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叶刘晏理财与两税法改革的再评价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4 年 第 16 卷第 03 期, 页码:46 - 53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通过对唐中叶刘晏理财和杨炎两税法改革的回顾,认为以往研究者对刘晏和杨炎改革给予的正面评价需要再评价。刘晏所实施的以增强国营经济和提高国营经济效益的改革积极作用有限,在其死后其理财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两税法改革使得政府开支无法受到有效约束,改革后果是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文章提出,评价一项改革政策的好坏不能以"公"(国营)或"私"(民营)为标准,而是看其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能以"新"或"旧"为依据,而是看其是否代表了广大百姓的利益诉求。
[1]陈明光.试论唐代刘晏理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J].福建师大学报,1984,(2).
[2]唐任伍.论刘晏的经济改革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5).
[3]张守军.论杨炎与陆贽两种赋税思想的斗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1).
[4]史力.略论刘晏理财与杨炎改税[J].冀东学刊,1994,(1).
[5]李雪华.关于陆贽两税法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3).
①在中国历史上量出制入的财政原则早已被实行过,例如西汉王朝建立时的“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汉书》卷24《食货志上》),但没有明确提出“量出制入”概括性的说法,明确概括提出“量出制入”这一财政原则的是杨炎。
②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中),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9页。
①史力:《略论刘晏理财与杨炎改税》,《冀东学刊》1994年第1期。
②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9页。
③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中),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4~415页。
④《三字经》中咏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⑤陈明光:《试论唐代刘晏理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福建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
①参见马涛:《汉初“盐铁会议”与桑弘羊留给后人的启示》,《福建论坛》2013年第4期。
①《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载:“(建中)三年五月,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请于当道两税钱每千增二百,因诏他道悉如淮南”。“(贞元)八年四月,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奏请加税什二以增给官吏,从之”。
①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群联出版社1954年版,第205页。对造成这一通货紧缩的原因,彭信威在该书第四章“唐代的货币”第二节“贞元元和间的通货回缩”中有详细的论述,读者可参看。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版2004年版,第900-901页。
[2]唐任伍.论刘晏的经济改革思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5).
[3]张守军.论杨炎与陆贽两种赋税思想的斗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1).
[4]史力.略论刘晏理财与杨炎改税[J].冀东学刊,1994,(1).
[5]李雪华.关于陆贽两税法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3).
①在中国历史上量出制入的财政原则早已被实行过,例如西汉王朝建立时的“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汉书》卷24《食货志上》),但没有明确提出“量出制入”概括性的说法,明确概括提出“量出制入”这一财政原则的是杨炎。
②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中),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9页。
①史力:《略论刘晏理财与杨炎改税》,《冀东学刊》1994年第1期。
②赵靖:《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9页。
③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中),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4~415页。
④《三字经》中咏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⑤陈明光:《试论唐代刘晏理财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福建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
①参见马涛:《汉初“盐铁会议”与桑弘羊留给后人的启示》,《福建论坛》2013年第4期。
①《册府元龟》卷488《邦计部,赋税二》载:“(建中)三年五月,淮南节度使陈少游请于当道两税钱每千增二百,因诏他道悉如淮南”。“(贞元)八年四月,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奏请加税什二以增给官吏,从之”。
①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群联出版社1954年版,第205页。对造成这一通货紧缩的原因,彭信威在该书第四章“唐代的货币”第二节“贞元元和间的通货回缩”中有详细的论述,读者可参看。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版2004年版,第900-901页。
引用本文
马涛, 周原. 唐中叶刘晏理财与两税法改革的再评价[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4, 16(3): 46–53.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上一篇:论经济伦理实现的主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