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
财经研究 2007 年 第 33 卷第 01 期, 页码:78 - 89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研究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存在趋同性;二是怎样才能趋同。文章通过对我国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给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即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的路径为:人力资本与资本存量的差异程度影响对外开放的地区差异程度,进而影响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程度。与全国相比,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趋同路径又有所不同。最后文章给出了加快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政策建议。
[1]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03,(2):10~18·
[2]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30~38·
[3]陈安平,李国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1):31~35·
[4]陈振汉·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代谦,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4):15~27·
[6]郭妍,张立光·我国经济开放度的度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4,(4):26~30·
[7]梁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2000,(7):50~56·
[8]黄繁华·90年代度量贸易开放度的新方法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19~22·
[9]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1):3~9·
[10]潘士远,林毅夫·发展战略、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收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13·
[11]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33~41·
[12]徐现祥,舒元·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J]·世界经济,2005,(1):47~57·
[13]张焕明·地区差异条件下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6):28~36·
[14]张焕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及路径:基于扩展的积累增长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6):16~27.
[15]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稳定课题组·干中学、低成本竞争和增长路径转变[J].经济研究,2006,(4):4~14.
[16]邹薇,代谦·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J]·中国社会科学,2003,(5):26~40·
[17]Barro,Robert J.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A cross country empirical study[M].Cambridge Mass,1997,The MIT Press.
[18]Bernard A B,Durlauf,S N.Convergence in international output[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1995,10(2):97~108.
[19]Bernard A B,Durlauf,S N.Interpreting tests of the convergence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6,71,161~173.
[20]Carlino,Gerald A,Leornard Mills·Convergence and US States:Ati me series analysi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335~346.
[21]C A Si ms·Money,income,and caus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62,540~552.
[2]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10):30~38·
[3]陈安平,李国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时间序列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11):31~35·
[4]陈振汉·社会经济史学论文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代谦,别朝霞·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4):15~27·
[6]郭妍,张立光·我国经济开放度的度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4,(4):26~30·
[7]梁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2000,(7):50~56·
[8]黄繁华·90年代度量贸易开放度的新方法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19~22·
[9]刘伟,李绍荣·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经济研究,2001,(1):3~9·
[10]潘士远,林毅夫·发展战略、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收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13·
[11]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33~41·
[12]徐现祥,舒元·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中国地区双峰趋同[J]·世界经济,2005,(1):47~57·
[13]张焕明·地区差异条件下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6):28~36·
[14]张焕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及路径:基于扩展的积累增长模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6):16~27.
[15]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稳定课题组·干中学、低成本竞争和增长路径转变[J].经济研究,2006,(4):4~14.
[16]邹薇,代谦·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赶超[J]·中国社会科学,2003,(5):26~40·
[17]Barro,Robert J.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A cross country empirical study[M].Cambridge Mass,1997,The MIT Press.
[18]Bernard A B,Durlauf,S N.Convergence in international output[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1995,10(2):97~108.
[19]Bernard A B,Durlauf,S N.Interpreting tests of the convergence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6,71,161~173.
[20]Carlino,Gerald A,Leornard Mills·Convergence and US States:Ati me series analysi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335~346.
[21]C A Si ms·Money,income,and causali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62,540~552.
引用本文
张焕明. 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 2007, 33(1): 78–89.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