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欲望”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及其当代发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路径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 年 第 15 卷第 05 期, 页码:25 - 32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黑格尔在完成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用"需要—欲望"思辨机制构建精神思辨体系,而马克思谈论需要问题则是面向人类生存之根本并对前者构成批判。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家们仅抓住社会发展的某一因素所完成的批判工作都停留于表象世界,未曾像马克思那样触及人类生存需要之根基。由此马克思针对需要和资本逐利之本性欲望问题所展开的批判便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这恰是当代西方理论批判家们无法超越的。
[1]Hegel.System of Ethical Life and First Philosophy of Spirit(PartⅢof the System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M].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79.
[2][德]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6.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美]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M].上海:三联书店,1996.
[2][德]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6.
[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5][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美]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M].上海:三联书店,1996.
引用本文
王文臣. “需要—欲望”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解读及其当代发现——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路径[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5(5): 25–3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上一篇:古典经济学消费思想的演化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