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以加密字符串为表现形态,保管于数字钱包,在双层运营模式下发行,其可通过手机、芯片卡等支付工具并结合新型通信技术实现离线支付。数字人民币的离线支付基于收付款人之间的货币债务关系、收付款人与保管人之间的支付服务关系,并围绕支付指令的信息交互完成货币债务清偿。与在线支付不同,离线支付状态下的数字人民币具有特殊的延时性和更强的匿名性,导致既有法律难以有效应对重复支付、结算最终性不明、匿名性被不当利用等风险。对此,应基于“小额、临时、近程”的政策导向,将离线状态下的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视为持有人向商业银行主张的、由央行保障其国家信用的货币服务债权,并在支付次数、金额等方面限制数字人民币的法偿性。同时,应确立数字人民币APP钱包部分匿名、两类硬件钱包购买或使用时匿名的原则,将其分类纳入现金和账户管理机制,而商业银行应履行相应的用户适当性、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等义务。
数字人民币离线支付的法律规制
摘要
参考文献
引用本文
柯达. 数字人民币离线支付的法律规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23, 25(2): 49-63.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