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7 年 第 09 卷第 01 期, 页码:5 - 12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2006年经济增长明显超出预期。从国际环境和经济增长动力来看,2007年中国经济仍可保持10%左右的增长。由于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的减轻,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会有所回落;粮食及相关商品涨价将使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由于顺差的增加,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有所加剧。2007年中国的政策重点是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流动性过剩。
[1]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September 2005[EB].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05/02/index.htm.
[2]李慧勇.企业盈利迈入稳步提升阶段[N].上海证券报,2006-06-24(A6).
[3]祝宝良.我国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调整[R].国家信息中心报告.
[4]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胡鞍钢.中国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8).
[6]李稻葵.警惕世界经济放缓的冲击[J].新财富,2006,(11).
[7]余永定.中国的双顺差的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
[8]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R].
④参见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
[2]李慧勇.企业盈利迈入稳步提升阶段[N].上海证券报,2006-06-24(A6).
[3]祝宝良.我国消费需求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调整[R].国家信息中心报告.
[4]刘树成.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胡鞍钢.中国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8).
[6]李稻葵.警惕世界经济放缓的冲击[J].新财富,2006,(11).
[7]余永定.中国的双顺差的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J].世界经济,2006,(3).
[8]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分析报告[R].
④参见2006年9月14日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通知》。
引用本文
李慧勇. 2006~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7, 9(1): 5–1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