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财经研究 2013 年 第 39 卷第 09 期, 页码:36 - 47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清末民初,在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国农村经济形势恶化,传统金融制度失衡,形成对新式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20世纪20年代初期,华洋义赈会在河北试行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成功将西方信用合作制度移植到中国本土,为以后全国性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形成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制度变迁视角,解析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历程。研究表明,早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制度确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农村金融的诱致性制度需求,而其成功的供给制度安排亦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②张士杰:《中国近代农村合作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民国档案》,1992年第4期;李金铮、邓红:《二三十年代华北乡村合作社的借贷活动》,《史学月刊》,2000年第2期;刘招成:《华洋义赈会的农村合作运动述论》,《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第1期;蔡勤禹、侯德彤:《二三十年代华洋义赈会的信用合作试验》,《中国农史》,2005年第1期。
③杜恂诚:《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农村新式金融》,《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④瑏瑣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第147页。
⑤Coase R H: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3:1-44.
⑥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载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339页。
⑦菲尼:《制度安排的需求与供给》,载奥斯特罗姆、菲尼、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22-158页。
⑧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400页。
转引自卢现祥、米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页、第156页、第158页。
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卜凯:《中国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75、525页。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12-1927》第2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20页。
张镜予:《中国农村信用合作运动》,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6页、第106-107页、第245页、第97页、第97页。
李奇流:《中国农民生活之吟味》,《汗血月刊》,1933年8月,第1卷5号,第30-31页、第30-31页。
陆国香:《中国之典当》,《银行周报》,1936年1月28日,第20卷3期,第12-13页。
曲直生:《河北棉花之出产及贩运》,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50-51页。
王宗培:《中国之合会》,中国合作学社1935年版,第17页。
转引自李金铮:《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页。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黎明书局1935年版,第652页。
姚公振:《中国农业金融史》,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版,第177页。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农村信用合作社之在中国》,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1926年版,第12页、第8页。
董时进:《农村合作》,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31年版,第131页。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社务考成分等及总会放款规定修正合作委办会第55次会议议决案》,《合作讯》,1929年4月第45期,第2页。
孔雪雄:《中国今日之农村运动》,中山文化教育馆出版物发行处1934年版,第236页、第256页、第380页、第225-226页。
根据1927年2月10日《合作讯》第19期第6页、1927年3月10日《合作讯》第20期第5页、1927年4月10日《合作讯》第21期第5页的《各社月报汇计表》数据统计而得。
参见1931年3月10日《合作讯》第56期第4页表格数据。
巫宝三:《经济问题与经济思想史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第18页。
参见1930年3月10日《合作讯》第56期第8页《河北各县乡间通行利率及借贷方法》。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河北合作:优良社之实况》,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1935年版,第42页、第8页。
③杜恂诚:《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农村新式金融》,《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④瑏瑣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2008年版,第3页,第147页。
⑤Coase R H: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0,3:1-44.
⑥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载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339页。
⑦菲尼:《制度安排的需求与供给》,载奥斯特罗姆、菲尼、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22-158页。
⑧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400页。
转引自卢现祥、米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页、第156页、第158页。
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页。
卜凯:《中国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75、525页。
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912-1927》第2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20页。
张镜予:《中国农村信用合作运动》,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6页、第106-107页、第245页、第97页、第97页。
李奇流:《中国农民生活之吟味》,《汗血月刊》,1933年8月,第1卷5号,第30-31页、第30-31页。
陆国香:《中国之典当》,《银行周报》,1936年1月28日,第20卷3期,第12-13页。
曲直生:《河北棉花之出产及贩运》,社会调查所1931年版,第50-51页。
王宗培:《中国之合会》,中国合作学社1935年版,第17页。
转引自李金铮:《借贷关系与乡村变动——民国时期华北乡村借贷之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页。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黎明书局1935年版,第652页。
姚公振:《中国农业金融史》,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版,第177页。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农村信用合作社之在中国》,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1926年版,第12页、第8页。
董时进:《农村合作》,农学院农业经济系1931年版,第131页。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社务考成分等及总会放款规定修正合作委办会第55次会议议决案》,《合作讯》,1929年4月第45期,第2页。
孔雪雄:《中国今日之农村运动》,中山文化教育馆出版物发行处1934年版,第236页、第256页、第380页、第225-226页。
根据1927年2月10日《合作讯》第19期第6页、1927年3月10日《合作讯》第20期第5页、1927年4月10日《合作讯》第21期第5页的《各社月报汇计表》数据统计而得。
参见1931年3月10日《合作讯》第56期第4页表格数据。
巫宝三:《经济问题与经济思想史论文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第18页。
参见1930年3月10日《合作讯》第56期第8页《河北各县乡间通行利率及借贷方法》。
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河北合作:优良社之实况》,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1935年版,第42页、第8页。
引用本文
康金莉. 早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诱致性制度变迁[J]. 财经研究, 2013, 39(9): 36–47.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