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举办“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学术研讨会

Published at: : 2018-05-14 21:07:32   (View:11980)

2018年5月11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性别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同新楼顺利召开。本次会议围绕“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王西民主任首先介绍了上财学报发展与重点栏目推进工作,并介绍了与会嘉宾及其研究成果。研讨会的主旨观点介绍与讨论环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李楠教授主持,第二阶段由安徽大学商学院周泽将教授主持。李楠教授做了“性别差异的起源与展望:兼对‘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的思考”主题报告,10多位相关领域学者共同围绕核心议题从不同方面发表了观点,并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和认真的学术研讨。

女性发展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源泉。与会嘉宾围绕“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这一主题的精彩演讲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回应,研讨会圆满成功。学者们分别从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不同角度,就女性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地位上升关系、新旧婚恋模式、地区异质性影响、教育层级的差异化影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与广泛交流。不同学科和观点的碰撞,让与会人员对女性发展的相关研究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与领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将继续为女性发展研究搭建平台,并征集稿件(在线投稿:cdxb.sufe.edu.cn) ,推动学者在这一探索道路上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图1  “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研讨会与会人员合影

“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研讨会主要观点如下(按发言顺序排列):

【李楠教授:性别差异的起源与展望:兼对“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的思考】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李楠教授做了关于“性别差异的起源与展望”的主旨发言,他在对国内外性别差异的基本情况与发展,以及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会议主题重点揭示了高等教育对女性发展的重要性,并就未来女性的发展提出了展望。他认为缩小性别差异需要承认男女之间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但人为地划分男女差异是不可取的,并指出重视同工同酬、女性晋升空间等问题,以及提高女性接受中等教育(尤其高中教育)的机会是缩小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姜云飞主任:高校社会性别教育与女性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性别文化研究中心姜云飞主任做了“高校社会性别教育与女性发展”的发言,指出“社会性别学”已经成为西方人文学科中的一门独立“显学”,并逐渐成为西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由于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和性别规范的限制,在社会性别方面的教育缺失较大,建议高校加强对在校女大学生在社会性别方面的教育,如对社会性别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普及,重点分析女性被塑造的常见心理现象,剖析当代消费社会中传统性别文化与资本逻辑的合谋等问题,进一步培养女生的主体意识。

【章羽主任:在场的性别 缺失的教育】

上海理工大学性别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章羽做了“在场的性别,缺失的教育”发言,指出在缺乏社会性别意识的高等教育中,男尊女卑、性别刻板印象贯彻整个教育过程,高等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并未将女性培养成其自己,而是将其培养成更适合一个男人的妻子。同时,教育之外的公共空间中的所展示的“性别教育”又一遍遍消解高等教育对于女性的意义。这都使得接受高等教育越多的女性,其受到的束缚也越多,也越来越难以体现性别平等。章羽主任认为通过在高校中开展社会性别教育,切实将男女平等由单纯的口号转换为一种文化实践,将可能成为解决当前女性发展瓶颈的一个讨论方向。

【丁从明副教授:南稻北麦、家庭分工与女性社会地位】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丁从明副教授做了“南稻北麦、家庭分工与女性社会地位”的演讲,他认为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对家庭组织、女性社会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水稻种植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可以发挥女性的比较优势,而小麦的土地利用型生产方式则不利于女性的生产优势,这些特征可能影响了中国南北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因此,丁从明指出,在研究现代化过程中的女性发展需要考虑到地区的异质性。

【钱革博士:性别平等对于妇女以及全人类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学院的钱革博士的题目是“性别平等对于妇女以及全人类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其研究不仅印证了古典功利主义哲学家密尔关于“性别平等不仅会给妇女带来快乐,也必将给全人类带来幸福”的论断,还指出女性更加平等地参与劳动力市场与女性及所有人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仍旧对现代女性及所有人的心理产生微妙而又深刻的影响。

【温兴祥:女性受教育情况对子女健康状况的影响】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温兴祥老师做了“女性受教育情况对子女健康状况的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女性受教育状况与子女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子女孩童时期体重过低或者体重过高的概率。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接受过更高等教育的女性,其“生产效率”和“分配效率”更高所致。

【周泽将教授:当前女性研究的发展与我国女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安徽大学商学院周泽将教授就当前女性研究的发展与我国女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发言。他认为,现阶段女性在公司治理中的相关研究还未引起国内学界的足够重视,研究数据、研究范式的不足也限制了这一研究的拓展。考虑到中国女性相对低位和决策情境的特殊性,如何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研究,如何扩大女性学者在经管界的影响力和接受度等问题值得全体学人思考与探究。

【陈建伟副教授:教育性别差异逆转是否产生了婚姻挤压效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发经济研究中心的陈建伟副教授做了“教育性别差异逆转是否产生了婚姻挤压效应”的报告,指出我国教育性别差异出现了逆转,女性受教育逐渐接近并超过了男性,这在目前男性比例高于女性的背景下,将对我国婚姻市场匹配和婚姻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不仅推迟了年轻人口进入婚姻的时间,还会降低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进入婚姻的几率。

【徐超博士:女性教育与二孩生育】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徐超老师做了关于“女性教育与二孩生育”的报告。在比较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与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国民教育水平、尤其女性教育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他提出教育是否是女性不愿意生育二孩的重要原因的议题。徐超老师的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大学生与女性非大学生在“二孩生育意愿”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指出由于教育对于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有正反两个方面,这一结论可能是各种正负力量中和的结果。

【刘旭阳博士:高学历女性的“幸福单身”——中国女性婚姻状况之新视角】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刘旭阳博士做了“高学历女性的‘幸福单身’——中国女性婚姻状况之新视角”的发言。他指出,现阶段中国高学历单身女性的单身选择能够显著提升她们的幸福感。这些单身女性因自身的婚姻新态度、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社会压力的减弱,拥有着姣好的容貌、可观的收入、幸福的生活状态,她们通常是自主地选择单身状态,而不是因为找不到如意的另一半被“剩下”。

【刘叶博士: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女性的婚姻选择】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刘叶博士做了“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女性的婚姻选择”的发言,指出高等教育的普及虽然推迟了我国女性的婚育年龄,但并未降低我国女性的整体结婚率。高等教育使得女性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终身不婚,她们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公共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自主能力不断提高,并逐渐将进入婚姻作为一件可以等待和选择的事情。

【何林浩博士:人口性别比失衡对离婚率的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何林浩博士就“人口性别比失衡对离婚率的影响”进行了发言。他指出,适婚人口性别比的重度失衡和女性相对于男性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高将对离婚率产生重要影响。何林浩博士认为,随着女性自身能力和在再婚市场上竞争地位的上升,离婚逐渐成为“强势”女性解决婚姻问题的手段,中国离婚率上升不可避免,这是一种经济理性的表现。

 

【相关链接】(点击标题阅读)

1. 【栏目主持人】上财学报2017年第6期汪伟教授开启【专题讨论•老龄化与创新】专栏

2. 【栏目主持人】上财学报2018年第1期马艳教授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析】专栏

3.【栏目主持人】上财学报2018年第2期李增泉教授开启【供给侧改革的会计财务治理】专栏

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成为 “2017绿色金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联合主办单位!

5. 【视频】上海财经大学期刊社网络学术沙龙第43期: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与正确在哪里?(鲁品越)

6. 【视频】《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学术前沿报告”第26期:经济法学研究的观念更新与现代转型(陈婉玲)

7.【活动速递】上海财经大学“性别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暨“新时代女性发展与经济赋权”学术报告会召开

8.《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研讨会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