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代崛起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1933年上海人力资本的估算及与全国的比较
财经研究 2011 年 第 37 卷第 02 期, 页码:84 - 93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居于中国近代化中心地位的上海,当时的人力资本状况与近代化进程之间有何联系?文章运用现代人力资本估算中的LIHK方法对1933年上海和中国的人力资本进行了估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在平均人力资本上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1933年,上海人力资本总存量占当年全国人力资本总存量的26%以上,其平均人力资本约为全国平均人力资本的33倍。与物质资本相比,上海1933年平均人力资本仅及平均物质资本的27.7%,但这一比例仍大大高于全国的水平。
①丁日初:《再论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中心的条件》,《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期。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页、第104页。
②引自吴承明:《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⑤根据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附表15,1930-1936年上海工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9.1%-22.08%。另据黄汉民:《1933年和1947年上海工业产值的估计》(《上海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一文中计算,含外资工业在内1933年上海工业总产值为11.13838亿元,此数字为杜恂诚在《1933年上海城市各阶层收入分配的一个估算》(《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中估算的上海城市居民国民所得(14.214亿元)的78.36%。尽管口径有所不同,但上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⑥杜恂诚(2005)对上海城市居民国民所得的计算是以巫宝三先生的估算为基础。
⑧参见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0页、第104页、第106页。
⑨参见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9卷《民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0页。
[1]裘昔司.上海通商史[M].(程灏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6:91.
[2]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M].(章克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262.
[4]张忠民.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29-49.
[5]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6]朱平芳,徐大丰.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7,(9):84-95.
[7]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巫宝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4-25.
[8]刘佛丁.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101.
[9]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与近代化中的资金供给[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4):35-43.
[10]麦迪逊.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M].(伍晓鹰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56-157.
[11]吴承明.中国近代资本集成和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产值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4):23-26.
[12]张东刚.近代中国农业投资的估算与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6,(5):71-77.
[13]刘巍,刘丽伟.1927-1936年中国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初探[J].求是学刊.1998,(3):50-53.
[14]刘大钧.上海工业化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261-262.
[15]B M Casey,S Xavier.Measuring aggregate human capital[EB/OL].NBER WorkingPaper,No.5016,1995.
[16]T C Liu.China’s national income 1931-1936:An exploratory study[M].Washington,D.C:Brookings,1946.
[17]T C Liu,K C Yeh.The econom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National inco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1933-1959[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69.
[18]Thomas G Rawski.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1989:245.
②引自吴承明:《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⑤根据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附表15,1930-1936年上海工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9.1%-22.08%。另据黄汉民:《1933年和1947年上海工业产值的估计》(《上海经济研究》1989年第1期)一文中计算,含外资工业在内1933年上海工业总产值为11.13838亿元,此数字为杜恂诚在《1933年上海城市各阶层收入分配的一个估算》(《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1期)中估算的上海城市居民国民所得(14.214亿元)的78.36%。尽管口径有所不同,但上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⑥杜恂诚(2005)对上海城市居民国民所得的计算是以巫宝三先生的估算为基础。
⑧参见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0页、第104页、第106页。
⑨参见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9卷《民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0页。
[1]裘昔司.上海通商史[M].(程灏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6:91.
[2]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M].(章克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262.
[4]张忠民.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综合竞争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29-49.
[5]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6]朱平芳,徐大丰.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7,(9):84-95.
[7]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巫宝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4-25.
[8]刘佛丁.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101.
[9]陈争平.1895-1936年中国国际收支与近代化中的资金供给[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4):35-43.
[10]麦迪逊.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M].(伍晓鹰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56-157.
[11]吴承明.中国近代资本集成和工农业及交通运输业产值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4):23-26.
[12]张东刚.近代中国农业投资的估算与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1996,(5):71-77.
[13]刘巍,刘丽伟.1927-1936年中国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初探[J].求是学刊.1998,(3):50-53.
[14]刘大钧.上海工业化研究[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261-262.
[15]B M Casey,S Xavier.Measuring aggregate human capital[EB/OL].NBER WorkingPaper,No.5016,1995.
[16]T C Liu.China’s national income 1931-1936:An exploratory study[M].Washington,D.C:Brookings,1946.
[17]T C Liu,K C Yeh.The economy of the Chinese mainland:National inco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1933-1959[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5:69.
[18]Thomas G Rawski.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1989:245.
引用本文
曾凡. 上海近代崛起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1933年上海人力资本的估算及与全国的比较[J]. 财经研究, 2011, 37(2): 84–93.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