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财经研究 2014 年 第 40 卷第 09 期, 页码:50 - 61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异质性因素,构建"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来考察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和地方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结论相似,转移支付可以引起产业转移,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由于"排序效应"的存在,转移支付将导致最低生产效率的企业率先对补贴作出反应,从而导致产业承接地生产效率的降低。使用中国31个省份1999-2012年的数据,根据DEA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面板固定效应、门限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支持了理论假说:只有当转移支付达到一定"门槛值"时,转移支付才会引起产业转移,转移支付对产业转移的弹性系数为0.1左右。此外,当前我国转移支付还带来了地区生产效率的降低,转移支付对地区生产效率的弹性系数为-0.02左右。这就表明,我国当前转移支付的政策能够增加欠发达地区的产业份额,但不能有效地缩小区域之间的生产效率差距,从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11):72-81.
[2]范子英,张军.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0,(11):117-138.
[3]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4):79-89.
[4]马骏.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一个均等化公式和模拟结果[J].经济研究,1997,(3):11-20.
[5]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3):26-33.
[6]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17-31.
[7]曾军平.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0,(6):27-32.
[8]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4):75-108.
[9]踪家峰,胡艳,周亮.转移支付能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7):18-32.
[10]Baldwin R E,Okubo T.Heterogeneous firms,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Spatial selection and sorting[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6,6(3):323-346.
[11]Baldwin R,Forslid R,Martin P,et al.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
[12]Dupont V,Martin P.Subsidies to poor regions and inequalities:Some unpleasant arithmetic[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6,6(2):223-240.
[13]Duranton G,Puga D.From sectoral to functional urban specialisation[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5,57(2):343-370.
[14]Francis R,Lowe T,Rayco M,et al.Aggregation error for location models:Survey and analysis[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09,167(1):171-208.
[15]Martin P,Mayer T,Mayneris F.Public support to clusters:A firm level study of French“local productive system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1,41(2):108-123.
[16]Okubo T,Tomiura E.Industrial relocation policy,productivity and heterogeneous plants:Evidence from Japa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2,42(1-2):230-239.
[17]Ottaviano G.“New”New Economic Geography:Firm heterogeneity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1,11(2):231-240.
[18]Pflüger M,Südekum J.On pitchforks and tomahawks[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1,51(2):292-298.
[19]Robert-Nicoud F.The structure of simple‘New Economic Geography’models(or,On identical twin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5,5(2):201-234.
[20]Yong-bae J,Choonjoo L.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Stata Journal,2010,10(2):267-280.
1Cabral和Mata(2003)对企业规模分布的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效率近似于服从Pareto分布。Baldwin和Okubo(2006)在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较早使用了这一假设,但是在该文的工作论文以及Okubo后续研究中作者对密度函数的设定并没有遵循严格的Pareto密度函数的定义。
2在Melitz(2003)模型中一些不能盈利的企业会退出市场,从而存在着一个生产的临界值。
3新新贸易理论模型中主要考察不同生产效率的企业的三种类型:不生产、供应本地市场以及同时出口。而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及最近发展的“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主要考察企业是否重新选择区位,从而引起生产活动空间分布的变化。因此,在Melitz(2003)的模型中考察了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以及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而在我们的模型中只是考察了企业重新选择区位的成本。当然,我们的模型中也可以进一步加入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但是为了模型的简化,本文并没有将之加入模型。
1为便于表达,下文中只有上标*的即代表内陆地区相应的变量,有上标W的变量代表两地区相应变量的总和。
2在理论研究中我们通常采用企业家才能、非技能劳动力或者资本等不同概念,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即企业家身上的一种要素。在自由资本模型中,这种要素是可以脱离要素所有者而处于不同的地区,但是在自由企业家模型中这种要素是不可以脱离要素所有者的。
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aM是一个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上文中我们假定了农产品的边际投入为1单位,为充分利用简化的便利条件,这里我们采用了异质产品相对同质产品的边际投入量。
4与大多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研究相似,这里我们假定区域之间具有对等的贸易自由度,而不考虑非对称贸易自由度的情况。
1Robert-Nicoud(2005)以及Pflüger和Südekum(2011)对Krugman以及Pflüger类型的产业集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这与模型的基本结论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迁移之前具体能够形成哪种类型的产业集聚并非本文的重点,因此正文中不做详细分析。
2当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时,沿海地区的企业数量会增加。但是,由于整个经济系统中企业总数足够大,一个企业迁移时可以忽略。不过,内陆地区企业迁移的同时还需考虑本地区其他企业可能同时会迁移,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因此,这里我们假定企业迁移成本随着迁移企业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3 迁移后,Pm1-σ=n∫01a1-σdG[a]+(1-n)∫00Ra1-σdG[a]+φ(1-n)∫aR1a1-σdG[a],同理我们可以得到P*m。
4与Baldwin和Okubo(2006)相同,只要ρ>σ-1,这一结论总是成立的。
5在区域间贸易自由化水平逐步提高之后,可以出现Krugman(1991)核心—边缘结构,但是并不完全聚集的形式。由于区域间非对称演化的过程并非本文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这里不做详细的阐述。
1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转移支付等都可以看作是对欠发达地区产业的一种补贴。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将使用转移支付作为补贴的代理变量。
1根据上文(11)式,在我们的模型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效率最高的企业。此外,小规模企业对补贴率先作出反应也符合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征。
2本文采用DEA计算地区生产效率,不同地区在不同年份的生产效率并不具有可比性,选择Tobit模型更加具有合理性。同时,由于采用了这种计算方法,下文中我们无法对此采用“门限模型”进行研究。
1单豪杰(2008)的数据中重庆和四川未分开,本文研究中根据地区GDP占两地区的比重与该数据相乘得到了两地区的数据。TFP的计算我们使用了Yong-Bae和Choonjoo(2010)编写的STATA命令“dea”。
[2]范子英,张军.中国如何在平衡中牺牲了效率:转移支付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0,(11):117-138.
