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
财经研究 2011 年 第 37 卷第 05 期, 页码:135 - 145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劳动所得比重取决于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评价劳动报酬占比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我国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虽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但是由于较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这使得资本深化对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此外,劳资力量对比、经济波动对劳动报酬具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实际劳动报酬占比偏离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1]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a,(3):27-41.
[2]白重恩,钱震杰.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b,(4):137-147.
[3]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8):16-28.
[4]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EB/OL].http://www.neri.org.cn/workpaper/84fgwxlzhp.pdf,2008.
[5]龚刚,杨光.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J].中国社会科学,2010,(2):54-68.
[6]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70-82.
[7]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6):14-26.
[8]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a,(4):65-79.
[9]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b,(5):25-35.
[10]盛仕斌,徐海.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1999,(5):66-72.
[11]托马斯.G.罗斯基.中国:充分就业前景展望[J].管理世界,1999,(3):92-103.
[12]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0,(5):4-20.
[13]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10):35-44.
[14]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3):26-33.
[15]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6]Krueger A.Measuring labor's sha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2):45-51.
[17]Andrew Young.Labor’s share fluctuations,biased technical change,and the businesscycle[J].Reviewof Economics Dynamics,2004,7(4):916-931.
[18]Bentolia S,Saint-Paul G.Explaining movements in the labor share[J].Contributionsto Macroeconomics,2003,3(1):1-32.
[19]Thurow L.Disequilibriumand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and labor[J].Re-view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8,50(1):23-31.
[2]白重恩,钱震杰.我国资本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b,(4):137-147.
[3]白重恩,钱震杰,武康平.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08,(8):16-28.
[4]樊纲,王小鲁,朱恒鹏.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EB/OL].http://www.neri.org.cn/workpaper/84fgwxlzhp.pdf,2008.
[5]龚刚,杨光.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J].中国社会科学,2010,(2):54-68.
[6]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70-82.
[7]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6):14-26.
[8]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a,(4):65-79.
[9]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b,(5):25-35.
[10]盛仕斌,徐海.要素价格扭曲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1999,(5):66-72.
[11]托马斯.G.罗斯基.中国:充分就业前景展望[J].管理世界,1999,(3):92-103.
[12]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0,(5):4-20.
[13]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10):35-44.
[14]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3):26-33.
[15]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6]Krueger A.Measuring labor's sha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2):45-51.
[17]Andrew Young.Labor’s share fluctuations,biased technical change,and the businesscycle[J].Reviewof Economics Dynamics,2004,7(4):916-931.
[18]Bentolia S,Saint-Paul G.Explaining movements in the labor share[J].Contributionsto Macroeconomics,2003,3(1):1-32.
[19]Thurow L.Disequilibriumand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and labor[J].Re-view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8,50(1):23-31.
引用本文
常进雄, 王丹枫, 叶正茂. 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J]. 财经研究, 2011, 37(5): 135–145.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