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均衡理论的有限扩展与边际修正——新制度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批评
财经研究 2004 年 第 30 卷第 10 期, 页码:71 - 84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由于忽略了时间、知识与企业家等重要现实因素,一般均衡理论存在致命缺陷。一般均衡理论的现代发展,包括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边际意义上的努力,仍然没有突破原有框架的根本局限。新制度经济学不过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现代制度版本,方法上仍然继承了新古典的衣钵。信息经济学将信息理解为一种商品的方法,忽略了无知的知识问题,同样无法为理解真实世界的许多现象提供合适解释。
[1]尹恒,龚六堂.短期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2,(6)
[2]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邹恒甫,龚六堂,张晏.经济增长的"不定性"———经济增长中复杂性的体现[J].经济学动态,2002,(1).
[4]郑志刚.声誉制度理论及其实践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
[5]KornaiJ.Anti equilibrium:Aneconomicsystemstheoryandthetasksofresearch[M].Amsterdam:North Holland,1971.
[6]HahnF.Equilibriumandmacroeconomics[M].Cambridge,Mass.:MITPress,1984.
[7]FisherFM.Disequilibriumfoundationsofequilibriumeconom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8]SimpsonD.Rethinkingeconomicbehaviour:Howtheeconomyreallyworks[M].London:Macmillan,2000.
[9]ShackleGLS.Epistemicsandeconomics:Acritiqueofeconomicdoctrines[M] 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2.
[10]RizzoMJ.Timeineconomics[A].BoettkePJ.Theelgarcompaniontoaustrianeconomics[C].EdwardElgarPublishingLimited,1994:111~117.
[11]BergsonH.CreativeEvolution[M].NewYork:HenryHolt,1911.
[12]McNultyPJ.Economictheoryandthemeaningofcompetition[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8,82,(4):639~656.
[13]KirznerIM.Perception,opportunityandprofit[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9.
[14]KirznerIM.Discoveryandthecapitalismprocess[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5.
[15]CheungSNS.Thecontractualnatureofthefirm[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83,26,(1):1~21.
①阿罗和德布鲁都想证明斯密秩序的正确性,即无数自利个人的活动能够实现经济资源和谐有效利用(Hahn,1973:324)。遗憾的是,在证明斯密秩序的过程中,实际上新古典框架内的努力却铺平了最有可能歪曲斯密主张的道路。
②参阅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1996:193)。
③哈耶克(2000:473)清楚地认识到,有关科学方法的讨论几乎完全受到古典物理学模式的支配。
④遗憾的是,正如Sherden(1998)所观察到的那样,1988~1990年的通货膨胀以及1990~1992年衰退之后经济恢复的时间,有关经济预测都失败了。
⑤Simpson(2000:3)认为,这也许是政治家最愿意接受的观点,因为强调政府干预能够有助于政治家获取更大、更多权力,结果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政策失败。
⑥时间的流逝被表达为或者沿着线条的移动,不同日期被描述成为线段的连接(离散时间)或者点的连接(连续时间)。总之,时间都被比拟成为空间。
⑦在ArrowDebreu模型中,所有决策都是某个初始日期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尽管经济主体最终会找出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但是他们从不学习任何东西以改变第一天所进行的决策(Radner,1970:480~484)。这样的研究思路显然忽略了伴随着过程的学习以及过程中每个要素的顺序。
⑧牛顿体系仅仅是将静态状态连接在一起,不会发生内生变化。因此,任何运动必然发源于系统之外,即具有外生性质。
⑨一般均衡理论的新扩展注意到行为主体知识的不完全性,认为有时经济主体具备学习功能,能够修改自己行为,但是仍然要求经济主体已经知道相当数量的特定知识。
Blaug(1980)也注意到一般均衡理论和“看不见的手”定理之间的联系极其纤弱,“看不见的手”并非对完全竞争性质的贴切描述,也不适用于对完全竞争进行客观评价。一般均衡(GE)理论框架既不能描述真实市场运行情况,也无法评价现实世界的市场过程,参阅Kregel(1990:88)。
19世纪大部分时间的经济文献都没有企业家内容。20世纪的经济学发展除70年代的科兹纳、80年代的卡森和90年代的鲍莫尔外,主流经济学基本上仍然忽略了企业家。
参见汪丁丁: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经济研究,2001,(11)。
