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轨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4 年 第 06 卷第 02 期, 页码:12 - 19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本文从经济均衡机制转换对货币中性或非中性影响的角度 ,探索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文章认为货币中性或非中性的判断有一个“中性→非中性→中性”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一般与货币自身功能的强弱演变相关 ,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形态结构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 ,得出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 ,经济均衡机制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过渡 ,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 ,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对扩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①计算数据来源于1991年~1998年《中国金融年鉴》的《货币概览》表、2003年第1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的《主要经济指标》表和《主要金融指标》表。
②统计量D W .是检验多重回归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问题的指标。查解释变量为2、样本数为18、显著水平为25%的D W .临界值du=140。因此,du
③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1999年第3期、2001年第1期。
④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表的有关数据推算。
[1]凯文·多德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本杰明·M .弗里德曼等货币经济学手册[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陈享光货币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王小广经济增长与通货紧缩并存的成因和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2,(10)
[5]赵 论我国经济转轨发展的四个阶段[J]经济学动态,2003,(3)
[6]宋小川非均衡的经济动态模型[J]经济研究,2003,(7)
[7]易 纲,樊 纲,李 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
②统计量D W .是检验多重回归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问题的指标。查解释变量为2、样本数为18、显著水平为25%的D W .临界值du=140。因此,du
③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1999年第3期、2001年第1期。
④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表的有关数据推算。
[1]凯文·多德金融与货币经济学前沿问题[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
[2]本杰明·M .弗里德曼等货币经济学手册[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陈享光货币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王小广经济增长与通货紧缩并存的成因和对策[J]经济学动态,2002,(10)
[5]赵 论我国经济转轨发展的四个阶段[J]经济学动态,2003,(3)
[6]宋小川非均衡的经济动态模型[J]经济研究,2003,(7)
[7]易 纲,樊 纲,李 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
引用本文
吴军. 经济转轨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4, 6(2): 12–19.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