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传统农业转型问题的探索——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
财经研究 2009 年 第 35 卷第 08 期, 页码:106 - 115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近代中国学术界从多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转型问题,其中农业机械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文章运用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农业机械化的约束条件、农业机械化的路径选择与实施步骤等问题,对当时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针对中国当前的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①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再论》(中下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04页。
③详见郭剑化:《孙中山农业现代化思想研究》,《中国农史》,1999年第2期,第19-28页;吴恒心:《孙中山农业近代化思想论析》,《中国农史》,2002年第3期,第104-111页。
④张则尧:《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第二版),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6页、第1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1页。
⑥参见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17页、第480页、第504页、第463页、第490页。
⑦郑大华:《采西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第56页。
⑧薛福成:《用机器殖财养民说》,《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0-421页、第402-421页。
⑨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页。
⑩韩稼夫:《工业化与中国农业建设》,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第47页、第49页、第75页、第49页、第69页、第49页、第76页、第49页。
12朱道华:《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14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讲》,《孙中山选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50-851页。
15陈宰均:《工化与农化》,载于《甲寅周刊》第1卷第29号,转引自钟祥财:《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立国之争及其理论影响》,《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第93-102页。
16吴知:《中国国民经济的出路》,载于《大公报》1936年7月15日。
18参见叶世昌:《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86-91页。
19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207页。
21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6页。
22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技术与制度变迁理论》,载于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387页。
25334547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改进中国农业之途径——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报告》,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56页、第24页、第55-56页、第56页。
26详见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17页;夏国祥:《近代思想家对机器生产与就业关系的认识》,《财经研究》,1999年第4期,第53-58页。
2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10页。
28赵晓雷:《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31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论》(上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
34转引自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页。
35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一册),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364页。
38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载于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页。
3942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37页、第274页。
40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孙中山选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49-350页。
43参见郭熙保、胡汉昌:《后发优势新论—兼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载于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三辑)—后发优势研究专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46沈宗瀚:《中国农业机械化之可能》,《中国农业建设论文选辑》,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1945年版,第239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04页。
③详见郭剑化:《孙中山农业现代化思想研究》,《中国农史》,1999年第2期,第19-28页;吴恒心:《孙中山农业近代化思想论析》,《中国农史》,2002年第3期,第104-111页。
④张则尧:《中国农业经济问题》(第二版),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6页、第1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1页。
⑥参见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17页、第480页、第504页、第463页、第490页。
⑦郑大华:《采西学议:冯桂芬、马建忠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第56页。
⑧薛福成:《用机器殖财养民说》,《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0-421页、第402-421页。
⑨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1页。
⑩韩稼夫:《工业化与中国农业建设》,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第47页、第49页、第75页、第49页、第69页、第49页、第76页、第49页。
12朱道华:《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14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讲》,《孙中山选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50-851页。
15陈宰均:《工化与农化》,载于《甲寅周刊》第1卷第29号,转引自钟祥财:《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立国之争及其理论影响》,《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第93-102页。
16吴知:《中国国民经济的出路》,载于《大公报》1936年7月15日。
18参见叶世昌:《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86-91页。
19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207页。
21康有为:《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6页。
22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技术与制度变迁理论》,载于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387页。
25334547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改进中国农业之途径——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报告》,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56页、第24页、第55-56页、第56页。
26详见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17页;夏国祥:《近代思想家对机器生产与就业关系的认识》,《财经研究》,1999年第4期,第53-58页。
2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10页。
28赵晓雷:《中国工业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31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论》(上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113页。
34转引自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页。
35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第一册),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364页。
38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载于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页。
3942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37页、第274页。
40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孙中山选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49-350页。
43参见郭熙保、胡汉昌:《后发优势新论—兼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载于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三辑)—后发优势研究专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46沈宗瀚:《中国农业机械化之可能》,《中国农业建设论文选辑》,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1945年版,第239页。
引用本文
程霖, 毕艳峰. 近代中国传统农业转型问题的探索——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J]. 财经研究, 2009, 35(8): 106–115.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