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心理基础与中国经济学思维本土化——经济人假设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探析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 年 第 10 卷第 06 期, 页码:5 - 11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现代主流经济学植根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心理,其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都是基于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然主义思维;而中国社会的文化伦理和现实环境却与西方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中国经济学人在主流经济学领域很难做出相应贡献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经济学具有强烈的本土性,其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必须建立在本土行为机理的契合性基础之上,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实质发展贵在思维本土化。
①森:《理性的傻瓜:对经济学的行为主义基础的批判》,载哈里斯编:《科学与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②宾默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公平博弈》(第1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③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289页。
④阿尔蒙德:《探索伦理学:通向善恶王国的旅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⑤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页。
⑥转引自卢兹和勒克斯:《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46页。
⑦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前言。
⑧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⑨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②宾默尔:《博弈论与社会契约:公平博弈》(第1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页。
③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289页。
④阿尔蒙德:《探索伦理学:通向善恶王国的旅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⑤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中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页。
⑥转引自卢兹和勒克斯:《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46页。
⑦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前言。
⑧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⑨林毅夫:《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科发展》,《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引用本文
朱富强. 西方经济学心理基础与中国经济学思维本土化——经济人假设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探析[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0(6): 5–11.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