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分工、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财经研究 2014 年 第 40 卷第 01 期, 页码:52 - 63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仅取决于要素供求结构,也与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有关。文章通过一个纳入价值链分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计量分析模型,对分省区的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价值链分工地位加剧了国民财富分配失衡问题,二元经济分割导致沿海地区的工业部门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使工资增长远落后于经济增长,从而在总量上我国的劳动者整体报酬率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分区域回归分析还发现,国际价值链分工和二元经济的国民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提高我国的劳动收入占比不仅要对劳动力市场工资形成制度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产业的价值链攀升,提高国民经济的价值创造能力。
[1]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3):27-41.
[2]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12):3-27.
[3]蔡昉,都阳.工资增长、工资趋同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学动态,2011,(9):9-16.
[4]金碚,李钢.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5-14.
[5]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70-82.
[6]李海舰,原磊.基于价值链层面的利润转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6):81-89.
[7]刘林青,李文秀,张亚婷.比较优势、FDI和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脆弱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8):47-57.
[8]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4):65-79.
[9]罗长远.比较优势、要素流动性与劳动收入占比:对工业部门的一个数值模拟[J].世界经济文汇,2011,(5):35-49.
[10]潘彬,罗新星,徐选华.政府购买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5):68-76.
[11]Bourguignon F,Morrisson C.Income distribution,development and foreign trade: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0,34(6):1113-1132.
[12]Dean J,Fung K C,Wang Z.Measuring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ese trade[R].USITC Working Paper,2007.
[13]Diwan I.Labor shares and financial crises[R].The World Bank Preliminary Draft,1999.
[14]Fei J,Ranis G,Kuo S.Growth and the family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y factor component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2(1):17-53.
[15]Ge S,Yang D.Accounting for rising wages in China Preliminary Draft[R].Virginia Tech and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6]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1):78-104.
[17]Kaplinsky R.Globalisation and unequalisation: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 chain analysi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7(2):117-146.
[18]Krugman P.A model of innovation,technology transfer,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87(2):253-266.
[19]Lerner A.The concept of monopol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monopoly power[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34,1(3):157-175.
[20]Lynn B,Longman P.Who broke America’s jobs machine-[N].Washington Monthly/New America Foundation Discussion,2010-3-4.
[21]Raper K,Love H,Shumway C.Distinguishing the source of market power[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89(1):78-90.
[22]Rodrik D.Goodbye Washington consensus,hello Washington confusion-A review of the World Bank’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1990s:Learning from a decade of reform[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6,44(4):973-987.
[23]Winkelmann R.Unskilled labor and wage determina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y[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1996,9(2):159-171.
①当然,劳动报酬下降有统计口径调整的原因,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发现2004年统计口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在1995-2004年整个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中所占比重是49%,其中仅个体户收入计为资本收入一项就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
②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要顺利实现收入倍增,将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业和收入再分配等领域的巨大挑战。
③罗长远和张军(2009)提出随着产业内国际分工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向资本较为密集的产品转变,出口收益越来越偏向于资本,因而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
④Dean等(2007)的计算表明,中国2001年的计算机出口中进口投入品占整个出口值的57%,通讯设备出口值的59%也来自进口投入。如苹果公司的iPod在中国组装,但组装环节只占整个产品总生产成本的3%,占价格一半的硬盘驱动器虽然在中国生产,但其主要零部件均来自其他国家,因此,中国在价值链分工中主要承担的是劳动密集型环节。
⑤《中国统计年鉴》并未公布全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数据,但报告了收入法下的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国家统计局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进行过调整。
⑥如2000年以来,美国和日本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参见The Conference Board Total Economy Database,Growth Accounting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ountry Details,1990-2012,http://www.conference-board.org/data/economydatabase/。
⑦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会进一步加剧资本对劳动的替代(Lynn和Longman,2010),导致劳动力的讨价还价能力下降,国民收入分配会进一步向资本要素集中。
⑧另外,为了尽可能隔离统计口径变化对本文检验结果的干扰,我们还对1993-2003年和2004-2011年两个子样本进行了分阶段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关注的主要变量——价值链分工、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买方垄断的回归结果与表2类似,限于篇幅,文中未报告分阶段回归结果。
⑨Diwan(1999)也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如一年中名义汇率贬值超过25%)对劳动收入占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越是贫穷国家,金融危机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得越大。
1993-1994年为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学历以上人口比例,1995年为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人口比重,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6-1999年和2001-2010年为各地区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人数占比,其中1997-1999年和2004-2010年数据来自国研网人口与就业数据库,1996年和2001-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0年数据缺失,这里采用各省1999年和2001年的简单平均数代替。
与国内学者的研究一致,我们依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地域划分。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份,西部地区则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 个省份。
李稻葵等(2009)认为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下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结果,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收入占比会逐渐增加。
[2]白重恩,钱震杰.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12):3-27.
