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研究
财经研究 2007 年 第 33 卷第 09 期, 页码:102 - 112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是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原因的一个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地区差距日趋凸现,至今一直呈逐渐增强的态势。文章从市场化的视角对中国地区差距的成因进行了一个系统性解释,认为东部地区通过优惠政策获得了一个先动的优势,在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下东部地区的先动优势得到了强化,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对此,文章建立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地区差距形成的内在机制,从实证上验证了市场化因素的主导作用。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2006.
[2]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蔡?,王德文,都阳.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1,(2):4~14.
[4]蔡?,王德文.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2,(5):41~66.
[5]陈宗胜,马海军,许颖悟.我国沿海地区的梯度发展趋势及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潜力探讨[J].管理世界,2002,(2):36~40.
[6]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J].管理世界,2003,(7):25~40.
[7]林毅夫,刘沛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差距收入分析[J].经济研究,2003,(3):19~25.
[8]Sylvie Démurger.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J].经济研究,2002,(9):14~23.
[9]田晓文.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三大趋势及其成因初探[R].1999北大中国经济中心讨论稿,NOC1999017.
[10]谭小芬,李翀.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问题的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2):89~94.
[11]张吉鹏,吴桂英.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J].世界经济文汇,2004,(4):60~81.
[12]王珏.“西部大开发”实施成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10):149~150.
[13]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20年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4]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15]周业安,赵坚毅.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04(5),9~17.
[16]罗伯特J.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0.
[17]Berthléemy,Jean-Claude,Sylvie Démurge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growth:Theoretical issues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China[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0,4(2):140~155.
[18]Dyal-Gulati,Anuradha,Aasim M Husain.Centripetal forces in China’s economic take-off[R].IMF Working paper,2000,WP/00/86.
[19]Jian,Tianlun,Jeffery D Sachs,Andrew M Warner.Trends in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6,7(1):1~21.
[20]Robert J Barro.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The 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1991,106,407~443.
[21]Xavier X Sala-i-Martin.The classical approach to convergence analysi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6,(7):1019~1036.
[22]Zhang Wei.Rethinking regional in China[J].Economics of Planning,2001,34(1~2):13~138.
②蔡眆、王德文(2002)用贸易依存度、非国有企业的商品零售份额、非国有企业的固定投资份额和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份额的算术平均值得到,载《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第41页。
[2]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3]蔡?,王德文,都阳.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1,(2):4~14.
[4]蔡?,王德文.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2,(5):41~66.
[5]陈宗胜,马海军,许颖悟.我国沿海地区的梯度发展趋势及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潜力探讨[J].管理世界,2002,(2):36~40.
[6]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J].管理世界,2003,(7):25~40.
[7]林毅夫,刘沛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差距收入分析[J].经济研究,2003,(3):19~25.
[8]Sylvie Démurger.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J].经济研究,2002,(9):14~23.
[9]田晓文.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的三大趋势及其成因初探[R].1999北大中国经济中心讨论稿,NOC1999017.
[10]谭小芬,李翀.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问题的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2):89~94.
[11]张吉鹏,吴桂英.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J].世界经济文汇,2004,(4):60~81.
[12]王珏.“西部大开发”实施成效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10):149~150.
[13]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20年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4]艾伯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15]周业安,赵坚毅.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04(5),9~17.
[16]罗伯特J.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0.
[17]Berthléemy,Jean-Claude,Sylvie Démurger.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growth:Theoretical issues and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China[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0,4(2):140~155.
[18]Dyal-Gulati,Anuradha,Aasim M Husain.Centripetal forces in China’s economic take-off[R].IMF Working paper,2000,WP/00/86.
[19]Jian,Tianlun,Jeffery D Sachs,Andrew M Warner.Trends in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6,7(1):1~21.
[20]Robert J Barro.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J].The 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1991,106,407~443.
[21]Xavier X Sala-i-Martin.The classical approach to convergence analysi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6,(7):1019~1036.
[22]Zhang Wei.Rethinking regional in China[J].Economics of Planning,2001,34(1~2):13~138.
②蔡眆、王德文(2002)用贸易依存度、非国有企业的商品零售份额、非国有企业的固定投资份额和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份额的算术平均值得到,载《比较优势差异、变化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第41页。
引用本文
孙海刚.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成因研究[J]. 财经研究, 2007, 33(9): 102–11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