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趋同论”论据三则
财经研究 1991 年 第 17 卷第 10 期, 页码:16 - 21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正> 二次大战后,产生并流传于西方的“趋同论”,在我国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曾被一些人大力宣扬,制造了混乱。“趋同论”所论述的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或社会制度正日趋相互接近,以至最终“趋同”或“溶合”。它貌似公正,实际上抹煞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否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
关键词
① [美]J·K·加尔布雷思:《新工业社会》,波士顿1971年版,第394页。
②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40页。
③ [美]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比较经济体制》第133页。
④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4页。
⑥ ⑧ ⑨ 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8、 434、 435、 443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
②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下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340页。
③ [美]埃冈·纽伯格、威廉·达菲:《比较经济体制》第133页。
④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9卷,第372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4页。
⑥ ⑧ ⑨ 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8、 434、 435、 443页。
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
引用本文
程桂芳. 剖析“趋同论”论据三则[J]. 财经研究, 1991, 17(10): 16–21.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