[3]蔡昉,都阳.工资增长、工资趋同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学动态,2011,(9):9-16.
[4]金碚,李钢.中国企业盈利能力与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7,(11):5-14.
[5]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1):70-82.
[6]李海舰,原磊.基于价值链层面的利润转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6):81-89.
[7]刘林青,李文秀,张亚婷.比较优势、FDI和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脆弱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8):47-57.
[8]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4):65-79.
[9]罗长远.比较优势、要素流动性与劳动收入占比:对工业部门的一个数值模拟[J].世界经济文汇,2011,(5):35-49.
[10]潘彬,罗新星,徐选华.政府购买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5):68-76.
[11]Bourguignon F,Morrisson C.Income distribution,development and foreign trade: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0,34(6):1113-1132.
[12]Dean J,Fung K C,Wang Z.Measuring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ese trade[R].USITC Working Paper,2007.
[13]Diwan I.Labor shares and financial crises[R].The World Bank Preliminary Draft,1999.
[14]Fei J,Ranis G,Kuo S.Growth and the family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y factor component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8,92(1):17-53.
[15]Ge S,Yang D.Accounting for rising wages in China Preliminary Draft[R].Virginia Tech and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6]Gereffi G,Humphrey J,Sturgeon T.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5,12(1):78-104.
[17]Kaplinsky R.Globalisation and unequalisation: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e chain analysi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37(2):117-146.
[18]Krugman P.A model of innovation,technology transfer,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87(2):253-266.
[19]Lerner A.The concept of monopol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monopoly power[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34,1(3):157-175.
[20]Lynn B,Longman P.Who broke America’s jobs machine-[N].Washington Monthly/New America Foundation Discussion,2010-3-4.
[21]Raper K,Love H,Shumway C.Distinguishing the source of market power[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89(1):78-90.
[22]Rodrik D.Goodbye Washington consensus,hello Washington confusion-A review of the World Bank’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1990s:Learning from a decade of reform[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6,44(4):973-987.
[23]Winkelmann R.Unskilled labor and wage determinati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ermany[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1996,9(2):159-171.
①当然,劳动报酬下降有统计口径调整的原因,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发现2004年统计口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在1995-2004年整个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中所占比重是49%,其中仅个体户收入计为资本收入一项就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7个百分点。
②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要顺利实现收入倍增,将面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业和收入再分配等领域的巨大挑战。
③罗长远和张军(2009)提出随着产业内国际分工进程的加快,中国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向资本较为密集的产品转变,出口收益越来越偏向于资本,因而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
④Dean等(2007)的计算表明,中国2001年的计算机出口中进口投入品占整个出口值的57%,通讯设备出口值的59%也来自进口投入。如苹果公司的iPod在中国组装,但组装环节只占整个产品总生产成本的3%,占价格一半的硬盘驱动器虽然在中国生产,但其主要零部件均来自其他国家,因此,中国在价值链分工中主要承担的是劳动密集型环节。
⑤《中国统计年鉴》并未公布全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数据,但报告了收入法下的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国家统计局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进行过调整。
⑥如2000年以来,美国和日本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较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参见The Conference Board Total Economy Database,Growth Accounting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ountry Details,1990-2012,http://www.conference-board.org/data/economydatabase/。
⑦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会进一步加剧资本对劳动的替代(Lynn和Longman,2010),导致劳动力的讨价还价能力下降,国民收入分配会进一步向资本要素集中。
⑧另外,为了尽可能隔离统计口径变化对本文检验结果的干扰,我们还对1993-2003年和2004-2011年两个子样本进行了分阶段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关注的主要变量——价值链分工、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买方垄断的回归结果与表2类似,限于篇幅,文中未报告分阶段回归结果。
⑨Diwan(1999)也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如一年中名义汇率贬值超过25%)对劳动收入占比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越是贫穷国家,金融危机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得越大。
1993-1994年为6岁以上人口中大专学历以上人口比例,1995年为每10万人口中大专以上人口比重,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6-1999年和2001-2010年为各地区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人数占比,其中1997-1999年和2004-2010年数据来自国研网人口与就业数据库,1996年和2001-2003年数据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0年数据缺失,这里采用各省1999年和2001年的简单平均数代替。
与国内学者的研究一致,我们依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地域划分。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份,西部地区则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 个省份。
李稻葵等(2009)认为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下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结果,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收入占比会逐渐增加。
引用本文
付文林, 赵永辉. 价值链分工、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J]. 财经研究, 2014, 40(1): 52–63.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下一篇:气候变化与中国农村贫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