科斯对黑板经济学的批评或者Demsetz(1969))表述为theeconomicsofnirvana的研究方法,都根植于这样的信念,即不对事实进行仔细分析,就不可能推进经济理论。一旦发现事实对理论构成威胁,后者必须被修正或者被抛弃。
均衡理论和市场经济现实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均衡理论的新发展,实际上是进一步成为政府广泛干预和介入市场活动的好用的理论依据。
科斯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系统运行方式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促使得我们思考市场经济的复杂结构、经济管制和公共干预等重要问题
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并未对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构成竞争,不可忽视的是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新制度经济学追随西蒙,认识到真实世界中个人处理信息能力的内在局限性以及有限理性的重要意义。
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成本,一般指生产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契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都强调规则设计的经济后果,但是如果考虑当事人内在的社会约束,无论是对习惯的遵从还是内生于习惯形成过程本身,理性选择行为都会不稳定,当事人可能不得不面对多重均衡和常态的非均衡问题。这样,规则就不可能被设计出来。新制度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都将个体的行动看作是可以原子化处理的,显然都没有涉及与真实时间有关的知识问题这一实质。
供求分析框架下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只要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就会出现制度变迁的需求。新制度经济学从静态均衡或者比较静态均衡的角度来研究制度变迁,没有超越新古典的分析框架。
传统理论允许交易者在考虑各种意外结果情况下,利用许多技术进行决策。
以最优无知取代全然无知的研究方法,完全忽略了全然无知的情况,实际上仍然没有企业家发现的余地,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市场过程,无法成为解释人类行为的有意义之工具(Alchian,1970;Stigler,1961;Thomsen,1992;Ikeda,1994)。
实际上,全然无知和根本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不可能算计自己决策与他人决策的交互影响,只能通过社会试验逐步了解所有人决策互动以及决策与价格互动的后果。不确定性实际上是因为无知,不知道哪种状态是真实的(Arrow,1974:33)。
西蒙注意到人类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其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认为不可能发现最优解决方法(Simon,1976:430),无法实现最优决策。
全然无知不同于不完全信息,不能纳入新古典模型中进行分析。
因篇幅所限,一些参考文献刊略,需要详细文献者请与作者联系(wth2000@163.com)。
[2]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3]邹恒甫,龚六堂,张晏.经济增长的"不定性"———经济增长中复杂性的体现[J].经济学动态,2002,(1).
[4]郑志刚.声誉制度理论及其实践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
[5]KornaiJ.Anti equilibrium:Aneconomicsystemstheoryandthetasksofresearch[M].Amsterdam:North Holland,1971.
[6]HahnF.Equilibriumandmacroeconomics[M].Cambridge,Mass.:MITPress,1984.
[7]FisherFM.Disequilibriumfoundationsofequilibriumeconom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8]SimpsonD.Rethinkingeconomicbehaviour:Howtheeconomyreallyworks[M].London:Macmillan,2000.
[9]ShackleGLS.Epistemicsandeconomics:Acritiqueofeconomicdoctrines[M] 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2.
[10]RizzoMJ.Timeineconomics[A].BoettkePJ.Theelgarcompaniontoaustrianeconomics[C].EdwardElgarPublishingLimited,1994:111~117.
[11]BergsonH.CreativeEvolution[M].NewYork:HenryHolt,1911.
[12]McNultyPJ.Economictheoryandthemeaningofcompetition[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8,82,(4):639~656.
[13]KirznerIM.Perception,opportunityandprofit[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79.
[14]KirznerIM.Discoveryandthecapitalismprocess[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5.
[15]CheungSNS.Thecontractualnatureofthefirm[J].JournalofLawandEconomics,1983,26,(1):1~21.