[3]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4):79-89.
[4]马骏.中央向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一个均等化公式和模拟结果[J].经济研究,1997,(3):11-20.
[5]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3):26-33.
[6]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17-31.
[7]曾军平.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0,(6):27-32.
[8]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4):75-108.
[9]踪家峰,胡艳,周亮.转移支付能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07):18-32.
[10]Baldwin R E,Okubo T.Heterogeneous firms,agglomer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Spatial selection and sorting[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6,6(3):323-346.
[11]Baldwin R,Forslid R,Martin P,et al.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
[12]Dupont V,Martin P.Subsidies to poor regions and inequalities:Some unpleasant arithmetic[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6,6(2):223-240.
[13]Duranton G,Puga D.From sectoral to functional urban specialisation[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5,57(2):343-370.
[14]Francis R,Lowe T,Rayco M,et al.Aggregation error for location models:Survey and analysis[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09,167(1):171-208.
[15]Martin P,Mayer T,Mayneris F.Public support to clusters:A firm level study of French“local productive system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1,41(2):108-123.
[16]Okubo T,Tomiura E.Industrial relocation policy,productivity and heterogeneous plants:Evidence from Japan[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12,42(1-2):230-239.
[17]Ottaviano G.“New”New Economic Geography:Firm heterogeneity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1,11(2):231-240.
[18]Pflüger M,Südekum J.On pitchforks and tomahawks[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1,51(2):292-298.
[19]Robert-Nicoud F.The structure of simple‘New Economic Geography’models(or,On identical twin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5,5(2):201-234.
[20]Yong-bae J,Choonjoo L.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Stata Journal,2010,10(2):267-280.
1Cabral和Mata(2003)对企业规模分布的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效率近似于服从Pareto分布。Baldwin和Okubo(2006)在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较早使用了这一假设,但是在该文的工作论文以及Okubo后续研究中作者对密度函数的设定并没有遵循严格的Pareto密度函数的定义。
2在Melitz(2003)模型中一些不能盈利的企业会退出市场,从而存在着一个生产的临界值。
3新新贸易理论模型中主要考察不同生产效率的企业的三种类型:不生产、供应本地市场以及同时出口。而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及最近发展的“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中主要考察企业是否重新选择区位,从而引起生产活动空间分布的变化。因此,在Melitz(2003)的模型中考察了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成本以及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而在我们的模型中只是考察了企业重新选择区位的成本。当然,我们的模型中也可以进一步加入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但是为了模型的简化,本文并没有将之加入模型。
1为便于表达,下文中只有上标*的即代表内陆地区相应的变量,有上标W的变量代表两地区相应变量的总和。
2在理论研究中我们通常采用企业家才能、非技能劳动力或者资本等不同概念,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即企业家身上的一种要素。在自由资本模型中,这种要素是可以脱离要素所有者而处于不同的地区,但是在自由企业家模型中这种要素是不可以脱离要素所有者的。
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aM是一个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上文中我们假定了农产品的边际投入为1单位,为充分利用简化的便利条件,这里我们采用了异质产品相对同质产品的边际投入量。
4与大多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研究相似,这里我们假定区域之间具有对等的贸易自由度,而不考虑非对称贸易自由度的情况。
1Robert-Nicoud(2005)以及Pflüger和Südekum(2011)对Krugman以及Pflüger类型的产业集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这与模型的基本结论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迁移之前具体能够形成哪种类型的产业集聚并非本文的重点,因此正文中不做详细分析。
2当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迁移时,沿海地区的企业数量会增加。但是,由于整个经济系统中企业总数足够大,一个企业迁移时可以忽略。不过,内陆地区企业迁移的同时还需考虑本地区其他企业可能同时会迁移,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因此,这里我们假定企业迁移成本随着迁移企业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3 迁移后,Pm1-σ=n∫01a1-σdG[a]+(1-n)∫00Ra1-σdG[a]+φ(1-n)∫aR1a1-σdG[a],同理我们可以得到P*m。
4与Baldwin和Okubo(2006)相同,只要ρ>σ-1,这一结论总是成立的。
5在区域间贸易自由化水平逐步提高之后,可以出现Krugman(1991)核心—边缘结构,但是并不完全聚集的形式。由于区域间非对称演化的过程并非本文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这里不做详细的阐述。
1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转移支付等都可以看作是对欠发达地区产业的一种补贴。在本文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将使用转移支付作为补贴的代理变量。
1根据上文(11)式,在我们的模型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同时也是效率最高的企业。此外,小规模企业对补贴率先作出反应也符合小企业经营灵活的特征。
2本文采用DEA计算地区生产效率,不同地区在不同年份的生产效率并不具有可比性,选择Tobit模型更加具有合理性。同时,由于采用了这种计算方法,下文中我们无法对此采用“门限模型”进行研究。
1单豪杰(2008)的数据中重庆和四川未分开,本文研究中根据地区GDP占两地区的比重与该数据相乘得到了两地区的数据。TFP的计算我们使用了Yong-Bae和Choonjoo(2010)编写的STATA命令“dea”。
引用本文
颜银根. 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J]. 财经研究, 2014, 40(9): 50–61.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下一篇:劳动保护、经营弹性与银行借款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