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破坏金融系统稳定性和阻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顽疾,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尝试从改进计算方法、加入政府补贴依赖程度指标等方面改进了已有模型,并利用我国2010−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识别分析。研究发现,2011年和2012年我国僵尸企业比例约为3.3%,2013年后这一比例升至5%,2016年有所回落;2008年“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造成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可能是2013年后僵尸企业比例上升的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僵尸企业比例依次递增,黑色金属冶炼、造纸等传统产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国有企业僵尸比例是非国有企业的4倍;常青贷款是我国僵尸企业的最主要吸血方式,其次为利息补贴和政府补贴。文章利用面板logit模型构建了一个僵尸企业预警体系,样本内和样本外的预测准确率分别高达88.57%和96.58%。文章的研究对于僵尸企业的预判、识别和治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僵尸企业的识别与预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摘要
参考文献
2 程虹, 胡德状. " 僵尸企业”存在之谜: 基于企业微观因素的实证解释——来自2015年" 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经验证据[J]. 宏观质量研究, 2016, (1): 7—25.
3 杜勇, 刘星. 基于Logistic回归的上市公司亏损逆转识别模型研究[J]. 技术经济, 2009, (12): 58—65. DOI:10.3969/j.issn.1002-980X.2009.12.013
5 聂辉华, 江艇, 张雨潇, 等.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R].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2016.
6 孙晓华, 李明珊. 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及其效率损失[J].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0): 109—125.
7 王红建, 李青原, 刘放. 政府补贴: 救急还是救穷——来自亏损类公司样本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 2015, (5): 42—53.
10 Caballero R J, Hoshi T, Kashyap A K. Zombie lending and depressed restructuring in Japa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8, 98(5): 1943—1977. DOI:10.1257/aer.98.5.1943
11 Fukuda S I, Nakamura J I. Why did ‘zombie’ firms recover in Japan? [J]. The World Economy, 2011, 34(7): 1124—1137. DOI:10.1111/twec.2011.34.issue-7
12 Kane E J. Dangers of capital forbearance: The case of the FSLIC and " zombie” S&Ls[J].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1987, 5(1): 77—83. DOI:10.1111/coep.1987.5.issue-1
引用本文
周琎, 冼国明, 明秀南. 僵尸企业的识别与预警—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财经研究, 2018, 44(4): 130-14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