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
财经研究 2004 年 第 30 卷第 03 期, 页码:95 - 106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现有的实证研究发现公有制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低,学术界部分同志因此得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推论,文章着重从理论和研究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推论的误区。(1)应全面理解作为整体的公有制经济的效率;(2)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效率理论来解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的差异;(3)分析目前实证研究中的样本偏差;(4)讨论对有大量价格扭曲和外部效应的国有企业采用传统度量指标的局限性。
①这里主要参考的是《经济研究》中的文献。
②对于 1 996年以前的企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林青松、李实 (1 996)做了一个很清晰的文献回顾。
③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人民出版社 1 972版 ,第1 44页 ,第 1 91页。
④例如到 2 0 0 2年 ,上海市国有资产总额约 50 0 0亿元 ,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仅有 3 80 0亿元 ,有 1 2 0 0亿元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⑤国家统计局 ,http :/ /www stats gov cn/tjfx/ztfx/cszkhh/ 2 0 0 2 0 53 0 0 0 57 htm
⑥还有一种效率称作“交换效率”(exchangeefficiency)。它涉及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主要是有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⑦然而可惜的是在较长时期内 ,由于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相当一部分资源并未按照市场 (人民群众 )的需要进行配置 ,在原有扭曲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生产布局 ,使公有制企业本应发挥作用的配置效率也受到了严重的约束。
⑧虽然总的来说知识可以由全人类共享 ,但是由于保密、专利、知识本身的难以理解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技术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有大量的时滞 ,从而形成技术知识的事实垄断。
⑨事实上在剔除干扰因素后直接比较经济增长率不失为比较不同所有制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核算方法中的重要指标。我国改革开放前没有使用这一指标 ,这里的GDP是从过去的国民生产净值中推算出来的 ,以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在原文中作者没有介绍衡量效率的比率 ,本文在林青松 (1 995)的论文中找到对这篇文章比率的引用。
该指标基本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思路 ,主要是计算方法上的改进 (当然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这里就不作专门的评述。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1 995)》、《中国统计摘要 (1 995)》。
竞争和分工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经济的显著特点 ,对促进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好处 ,但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利润率的迅速平均化 ,使原有国有企业的利润降低 ,这一点必须要正视。
由于折旧少提 ,致使净产值偏高。但是可以证明 ,在分数值大于 1的情况下 ,分子分母同时增加相同的数字 ,也会使分数值降低。
一般的要素都是指劳动和资本两项。
[1]DavidRomer Advancedmacroeconomics[M].NewYork:McGraw HillHigherEducation,2001.
[2]程恩富 当代中国经济理论探索[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黎玉柱 我国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用工效率的比较[J] 经济研究,1996,(3):51~52.
[4]林青松 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5]林青松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部门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研究,1994,(10):27~34.
[6]林青松,李实 企业效率理论与中国企业的效率[J] 经济研究,1996,(7):73~80.
[7]刘伟,李绍荣 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 经济研究,2001,(1):3~9.
[8]刘小玄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效率的影响[J] 经济研究,1995,(7):11~20.
[9]刘小玄 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0,(2):17~25.
[10]刘小玄,郑京海 国有企业效率的决策因素:1985~1994[J] 经济研究,1998,(1):37~46.
[11]邵 玲 改革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效率[J] 经济研究,1990,(7):61~65.
[12]托马斯·G·罗斯基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J] 经济研究,1993,(6):38~40.
[13]姚洋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 经济研究,1998,(12):29~35.
[14]姚洋,章奇 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 经济研究,2001,(10):13~19.
[15]张风波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16]郑玉歆,罗斯基 体制转换中的中国工业生产率[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7]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 经济研究,1995,(12):10~22.
②对于 1 996年以前的企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林青松、李实 (1 996)做了一个很清晰的文献回顾。
③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人民出版社 1 972版 ,第1 44页 ,第 1 91页。
④例如到 2 0 0 2年 ,上海市国有资产总额约 50 0 0亿元 ,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仅有 3 80 0亿元 ,有 1 2 0 0亿元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⑤国家统计局 ,http :/ /www stats gov cn/tjfx/ztfx/cszkhh/ 2 0 0 2 0 53 0 0 0 57 htm
⑥还有一种效率称作“交换效率”(exchangeefficiency)。它涉及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主要是有关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⑦然而可惜的是在较长时期内 ,由于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相当一部分资源并未按照市场 (人民群众 )的需要进行配置 ,在原有扭曲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生产布局 ,使公有制企业本应发挥作用的配置效率也受到了严重的约束。
⑧虽然总的来说知识可以由全人类共享 ,但是由于保密、专利、知识本身的难以理解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 ,技术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有大量的时滞 ,从而形成技术知识的事实垄断。
⑨事实上在剔除干扰因素后直接比较经济增长率不失为比较不同所有制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核算方法中的重要指标。我国改革开放前没有使用这一指标 ,这里的GDP是从过去的国民生产净值中推算出来的 ,以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在原文中作者没有介绍衡量效率的比率 ,本文在林青松 (1 995)的论文中找到对这篇文章比率的引用。
该指标基本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思路 ,主要是计算方法上的改进 (当然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这里就不作专门的评述。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1 995)》、《中国统计摘要 (1 995)》。
竞争和分工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经济的显著特点 ,对促进中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好处 ,但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利润率的迅速平均化 ,使原有国有企业的利润降低 ,这一点必须要正视。
由于折旧少提 ,致使净产值偏高。但是可以证明 ,在分数值大于 1的情况下 ,分子分母同时增加相同的数字 ,也会使分数值降低。
一般的要素都是指劳动和资本两项。
[1]DavidRomer Advancedmacroeconomics[M].NewYork:McGraw HillHigherEducation,2001.
[2]程恩富 当代中国经济理论探索[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黎玉柱 我国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用工效率的比较[J] 经济研究,1996,(3):51~52.
[4]林青松 中国工业改革与效率[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5]林青松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部门的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研究,1994,(10):27~34.
[6]林青松,李实 企业效率理论与中国企业的效率[J] 经济研究,1996,(7):73~80.
[7]刘伟,李绍荣 所有制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要素效率提升[J] 经济研究,2001,(1):3~9.
[8]刘小玄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效率的影响[J] 经济研究,1995,(7):11~20.
[9]刘小玄 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0,(2):17~25.
[10]刘小玄,郑京海 国有企业效率的决策因素:1985~1994[J] 经济研究,1998,(1):37~46.
[11]邵 玲 改革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效率[J] 经济研究,1990,(7):61~65.
[12]托马斯·G·罗斯基 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率[J] 经济研究,1993,(6):38~40.
[13]姚洋 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 经济研究,1998,(12):29~35.
[14]姚洋,章奇 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 经济研究,2001,(10):13~19.
[15]张风波 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与政策[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16]郑玉歆,罗斯基 体制转换中的中国工业生产率[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17]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 经济研究,1995,(12):10~22.
引用本文
刘浩. 论公有制经济效率的认识误区[J]. 财经研究, 2004, 30(3): 95–106.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下一篇:熵理论与制度变迁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