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制度建设思想的演变及影响(1978~2002年)
财经研究 2005 年 第 31 卷第 07 期, 页码:62 - 72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中国股市制度建设思想是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股市制度建设思想的争论是中国股市制度建设思想中最精彩的部分。文章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梳理在股市发展不同阶段中关于制度建设争论最激烈的几个问题,这些争论有其发展与演变的规律,并对中国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重大的影响。
①陈东琪:《中国经济学史纲(1900~2000)》,第1~3页。
②刘京湘:《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反思》,《金融研究》1988年第9期。
③谭兴民:《长期资金市场的基本条件及其我国存在的问题》,《金融研究》1987年第7期。
④苑德军:《证券流通市场的开放应当缓行》,《金融研究》1988年第4期。
⑤宋国华:《目前缺乏开放金融市场的条件》,《金融研究》1995年第2期。
⑥卢汉川:《发展金融市场不能作为金融改革的重点》,《金融研究》1990年第11期。
⑦赵海宽:《论开放资金市场问题》,《金融研究》1986年第11期;《开放资金市场,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金融研究》1987年第6期。
⑧周八骏:《谈谈上海开创金融市场问题》,《上海金融》1986年第3期。
⑨夏曦:《中小城市不宜急于开办证券市场》,《金融研究》1988年第9期。
⑩胡东明:《对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构想》,金融研究1988年增刊。
夏德仁:《开放资金市场是强化金融宏观控制的必要条件》,《金融研究》1986年第4期。
金庸、费寅:《发行股票、债券开放证券市场的利弊》,《江苏农村金融》1986年第2期。
张颖:《做市商制度、专家“坐庄”制度和中国券商》,《证券市场导报》1994年第Z2期。
杨丽、宋海燕:《二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吴祥林:《证券交易制度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
何杰:《证券交易制度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页。
董辅:《在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前提下创业板市场早设立早受益》,《经济参考报》2001年5月9日。
王国刚:《设立“创业板”应注意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美国纳斯达克股指暴跌给中国创业板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7~8期。
林毅夫、苏剑:《论二板市场在我国发展的前景》,《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11期;林毅夫、李永军:《再论创业板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改革》2002年第2期。
谢百三:《谢百三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几次大论争》,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1页。
文宗瑜:《公有股流通的时机把握和渠道选择》,《改革》1997年第5期。
杨曾宪:《试论设立C股:法人股市场的必要性》,《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第2期。
许小年:《以法人机构为主体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改革》1997年第5期。
何诚颖:《共同基金和国有企业改革》,《特区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
汪异明:《国有股上市途径探讨》,《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第4期。
陶严:《国有股减持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4期。
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公布的由华夏证券研究所、湘财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和中信证券研究所四家证券研究机构汇集整理的“国有股减持(流通)基本方案的初步汇总”报告,以及由八家证券研究机构完成的“国有股减持系列阶段性成果”报告(附件二)。
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黄钦阳编著:《股市大交锋》,中国盲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40~49页。
李守庸:《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跨世纪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经济评论》1998年第3期。
[1]胡继之.中国股市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张育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1978-1997)[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黄运成,申屹,刘希普.证券市场监管: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付斌.证券的经济分析———兼谈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5]萧灼基.谈股论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6]黄钦阳.股市大交锋———世纪初中国股市备忘录[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1.
[7]黄复兴.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魏兴耘.证券市场制度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9]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②刘京湘:《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反思》,《金融研究》1988年第9期。
③谭兴民:《长期资金市场的基本条件及其我国存在的问题》,《金融研究》1987年第7期。
④苑德军:《证券流通市场的开放应当缓行》,《金融研究》1988年第4期。
⑤宋国华:《目前缺乏开放金融市场的条件》,《金融研究》1995年第2期。
⑥卢汉川:《发展金融市场不能作为金融改革的重点》,《金融研究》1990年第11期。
⑦赵海宽:《论开放资金市场问题》,《金融研究》1986年第11期;《开放资金市场,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金融研究》1987年第6期。
⑧周八骏:《谈谈上海开创金融市场问题》,《上海金融》1986年第3期。
⑨夏曦:《中小城市不宜急于开办证券市场》,《金融研究》1988年第9期。
⑩胡东明:《对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构想》,金融研究1988年增刊。
夏德仁:《开放资金市场是强化金融宏观控制的必要条件》,《金融研究》1986年第4期。
金庸、费寅:《发行股票、债券开放证券市场的利弊》,《江苏农村金融》1986年第2期。
张颖:《做市商制度、专家“坐庄”制度和中国券商》,《证券市场导报》1994年第Z2期。
杨丽、宋海燕:《二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吴祥林:《证券交易制度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页。
何杰:《证券交易制度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153页。
董辅:《在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前提下创业板市场早设立早受益》,《经济参考报》2001年5月9日。
王国刚:《设立“创业板”应注意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7期;《美国纳斯达克股指暴跌给中国创业板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7~8期。
林毅夫、苏剑:《论二板市场在我国发展的前景》,《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11期;林毅夫、李永军:《再论创业板市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改革》2002年第2期。
谢百三:《谢百三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几次大论争》,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1页。
文宗瑜:《公有股流通的时机把握和渠道选择》,《改革》1997年第5期。
杨曾宪:《试论设立C股:法人股市场的必要性》,《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第2期。
许小年:《以法人机构为主体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改革》1997年第5期。
何诚颖:《共同基金和国有企业改革》,《特区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
汪异明:《国有股上市途径探讨》,《经济体制改革》1997年第4期。
陶严:《国有股减持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4期。
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公布的由华夏证券研究所、湘财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和中信证券研究所四家证券研究机构汇集整理的“国有股减持(流通)基本方案的初步汇总”报告,以及由八家证券研究机构完成的“国有股减持系列阶段性成果”报告(附件二)。
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4页。
黄钦阳编著:《股市大交锋》,中国盲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40~49页。
李守庸:《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跨世纪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经济评论》1998年第3期。
[1]胡继之.中国股市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张育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1978-1997)[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黄运成,申屹,刘希普.证券市场监管: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4]付斌.证券的经济分析———兼谈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5]萧灼基.谈股论金[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6]黄钦阳.股市大交锋———世纪初中国股市备忘录[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1.
[7]黄复兴.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魏兴耘.证券市场制度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9]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引用本文
林璟. 中国股市制度建设思想的演变及影响(1978~2002年)[J]. 财经研究, 2005, 31(7): 62–72.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