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
财经研究 2005 年 第 31 卷第 06 期, 页码:79 - 86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以此构建分析框架,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消除制度因素的阻滞作用、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着力点。
[1]Lewis,W Arthur.A model of dualistic economic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4,36,46~51.
[2]M P Todaro.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Countrie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9,59,138~148.
[3]陈吉元,胡必亮.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经济研究,1994,(4):14~22.
[4]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1997,(2):37~42.
[5]蔡.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4):44~51.
[6]侯风云.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估计及外流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3):13~21.
[7]苗瑞卿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数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2).
[8]张征,张正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4):25~31.
[9]肖文韬.工业化力度、人口流动行为与户籍改革[J].人口与经济,2004,(3):1~7.
[10]陈宗胜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樊刚,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2]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2).
[13]王文博等.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2):33~37.
[14]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15]胡永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1):54~60.
[1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M P Todaro.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Countrie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9,59,138~148.
[3]陈吉元,胡必亮.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经济研究,1994,(4):14~22.
[4]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1997,(2):37~42.
[5]蔡.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4):44~51.
[6]侯风云.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估计及外流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3):13~21.
[7]苗瑞卿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数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4,(2).
[8]张征,张正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4):25~31.
[9]肖文韬.工业化力度、人口流动行为与户籍改革[J].人口与经济,2004,(3):1~7.
[10]陈宗胜等.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樊刚,王小鲁.中国市场化指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2]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2).
[13]王文博等.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2):33~37.
[14]周晓,朱农.论人力资本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J].中国人口科学,2003,(6).
[15]胡永远.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个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1):54~60.
[16]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引用本文
李勋来, 李国平. 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 2005, 31(6): 79–86.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