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产生的条件
财经研究 1984 年 第 10 卷第 03 期, 页码:19 - 22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正> 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产生的条件,在理论上,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现有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大都按照“资本积累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导致贫困积累”这条主线进行论述,这是顺理成章的,也符合马克思揭示这一规
关键词
① 见上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7期熊映梧同志的《用发展观点研究资本论》一文。该文提出:马克思讲的资本积累的绝对规律其实是相对的,它只是和资本主义发展前期的以下三个条件相联系的:1、 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资本数量比较小,限制和压低工资,琐细的欺诈行为,才成为提高剩余价值率和积累的必要手段;2、 农村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大多数,农村经济是小生产占优势,伴随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大生产排挤小生产,才形成相对过剩人口,以至劳动市场上经常供过于求,成为压低工资、工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3、 工人阶级本身不成熟,资本家才能肆无忌惮地奴役工人。
② 在美国,约占人口总数千分之一的“超级富豪”所拥有的财富占美国公司财富的60%左右;在英国,18岁以上的居民中,10%的人占有个人财富总额的三分之二(1974年);70年代初,在日本,占人口总数4%的资本家(包括中、小企业主)占有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而占65%以上的工人阶级只获得国民收入的43%。全国贫穷人口,在美、英均高达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③ ④ 《资本论》第一卷,第707页。
⑤ 见《资本论》第一卷,第707页:“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或成正比--引者)。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⑥ ⑦ ⑧ 同上,第708、 707-708页。
⑨ 诚然,劳动供求规律在相对过剩人口基础上的运动,更成全了资本的专制,提供了加强剥削的有利条件。这三方面因素是密切联系并相互强化其作用的。
⑩ (11) 《资本论》第一卷,第708、 677-678页。
(12) 对熊文所提的三个论据,《经济研究》1984年第1期仇启华的《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对现代资本主义未必适用吗?》一文已作较详细的分析,有些相同的看法这里不再重复。
(13) 参见杨德全《试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劳动时间缩短问题》和金琬如等《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进步对工人处境的影响》两文,均载于《世界经济》1984年第2期。战后,自动化、电子化新技术的采用,工人虽然摆脱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和危险的或严重污染性的劳动,但是脑力劳动、神经和心理上的负担都大为增加。法共中央经济部编辑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书中写道:“资本使劳动力衰竭的趋势在质的方面达到了更高的程度。当前的劳动形式造成了主要是精神上的疲劳。不论是流水作业线,还是看管机器或计量装置,这种疲劳不仅影响到使用的特定感官。而且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这一切引起劳动力未老先衰。神经性的工业疲劳是一种真正的职业病。”
(14) 参见《世界经济译丛》1983年第10期泉弘志《根据劳动价值计算剩余价值率并进行国际对比》。
(15) 参见《世界经济》1984年第1期林进成的《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② 在美国,约占人口总数千分之一的“超级富豪”所拥有的财富占美国公司财富的60%左右;在英国,18岁以上的居民中,10%的人占有个人财富总额的三分之二(1974年);70年代初,在日本,占人口总数4%的资本家(包括中、小企业主)占有三分之一的国民收入,而占65%以上的工人阶级只获得国民收入的43%。全国贫穷人口,在美、英均高达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③ ④ 《资本论》第一卷,第707页。
⑤ 见《资本论》第一卷,第707页:“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或成正比--引者)。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⑥ ⑦ ⑧ 同上,第708、 707-708页。
⑨ 诚然,劳动供求规律在相对过剩人口基础上的运动,更成全了资本的专制,提供了加强剥削的有利条件。这三方面因素是密切联系并相互强化其作用的。
⑩ (11) 《资本论》第一卷,第708、 677-678页。
(12) 对熊文所提的三个论据,《经济研究》1984年第1期仇启华的《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对现代资本主义未必适用吗?》一文已作较详细的分析,有些相同的看法这里不再重复。
(13) 参见杨德全《试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劳动时间缩短问题》和金琬如等《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进步对工人处境的影响》两文,均载于《世界经济》1984年第2期。战后,自动化、电子化新技术的采用,工人虽然摆脱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和危险的或严重污染性的劳动,但是脑力劳动、神经和心理上的负担都大为增加。法共中央经济部编辑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书中写道:“资本使劳动力衰竭的趋势在质的方面达到了更高的程度。当前的劳动形式造成了主要是精神上的疲劳。不论是流水作业线,还是看管机器或计量装置,这种疲劳不仅影响到使用的特定感官。而且影响到整个神经系统。这一切引起劳动力未老先衰。神经性的工业疲劳是一种真正的职业病。”
(14) 参见《世界经济译丛》1983年第10期泉弘志《根据劳动价值计算剩余价值率并进行国际对比》。
(15) 参见《世界经济》1984年第1期林进成的《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失业问题的回顾与展望》。
引用本文
求实. 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产生的条件[J]. 财经研究, 1984, 10(3): 19–2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上一篇:试论企业性公司的经营管理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