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能、外来人口对区域工资的影响实证分析——以东西部地区差距为视角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2 年 第 14 卷第 03 期, 页码:69 - 76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本文使用2005-2007年全国地级市数据,估计从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导出的工资方程,并引入外来人口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来人口变量对区域城市工资存在正向影响,说明外来人口引致市场潜能增加并导致区域工资上升的价格效应在全国研究层次得到证实,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外来人口跨区流动平抑市场潜能的数量效应暂时还没有显现。与东部和全国情况不同,中西部地区由于市场潜能低、经济聚集度小因而对区域工资影响不显著。在这种形势下,鼓励外来人口在当地就业,以及加强中西部地区市场潜能和经济集聚度对平衡地区差距是有益的选择。
[1]Fujita M.Krugman,P.and A.J.Venables.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and International Trade[M].MIT Press,1999,Cambridge,MA.
[2]Krugman P.R.First nature,second nature,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3.33(2):120-134.
[3]陈良文,杨开忠.集聚经济的六类模型:一个研究综述[J].经济科学,2006,(6):107-117.
[4]范剑勇,张雁.经济地理与地区间工资差距[J].经济研究,2009,(8):35-44.
[5]金煜,陈钊等.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4):79-89.
[6]刘修岩,贺小海,殷醒民.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9):48-55.
[7]张晓旭.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与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J].统计与决策2008,(1):75-78.
[8]赵伟,藤田昌久等.空间经济学:理论与实证新进展[M].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5-50.
[9]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著,粱琦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4-176.
[10]黄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论吴培冠,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
[2]Krugman P.R.First nature,second nature,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3.33(2):120-134.
[3]陈良文,杨开忠.集聚经济的六类模型:一个研究综述[J].经济科学,2006,(6):107-117.
[4]范剑勇,张雁.经济地理与地区间工资差距[J].经济研究,2009,(8):35-44.
[5]金煜,陈钊等.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4):79-89.
[6]刘修岩,贺小海,殷醒民.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9):48-55.
[7]张晓旭.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与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J].统计与决策2008,(1):75-78.
[8]赵伟,藤田昌久等.空间经济学:理论与实证新进展[M].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5-50.
[9]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著,粱琦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4-176.
[10]黄敏.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论吴培冠,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
引用本文
谢长青, 范剑勇. 市场潜能、外来人口对区域工资的影响实证分析——以东西部地区差距为视角[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2, 14(3): 69–76.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