①阿罗和德布鲁都想证明斯密秩序的正确性,即无数自利个人的活动能够实现经济资源和谐有效利用(Hahn,1973:324)。遗憾的是,在证明斯密秩序的过程中,实际上新古典框架内的努力却铺平了最有可能歪曲斯密主张的道路。
②参阅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第二卷(1996:193)。
③哈耶克(2000:473)清楚地认识到,有关科学方法的讨论几乎完全受到古典物理学模式的支配。
④遗憾的是,正如Sherden(1998)所观察到的那样,1988~1990年的通货膨胀以及1990~1992年衰退之后经济恢复的时间,有关经济预测都失败了。
⑤Simpson(2000:3)认为,这也许是政治家最愿意接受的观点,因为强调政府干预能够有助于政治家获取更大、更多权力,结果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政策失败。
⑥时间的流逝被表达为或者沿着线条的移动,不同日期被描述成为线段的连接(离散时间)或者点的连接(连续时间)。总之,时间都被比拟成为空间。
⑦在ArrowDebreu模型中,所有决策都是某个初始日期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尽管经济主体最终会找出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但是他们从不学习任何东西以改变第一天所进行的决策(Radner,1970:480~484)。这样的研究思路显然忽略了伴随着过程的学习以及过程中每个要素的顺序。
⑧牛顿体系仅仅是将静态状态连接在一起,不会发生内生变化。因此,任何运动必然发源于系统之外,即具有外生性质。
⑨一般均衡理论的新扩展注意到行为主体知识的不完全性,认为有时经济主体具备学习功能,能够修改自己行为,但是仍然要求经济主体已经知道相当数量的特定知识。
Blaug(1980)也注意到一般均衡理论和“看不见的手”定理之间的联系极其纤弱,“看不见的手”并非对完全竞争性质的贴切描述,也不适用于对完全竞争进行客观评价。一般均衡(GE)理论框架既不能描述真实市场运行情况,也无法评价现实世界的市场过程,参阅Kregel(1990:88)。
19世纪大部分时间的经济文献都没有企业家内容。20世纪的经济学发展除70年代的科兹纳、80年代的卡森和90年代的鲍莫尔外,主流经济学基本上仍然忽略了企业家。
参见汪丁丁: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经济研究,2001,(11)。
科斯对黑板经济学的批评或者Demsetz(1969))表述为theeconomicsofnirvana的研究方法,都根植于这样的信念,即不对事实进行仔细分析,就不可能推进经济理论。一旦发现事实对理论构成威胁,后者必须被修正或者被抛弃。
均衡理论和市场经济现实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这样,均衡理论的新发展,实际上是进一步成为政府广泛干预和介入市场活动的好用的理论依据。
科斯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系统运行方式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促使得我们思考市场经济的复杂结构、经济管制和公共干预等重要问题
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并未对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构成竞争,不可忽视的是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新制度经济学追随西蒙,认识到真实世界中个人处理信息能力的内在局限性以及有限理性的重要意义。
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成本,一般指生产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契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都强调规则设计的经济后果,但是如果考虑当事人内在的社会约束,无论是对习惯的遵从还是内生于习惯形成过程本身,理性选择行为都会不稳定,当事人可能不得不面对多重均衡和常态的非均衡问题。这样,规则就不可能被设计出来。新制度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都将个体的行动看作是可以原子化处理的,显然都没有涉及与真实时间有关的知识问题这一实质。
供求分析框架下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只要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超过预期成本,就会出现制度变迁的需求。新制度经济学从静态均衡或者比较静态均衡的角度来研究制度变迁,没有超越新古典的分析框架。
传统理论允许交易者在考虑各种意外结果情况下,利用许多技术进行决策。
以最优无知取代全然无知的研究方法,完全忽略了全然无知的情况,实际上仍然没有企业家发现的余地,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市场过程,无法成为解释人类行为的有意义之工具(Alchian,1970;Stigler,1961;Thomsen,1992;Ikeda,1994)。
实际上,全然无知和根本的不确定性,使得人们不可能算计自己决策与他人决策的交互影响,只能通过社会试验逐步了解所有人决策互动以及决策与价格互动的后果。不确定性实际上是因为无知,不知道哪种状态是真实的(Arrow,1974:33)。
西蒙注意到人类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及其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认为不可能发现最优解决方法(Simon,1976:430),无法实现最优决策。
全然无知不同于不完全信息,不能纳入新古典模型中进行分析。
因篇幅所限,一些参考文献刊略,需要详细文献者请与作者联系(wth2000@163.com)。
引用本文
王廷惠. 一般均衡理论的有限扩展与边际修正——新制度经济学与信息经济学批评[J]. 财经研究, 2004, 30(10): 71–84.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