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与可持续双重视角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兼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财经研究 2007 年 第 33 卷第 09 期, 页码:5 - 15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资源价格和收益分配关系的长期扭曲,使我国面临的资源能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日趋严重,并且集中反映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过快地走向"矿竭城衰"的问题上。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文章试图从矛盾的聚焦点——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入手来探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概念内涵与框架构建。首先,将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给出了机制的科学内涵,并将其与资源开发历史补偿机制进行了概念厘清;其次,基于资源价值及其构成的理论探讨,深入剖析了建立该机制的两大要点"资源价值完全实现"与"资源收益合理分配"及其内在逻辑;最后,就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与资源税费制度重构这两大基本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和框架性战略设想。
[1]振兴东北办课题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研究[R].内部报告,2006,(4):3~6.
[2]袭燕燕.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案[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8):13~25.
[3]何承耕.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理论研究述评[J].福建地理,2001,16,(1):1~15.
[4]罗丽艳.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3,(6):19~22.
[5]马凯.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J].求是,2005,(24):5.
[6]沈镭,李昂达.对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理论内涵的思考[C].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与资源衰竭型城市救援机制研讨会论文集,2006,(10):18~31.
[7]汪安佑.矿城可持续发展与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C].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与资源衰竭型城市救援机制研讨会论文集,2006,(10):64~68.
[8]汪红驹.资源价格扭曲使效率与公平皆损[N].经济参考报,2006,1(28).
[9]王庆礼,邓红兵,钱俊生.略论自然资源的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2):25~28.
[10]曾培炎.抓紧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05-10-29.
[11]周海林.经济增长理论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经济评论,2001,(2):35~38.
[12]朱训,刘粤湘,余际从.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三个问题[C].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与资源衰竭型城市救援机制研讨会论文集,2006,(10):143~155.
①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认为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其中资源枯竭型城市为40座(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课题组,2006);中国矿业联合会则认为,在我国的178座矿业城市和21座森工城市中,资源已经衰竭的矿业城市有21座,并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鼎盛阶段的矿业城市资源已趋于枯竭(朱训等,2006)。
②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研究制定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后,围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问题,不仅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这两个机制,而且已被写入了党的文件和政府的工作报告。
③关于我国衰退资源城市经济转型长效机制的研究,作者另有行文。参见:路卓铭:《我国衰退资源城市经济激进转型的长效机制与战略对策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8期。
④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在最新一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1993年SNA中就环境经济核算主题建立了一个与中心框架相连接的附属核算账户SEEA,通过这个附属账户为今后的环境经济核算的实践和探索提供了一个理论和方法的起点。这标志着SNA的核算范围从国民经济扩大到了包括环境在内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算范围,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开始形成。
⑤注意本文涉及到的主要是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两类资源极具竞争潜质,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改革是当然选择;但如果研究广义资源品价格的改革,由于涉及到水、天然气等具有公共物品色彩的资源产品,就不能单一地强调市场化,也需要加强政府对价格的监管与调控。
[2]袭燕燕.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案[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8):13~25.
[3]何承耕.自然资源和环境价值理论研究述评[J].福建地理,2001,16,(1):1~15.
[4]罗丽艳.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2003,(6):19~22.
[5]马凯.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J].求是,2005,(24):5.
[6]沈镭,李昂达.对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理论内涵的思考[C].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与资源衰竭型城市救援机制研讨会论文集,2006,(10):18~31.
[7]汪安佑.矿城可持续发展与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C].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与资源衰竭型城市救援机制研讨会论文集,2006,(10):64~68.
[8]汪红驹.资源价格扭曲使效率与公平皆损[N].经济参考报,2006,1(28).
[9]王庆礼,邓红兵,钱俊生.略论自然资源的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2):25~28.
[10]曾培炎.抓紧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大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05-10-29.
[11]周海林.经济增长理论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经济评论,2001,(2):35~38.
[12]朱训,刘粤湘,余际从.论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三个问题[C].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与资源衰竭型城市救援机制研讨会论文集,2006,(10):143~155.
①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认为我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其中资源枯竭型城市为40座(国务院振兴东北办课题组,2006);中国矿业联合会则认为,在我国的178座矿业城市和21座森工城市中,资源已经衰竭的矿业城市有21座,并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鼎盛阶段的矿业城市资源已趋于枯竭(朱训等,2006)。
②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研究制定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后,围绕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问题,不仅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这两个机制,而且已被写入了党的文件和政府的工作报告。
③关于我国衰退资源城市经济转型长效机制的研究,作者另有行文。参见:路卓铭:《我国衰退资源城市经济激进转型的长效机制与战略对策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8期。
④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在最新一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1993年SNA中就环境经济核算主题建立了一个与中心框架相连接的附属核算账户SEEA,通过这个附属账户为今后的环境经济核算的实践和探索提供了一个理论和方法的起点。这标志着SNA的核算范围从国民经济扩大到了包括环境在内的体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算范围,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开始形成。
⑤注意本文涉及到的主要是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两类资源极具竞争潜质,价格形成的市场化改革是当然选择;但如果研究广义资源品价格的改革,由于涉及到水、天然气等具有公共物品色彩的资源产品,就不能单一地强调市场化,也需要加强政府对价格的监管与调控。
引用本文
路卓铭, 沈桂龙, 于蕾. 短缺与可持续双重视角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兼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J]. 财经研究, 2007, 33(9): 5–15.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下一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