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工作论文

编号:WP2021-0012 online:21年2月4日
标题: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产业结构效应——基于新冠疫情冲击的自然实验 正式论文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本文选取2019与2020年春节前后近三个月中国地级市每周平均空气质量指数(AQI),以2019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导致的全国范围停工停产为自然实验,采用广义DID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排除了混杂因素与遗漏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有效识别了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产业。研究发现: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源于第二产业,在停工环境下,其占GDP比重每上升1%,空气质量指数相较于上年同期下降0.470;第二产业内部细分行业对空气质量影响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造业,且制造业中轻工业的影响系数高于装备制造业与能源化工业;采矿业与建筑业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水电气热等生活供应业由于疫情期间的生活需求增加代替了停工减少的工业需求,最终表现出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本文还发现不同产业对空气质量影响路径的依赖存在较大差异,生产过程对第二产业的污染贡献度高于第三产业;在制造业内部,轻工业受员工通勤因素影响相对更高,而能源化工业受生产过程影响更甚。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第一,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来看,需重视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要加强对工业尤其是轻工业、能源化工等制造业污染“大户”的防治;第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环境治理需要因城而异,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地理气候条件;第三,在推行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回归”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内部结构优化的理念,在产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之间权衡时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避免短视化行为。本文的研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提供了实践依据。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