985年与2008年的数据为例,10%的高收入阶层与10%的低收入阶层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在1985年为1.83,到2008年则扩大到3.56;而10%的最高收入阶层与10%的最低收入阶层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在1985年为2.86,到2008年则扩大到9.18。
④根据持久收入假说进行设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规避样本期间自主消费的不变假定,即如果按照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设定的实证模型,自主消费在样本期间不变,但是这明显不符合中国目前的现状。
⑤1997年前的统计年鉴中没有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的统计,经查1997-2000年间各收入阶层以及1985-2000年间整体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实际收入基本相等,因此对于1997年前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本文用实际收入予以替代。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20331_15387.htm。
[2]李强,叶阿忠.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学(季刊),2009,(3).
[3]孙凤.消费者行为数量研究———以中国城镇居民为例[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杨汝岱,朱诗娥.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12).
[5]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2).
[6]袁志刚,朱国林.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兼对中国消费不振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7]Attanasio,O.P.Consumption Demand[J].NBER WP,No.6466,1998.
[8]Barrett,G.F,Crossley,T.F,Worswick C.Consump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Australia[J].EconomicRecord,2000,Vol.76,No.233,pp.116-138.
[9]Blinder,A.S.Distribution Effects and the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5,Vol.38,No.3,pp.447-475.
[10]Carroll,C.D,Kimball,M.S.On the Concavit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J].Econometrica,1996,Vol.14,No.4,pp.981-992.
①Jonathan Garner(2005)认为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的平均水平为60%。
②根据各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可以计算出我国城镇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
③以1985年与2008年的数据为例,10%的高收入阶层与10%的低收入阶层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在1985年为1.83,到2008年则扩大到3.56;而10%的最高收入阶层与10%的最低收入阶层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在1985年为2.86,到2008年则扩大到9.18。
④根据持久收入假说进行设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规避样本期间自主消费的不变假定,即如果按照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设定的实证模型,自主消费在样本期间不变,但是这明显不符合中国目前的现状。
⑤1997年前的统计年鉴中没有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的统计,经查1997-2000年间各收入阶层以及1985-2000年间整体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实际收入基本相等,因此对于1997年前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本文用实际收入予以替代。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20331_15387.htm。
引用本文
易行健, 张波.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波动的实证检验——基于不同收入阶层视角[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3(1): 76–83.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