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分析
财经研究 2006 年 第 32 卷第 11 期, 页码:28 - 37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章根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采用比较优势定量分析方法,从中国出口产品“类”、“章”两个角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1)从“类”层次上看,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处于强的状况,尤其是纺织品处于竞争力很强的状况,但从“章”层次上看,中国纺织品等产业并不都是处于强势竞争力状况;(2)尽管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的整体显示性比较优势状况处于一般状态,但却是朝着较强比较优势方向上升。文章认为在分析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时还应考虑在华外资因素。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彭福永.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彦云.国际竞争力对社会经济统计的影响[EB/OL].http://www.bjpopss.gov.cn,2003-06-26.
[4]冯飞.入世后过渡期我国重点产业竞争力评价[EB/OL].http://www.cacs.gov.cn,2005-09-09.
[5]史清琪,张宇贤.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OL].研究报告,http://www.amr.gov.cn:8080,2001-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进出口商品构成表[EB/OL].http://www.mofcom.gov.cn,2003~2005.
[7]United Nations.UNSD comtrade database[EB/OL].http://unstats.un.org,2006-07-17.
①本文凡未特别注明的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公布的统计数据或据其数据计算;2006年上半年GDP数据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7-19。
②参见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竞争力报告》(The International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t of Lausanne,The 1994 World Competitiveness Report,Switzerland)。
③参见赵彦云:“国际竞争力对社会经济统计的影响”,《首都国际竞争力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http://www.bjpopss.gov.cn,2003-06-26。
④参见冯飞:“入世后过渡期我国重点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http://www.cacs.gov.cn,2005-09-09。
⑤由于篇幅原因,本文计算的诸表仅显示最后一张,有疑问者可直接联系作者询问。
⑥目前国内教科书对该分类的章、组、分组数据不一,本人查阅了联合国统计司网站,根据2006年7月17日公布的信息,从“章”上看,SITC Rev.1为61章,SITC Rev.2为69章,SITC Rev.3为67章。这里的“组”与“分组”数据,是本人根据SITC Rev.3的分类逐一统计计算出来的:0类—10章36组130分组;1类—2章4组12分组;2类—9章36组123分组;3类—4章11组25分组;4类—3章4组21分组;5类—9章33组126分组;6类—9章52组234分组;7类—9章50组214分组;8类—8章31组143分组;9类—4章4组4分组。在分组下面还细分有项目。见联合国统计司网站:http://un-stats.un.org。
⑦参见彭福永主编:《国际贸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135页。
⑧龚雯:“中国:与世界共享财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5-17。
⑨⑩参见林珏主编:《涉外经贸关系———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8页、第469~470页。
[2]彭福永.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赵彦云.国际竞争力对社会经济统计的影响[EB/OL].http://www.bjpopss.gov.cn,2003-06-26.
[4]冯飞.入世后过渡期我国重点产业竞争力评价[EB/OL].http://www.cacs.gov.cn,2005-09-09.
[5]史清琪,张宇贤.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J/OL].研究报告,http://www.amr.gov.cn:8080,2001-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进出口商品构成表[EB/OL].http://www.mofcom.gov.cn,2003~2005.
[7]United Nations.UNSD comtrade database[EB/OL].http://unstats.un.org,2006-07-17.
①本文凡未特别注明的数据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公布的统计数据或据其数据计算;2006年上半年GDP数据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7-19。
②参见1994年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竞争力报告》(The International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t of Lausanne,The 1994 World Competitiveness Report,Switzerland)。
③参见赵彦云:“国际竞争力对社会经济统计的影响”,《首都国际竞争力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http://www.bjpopss.gov.cn,2003-06-26。
④参见冯飞:“入世后过渡期我国重点产业竞争力评价”,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http://www.cacs.gov.cn,2005-09-09。
⑤由于篇幅原因,本文计算的诸表仅显示最后一张,有疑问者可直接联系作者询问。
⑥目前国内教科书对该分类的章、组、分组数据不一,本人查阅了联合国统计司网站,根据2006年7月17日公布的信息,从“章”上看,SITC Rev.1为61章,SITC Rev.2为69章,SITC Rev.3为67章。这里的“组”与“分组”数据,是本人根据SITC Rev.3的分类逐一统计计算出来的:0类—10章36组130分组;1类—2章4组12分组;2类—9章36组123分组;3类—4章11组25分组;4类—3章4组21分组;5类—9章33组126分组;6类—9章52组234分组;7类—9章50组214分组;8类—8章31组143分组;9类—4章4组4分组。在分组下面还细分有项目。见联合国统计司网站:http://un-stats.un.org。
⑦参见彭福永主编:《国际贸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4~135页。
⑧龚雯:“中国:与世界共享财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5-17。
⑨⑩参见林珏主编:《涉外经贸关系———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8页、第469~470页。
引用本文
林珏. 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之分析[J]. 财经研究, 2006, 32(11): 28–37.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