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2020年第12期语音预告

发布时间 : 2020-11-04 08:05:49   (浏览:4555)

为方便读者更快地获知刊文信息、更好地适应读者阅读习惯,《财经研究》特别推出每期“语音预告”,耳听为先,敬请关注。

1.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英美经验与中国思路(伍抱一、伍山林)
摘  要:基于“普世价值”,英国和美国分别从19中叶和20世纪中叶开始以目标为导向构建世界经济。基于“共同价值”,中国在新时代以理念为导向开始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思想脉络分析表明:(1)英国以“有形”和“无形”帝国主义构建世界经济,单边自由贸易具有内生脆弱性。(2)美国以新殖民主义构建世界经济,采用控制国际货币与贸易、管制出口、国内法的国际化执行等手段攫取霸权利益。(3)中国以平等、开放、包容为前提,以改革、创新、合作、竞争为动力,以公平、公正、共商、共建为原则,以普惠、联动、协调、平衡为辅助,以互利、共享、共赢为目标,以繁荣与和谐为愿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契合了时代发展新需要,将得到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4)中国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时,必须引入对等原则和完善争端解决机制,以保证其有序运行。(5)中国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是一项宏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全球性大国;自由贸易;世界经济;新型世界经济

2.服务业发展“抢夺”了制造业技能吗?(铁瑛、崔杰)
摘  要:文章基于服务产品跨地域运送更加便利的特性,重新构建了城市可利用服务业发展指标,并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库中技能细分劳动力信息,考察了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企业技能结构的影响,提出并证明了服务业发展所产生的“分工效应”和“竞争效应”,从生活品质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竞争效应”的内在逻辑,提出了克服“竞争效应”的可行方案。研究发现,在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越高的行业中,服务业发展对企业技能结构的负面影响越强。这种负面影响既表现在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专业中间服务品,促使分工深化,技能劳动力从制造业自然流出,即服务业发展的“分工效应”;也表现在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人才竞争,导致制造业企业技能劳动力的非自愿短缺,即服务业发展的“竞争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生活品质对技能劳动力就业有显著影响,城市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有助于缓解服务业发展的“竞争效应”。文章的研究不仅意味着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专业服务产品进入制造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不匹配、防范潜在的“产业空心化”问题的关键举措,而且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期,政府通过公共产品供给和基础设施配套是帮助制造业企业吸引技能劳动力、保持竞争力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技能结构;制造业服务化;生活品质;融合发展

3.趋势冲击、流动性约束与中国经济波动(胡永刚、苗恩光)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显示出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呈现出许多独有特征,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分析。文章将中国经济波动与制度变迁相联系,构建了包含具有持久效应的趋势冲击和流动性约束的小国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识别了经济波动背后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对经济波动影响短暂的周期冲击和影响持久的趋势冲击都显示出逐渐衰减的趋势,从而经济波幅逐渐缩小。由于趋势冲击的影响下降更快,周期冲击逐渐成为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趋势冲击;流动性约束;经济周期

4.税收治理现代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冀云阳、高跃)
摘  要:税收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其微观效应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前提。文章以企业纳税信用评级这一现代型税收治理措施为例,通过将其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PSM-DID方法分析了税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异质性表现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纳税信用评级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这种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和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以上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和发挥企业治理效应实现的。文章的研究为理解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改进现有税收治理措施提供了政策参考。未来应注重发挥柔性激励征管措施的协同治理效应,进一步完善纳税信用评价制度,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税收治理现代化;全要素生产率;企业纳税信用;融资约束

5.交易策略能提高社保基金投资绩效吗?(唐大鹏、吴佳美)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保基金市场化、多元化运营对基金投资绩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研究尚未从多元化的差异投资模式视角探讨市场化投资交易策略对社保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文章采用2003-2018年社保基金持股季度数据,区分政策导向下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和效率导向下市场机构承担的委托投资这两种投资模式,深入探讨了交易策略对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表现看,惯性策略降低了投资绩效,反转策略提高了投资绩效,即“随波逐流”降低收益,“逆势而动”提高收益;在直接投资模式下,仅表现出这种影响中反转策略的绩效提升作用,但在下跌行情中因市场发现能力不足而不再明显;在委托投资模式下,无论何种市场行情,这种影响均与总体表现一致。可见,社保基金更加倾向于首要遵循国家政策,惯性策略未带来损失,反转策略则能带来收益,表现较为稳健;而市场机构则更加倾向于与市场判断和行情走势相一致,获得反转策略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惯性策略的损失。进一步区分短期交易绩效和长期持有绩效后的检验同样证明了上述判断。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交易策略影响投资绩效的成果,并为规范多元化投资模式下交易策略进而提升社保基金投资绩效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交易策略;惯性策略;反转策略;社保基金;投资绩效

