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财经研究 2007 年 第 33 卷第 09 期, 页码:16 - 28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1980年前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行,中国也开始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①。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部分基金制后,制度的转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转轨成本和激励问题,这给羽翼未丰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文章透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利益集团是如何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了利益集团在当前情况下对下一步改革又会产生如何的影响。一种可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1]Dewen Wang.China’s urban and rural old age security system:Challenges and options[J].China&World Economy,2006,14(1):102~116.
[2]Fang Cai,Meiyan Wang.Challenge fac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its aging but notaffluent era[J].China&World Economy,2006,14(5):20~31.
[3]Feldstein,Martin.The optimal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J].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1985,100(2):303~319.
[4]Casey B Mulligan,Xavier,Sala-i-Martin.Social secur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1):Factsand political theories[R].NBER Working Paper No.7118,1999.
[5]Vincenzo Galasso,Paola Profeta.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security:a survey[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8:1~29.
[6]Verbon H A A,M J Verhoeven.Decision making on pension schemes under rational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Economics,1992,56:71~97.
[7]Verhoeven M J M,H A A Verbon.Expectations on pension schemes under non-station-ary conditions[J].Economic Letters,1991,36:99~103.
[8]封进.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和协调———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J].世界经济文汇,2004,(1):24~36.
[9]林毅夫.国有股上市流通的前景[N].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0-06-19.
[10]王新梅.全球性公共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的选择——与GDP相连的空账、比与资本市场相连的实账更可靠更可取[J].世界经济文汇,2005,(6):52~71.
[11]杨志勇.比较财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2]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13]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2005[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14]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J].经济学(季刊),2001,1(1):193~207.
[15]郑秉文.“名义账户”制: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J].管理世界,2003,(8):33~45.
①本文所述“养老保险制度”只涵盖“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②例如提高退休年龄或是改变养老金收益的计算公式(Galasso和Profeta,2002)。
③引自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联合专家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④两种方案是指完全的确定缴款制模式(DC)或确定受益制(DB)和确定缴款制(DC)的混合模式。关于两种方案的政策要点参见注释③,第14~16页。
⑤参见注释③,第11~12页。
⑥“老人”是指养老金制度改革前就已经退休的职工;“中人”是指养老金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才退休的职工,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还包括追加的过渡性养老金。相对应地,“新人”是指在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
⑦“老人”和“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进行养老金积累,他们的贡献被转化为当期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制度转轨后这批“老人”和“中人”过去的养老金积累,事实上就形成了国家对他们的“隐性债务”。
⑧任波:《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演变图》,《财经》,2006年8月21日。
⑨任波:《八省市养老改革方案举旗不定》,《财经》,2006年5月15日。
⑩参见注释③,第254页。
11任波:《辽宁社保行至“十字街头”》,《财经》,2006年4月17日。
12参见注释③,第263页,笔者概述之。
13近年来,名义账户制作为一种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过渡的社会保障形式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例如,郑秉文(2006)认为,横亘于中国养老保险改革最紧要的任务应该是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问题,这是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种挑战,但是在全国八省的养老保险试点中却没有提及该问题。他认为采用“名义账户制”对中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王新梅(2005)也认为在名义缴费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即“名义账户制”)中,我国现行制度中存在的激励不足、投资风险、巨额转轨成本等难题都可以容易地得到解决。
[2]Fang Cai,Meiyan Wang.Challenge fac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n its aging but notaffluent era[J].China&World Economy,2006,14(5):20~31.
[3]Feldstein,Martin.The optimal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benefits[J].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1985,100(2):303~319.
[4]Casey B Mulligan,Xavier,Sala-i-Martin.Social secur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1):Factsand political theories[R].NBER Working Paper No.7118,1999.
[5]Vincenzo Galasso,Paola Profeta.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security:a survey[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2,18:1~29.
[6]Verbon H A A,M J Verhoeven.Decision making on pension schemes under rational ex-pectations[J].Journal of Economics,1992,56:71~97.
[7]Verhoeven M J M,H A A Verbon.Expectations on pension schemes under non-station-ary conditions[J].Economic Letters,1991,36:99~103.
[8]封进.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和协调———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J].世界经济文汇,2004,(1):24~36.
[9]林毅夫.国有股上市流通的前景[N].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0-06-19.
[10]王新梅.全球性公共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中国的选择——与GDP相连的空账、比与资本市场相连的实账更可靠更可取[J].世界经济文汇,2005,(6):52~71.
[11]杨志勇.比较财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2]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5).
[13]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2005[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14]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J].经济学(季刊),2001,1(1):193~207.
[15]郑秉文.“名义账户”制: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理性选择[J].管理世界,2003,(8):33~45.
①本文所述“养老保险制度”只涵盖“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②例如提高退休年龄或是改变养老金收益的计算公式(Galasso和Profeta,2002)。
③引自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联合专家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④两种方案是指完全的确定缴款制模式(DC)或确定受益制(DB)和确定缴款制(DC)的混合模式。关于两种方案的政策要点参见注释③,第14~16页。
⑤参见注释③,第11~12页。
⑥“老人”是指养老金制度改革前就已经退休的职工;“中人”是指养老金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才退休的职工,他们退休后的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还包括追加的过渡性养老金。相对应地,“新人”是指在改革后参加工作的职工。
⑦“老人”和“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进行养老金积累,他们的贡献被转化为当期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制度转轨后这批“老人”和“中人”过去的养老金积累,事实上就形成了国家对他们的“隐性债务”。
⑧任波:《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演变图》,《财经》,2006年8月21日。
⑨任波:《八省市养老改革方案举旗不定》,《财经》,2006年5月15日。
⑩参见注释③,第254页。
11任波:《辽宁社保行至“十字街头”》,《财经》,2006年4月17日。
12参见注释③,第263页,笔者概述之。
13近年来,名义账户制作为一种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过渡的社会保障形式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例如,郑秉文(2006)认为,横亘于中国养老保险改革最紧要的任务应该是个人账户的保值增值问题,这是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种挑战,但是在全国八省的养老保险试点中却没有提及该问题。他认为采用“名义账户制”对中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王新梅(2005)也认为在名义缴费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即“名义账户制”)中,我国现行制度中存在的激励不足、投资风险、巨额转轨成本等难题都可以容易地得到解决。
引用本文
苏晓春, 杨志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 财经研究, 2007, 33(9): 16–28.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