6.二孩政策对家庭二孩生育与消费的影响研究(汪伟、杨嘉豪、吴坤、徐乐)
摘  要:二孩政策是中国促进人口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四期数据,评估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对家庭生育与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单独二孩”政策对单独家庭的二孩生育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支持了“单独遇冷”的学界共识。(2)“全面二孩”政策对非独家庭的二孩生育产生了微弱的影响。(3)“单独二孩”政策没有对非独家庭的消费产生影响,但“全面二孩”政策显著降低了生育二孩的非独家庭的消费。(4)从家庭消费结构来看,生育二孩的非独家庭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明显下降,但生存型消费并没有明显降低。(5)房贷对生育二孩的非独家庭的消费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全面二孩”政策主要影响生育二孩的低收入非独家庭和“体制外”非独家庭的消费,对高收入非独家庭和“体制内”非独家庭的消费则没有影响。文章的研究为评估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二孩政策;二孩生育行为;家庭消费

7.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公共养老金的影响研究(姚海祥、洪雅芳、邓超、张琰)
摘  要:我国社会老龄化特征日益凸显,由于仍将持续一段时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状态,未富先老这一话题格外沉重。在退休人口规模日益庞大、新生人口大幅降低的情况下,老年抚养比急速上升,我国养老金面临收支不均衡的严峻挑战,公共养老金事业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应对上述困境,我国在2016年出台了“全面二孩”政策。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的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公共养老事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二孩政策鼓励代际净转移,有助于增加家庭养老和缓解我国公共养老事业的压力。二孩政策虽能提高人口增长,保持产出增长在合理区间,但它要求更高的代际净转移率,这无疑加重了家庭养老负担。因此,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二孩政策并非长久之计,政府可以更多地考虑延迟退休等方法,以减轻个人对养老金的代际支持。同时,建议政府采取措施来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并强化人力资本积累,从而缓解公共养老金压力。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养老保险金;代际净转移;内生增长

8.要素市场联动:最低工资与企业杠杆率(宫汝凯)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改革的逐步推进,政府逐渐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和对劳动力的保护,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基于要素市场的联动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劳动保护政策,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可能会对企业的融资决策产生影响。文章将最低工资、资本深化与企业负债融资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综合运用200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城市最低工资以及经济发展数据,系统探讨了最低工资标准变化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最低工资对企业杠杆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潜在内生性问题的稳健性检验得到了一致的结果,且这一效应在2004年之后、东中部地区和长期杠杆率样本中尤为显著。(2)最低工资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在劳动密集型城市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同时,最低工资对企业资本深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佐证了促进企业资本深化是最低工资推高企业杠杆率的主要机制。(3)最低工资对企业杠杆率的正向效应在非国有、规模大和融资约束弱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为劳动保护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负债融资决策的提供了全面和细致的经验证据,丰富和拓展了“劳动与金融”这一新兴领域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研究。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资本深化;企业杠杆率

9.汇率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杠杆率(司登奎、赵冰、刘喜华、李小林)
摘  要:在宏观经济下行阶段,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逐渐凸显,非金融类企业的杠杆率居高不下俨然已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所在。文章以2003-2018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汇率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杠杆率的驱动逻辑,并重点考察了其中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汇率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倾向于提高企业杠杆率,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每增加10%,企业杠杆率平均增加20%。替换核心指标、改变模型设定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在异质性上,上述效应在融资约束弱、涉外业务、低生产率和低成长性的企业中尤为明显。在机制上,汇率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引发国际资本流动、降低投资效率并加剧风险承担而提升企业杠杆率,且国际资本流动占据主导作用。文章研究表明,决策当局在制定与调整汇率政策时,应避免调整的幅度过大和频率过高,从而降低汇率政策不确定性及其对企业的不利冲击。因此,完善汇率政策调控体系并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结构性去杠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
关键词:汇率政策不确定性;杠杆率;国际资本流动;风险承担;投资效率

10.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与缓解融资约束(邓博夫、陶存杰、吉利)
摘  要:文章以融资约束作为场景,检验了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是否可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更有效地分配。结果显示,参与精准扶贫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降低。这种效应在参与产业发展脱贫,特别是以银企合作形式参与产业发展脱贫的企业中尤为突出。进一步研究显示,无论参与哪种类型的精准扶贫,企业都将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信贷支持和政府补贴),从而缓解其融资约束。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精准扶贫,企业获取经济资源的内在机制却不尽相同:对于参与产业发展脱贫的企业,信息效应和资源效应同时存在;而对于参与其他类型精准扶贫的企业,仅存在资源效应。文章研究表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并不必然意味着效率损失,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特别是产业发展脱贫,可以谋求企业利益与社会福利的一致性。
关键词: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脱贫;银企合作;融资约束

11.企业金融化的传染效应研究(王营、曹廷求)
摘  要:关系网络是助推企业金融化的重要因素。文章将企业金融化置于董事网络框架下,分析了企业金融化的传染效应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当嵌入董事网络时,我国上市企业的金融化具有显著的传染效应。这种传染效应因董事网络联结企业的注册地、行业以及实际控制人类型而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并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染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嵌入董事网络的企业金融化传染效应造成了实业投资率下降,而完善公司治理难以有效缓解这种抑制效应;同时,这种传染效应对企业价值具有倒U性影响。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企业应审慎对待董事网络,尤其是慎重学习和模仿联结企业的金融化经验,同时监管当局可从董事网络入手化解“脱实向虚”问题。
关键词:金融化;董事网络;传染效应;实业投资率;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