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人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0 年 第 02 卷第 03 期, 页码:29 - 37
摘要
参考文献
摘要
法律上平等、完整人格的产生 ,以近代民法中自然人制度的确立为标志。古典自然法学说为自然人制度和现代法治文明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逻辑构架 ,罗马法则为自然人的权利和权利实现方式提供了精湛的法技术。公民是自然人从事公共权力的形成和运作活动的资格 ,法人则是自然人实现结社自由权利的制度形式 ,是近、现代法技术的杰作
①② [意 ]彼得罗·彭梵得著 :《罗马法教科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年 9月版 ,第 114、115页。
③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6卷 ,第 168页 ;第 2 1卷 ,第 4 54页。
⑤⑥参阅 [德 ]马克斯·韦伯著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三联书店 1997年 12月版 ,第 15— 2 2页。
⑦参阅李宜琛著 :《日尔曼法概说》 ,商务印书馆 194 3年 4月版 ,第 12— 2 0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 ,第 14 2页。
⑨司马迁 :《史记·秦始皇本纪》。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德 ]黑格尔 :《历史哲学》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年 9月版 ,第 18页。
[英 ]梅因 :《古代法》 ,商务印书馆 1959年 2月版 ,第 4 5页。
《法国民法典》第 4条 :“法官如借口法律缺项、法律不明确或不完备而拒绝审理 ,得以拒绝审判罪追诉之。”
物权、债等民法中的诸多制度多为罗马法创设 ,但已由古典自然法学从根本上改造 ,成为每个人的法 (权利 )。正如马克思所说 :“法国拿破仑法典……起源于伏尔泰、卢梭、孔多塞、米拉波、孟德斯鸠的思想 ,起源于法国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 ,第 12 9页 )从本质上看 ,民法是在权利平等与意思自治的基础上规定个人之间关系的法 ,这种法的产生以 180 4年的《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 )》为标志 ,此前社会的任何法在本质意义上都不可能是民法。因此 ,罗马私法与民法的渊源更多地是表现在法技术上 ,而不是表现在法价值上。同样 ,由于民法是对权利平等与意思自治基础上的个人之间关系的表述和确认 ,因此 ,民法必然成为由这种人所组成的社会的根本大法 ,民法秩序也必然成为这种社会的一切法的目标秩序。
很难说古典自然法学的思想家们真的就以为“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等在历史上曾确有其事 ,对此霍布斯在其《利维坦》中就多少有些流露 ,而卢梭更是明确指出“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等仅为一种假说。如果我们从严格的、发展的眼光来看 ,可以说任何一种理论都只能是一种假说 ,社会科学的理论恐怕更是如此。事实上 ,虽然古典自然法学的哲学基础遭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批评或摈弃 ,但是其基本思想一直显现在诸多西方思想家的著述中 ,其基本观念更是深深融入现代社会政治法律活动的实践之中 ,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或社会理念 (参阅苏力 :《从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论》 ,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 4期 )。就在自然法学倍受冷遇近于衰竭的 19世纪末 ,德国著名的法史学家祁克即断言 :“不朽的自然法精神永远不可能被熄灭。如果它被拒绝进入实在法的机体 ,它会象一个幽灵飘荡在房间的周围 ,并威胁要变成一个吸血鬼去吸吮法律机体的血液。”(转引自张文显 :《2 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4 9页 )从这番近似诅咒的断语中我们不难得知 ,自然法学何以能在 2 0世纪进一步复兴 ,自然法学的基本观念何以能成为现代法学最为重要的价值内核。不仅如此 ,面对全球环境与生态的日益恶化 ,近年来环境主义者纷纷将古典自然法学的观念延伸至人与环境 (自然界 )的关系中 ,将动物、植物等一体纳入自然法的保护之下。古典自然法学思想成为环境主义的理论前提 (见 [美 ]纳什著 :《大自然的权利》 ,青岛出版社 1999年版 )。
同 ,第 53页。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第 2 73页。
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自由是人的固有本性。他说 ,人“是自由的存在物”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2卷 ,第 95页 )因此 ,法律上平等确认每个人无限丰富的人格 ,是人的实现 (成为真正的人 )的第一步 ,即每个人的法律上的自由 (在法律上成为真正的人 ) ;而人的实现的第二步 ,则是每个人的事实上的自由 ,即人的固有本性的全面实现 (每个人在事实上成为真正的人 )。
[1] [苏 ]康·格·费多罗夫 .外国国家和法律制度史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2 ] [德 ]马克斯·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C] .三联书店 ,1997.
[3] [美 ]M·罗斯托夫采夫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5.
[4 ]李宜琛 .日尔曼法概说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4 3 .
[5]武树臣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
[6]张文显 .2 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研究 [M] .法律出版社 ,1996
③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6卷 ,第 168页 ;第 2 1卷 ,第 4 54页。
⑤⑥参阅 [德 ]马克斯·韦伯著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三联书店 1997年 12月版 ,第 15— 2 2页。
⑦参阅李宜琛著 :《日尔曼法概说》 ,商务印书馆 194 3年 4月版 ,第 12— 2 0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 ,第 14 2页。
⑨司马迁 :《史记·秦始皇本纪》。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德 ]黑格尔 :《历史哲学》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年 9月版 ,第 18页。
[英 ]梅因 :《古代法》 ,商务印书馆 1959年 2月版 ,第 4 5页。
《法国民法典》第 4条 :“法官如借口法律缺项、法律不明确或不完备而拒绝审理 ,得以拒绝审判罪追诉之。”
物权、债等民法中的诸多制度多为罗马法创设 ,但已由古典自然法学从根本上改造 ,成为每个人的法 (权利 )。正如马克思所说 :“法国拿破仑法典……起源于伏尔泰、卢梭、孔多塞、米拉波、孟德斯鸠的思想 ,起源于法国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 ,第 12 9页 )从本质上看 ,民法是在权利平等与意思自治的基础上规定个人之间关系的法 ,这种法的产生以 180 4年的《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法典 )》为标志 ,此前社会的任何法在本质意义上都不可能是民法。因此 ,罗马私法与民法的渊源更多地是表现在法技术上 ,而不是表现在法价值上。同样 ,由于民法是对权利平等与意思自治基础上的个人之间关系的表述和确认 ,因此 ,民法必然成为由这种人所组成的社会的根本大法 ,民法秩序也必然成为这种社会的一切法的目标秩序。
很难说古典自然法学的思想家们真的就以为“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等在历史上曾确有其事 ,对此霍布斯在其《利维坦》中就多少有些流露 ,而卢梭更是明确指出“自然状态”、“社会契约”等仅为一种假说。如果我们从严格的、发展的眼光来看 ,可以说任何一种理论都只能是一种假说 ,社会科学的理论恐怕更是如此。事实上 ,虽然古典自然法学的哲学基础遭受到后世许多学者的批评或摈弃 ,但是其基本思想一直显现在诸多西方思想家的著述中 ,其基本观念更是深深融入现代社会政治法律活动的实践之中 ,成为一种社会信仰或社会理念 (参阅苏力 :《从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论》 ,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 4期 )。就在自然法学倍受冷遇近于衰竭的 19世纪末 ,德国著名的法史学家祁克即断言 :“不朽的自然法精神永远不可能被熄灭。如果它被拒绝进入实在法的机体 ,它会象一个幽灵飘荡在房间的周围 ,并威胁要变成一个吸血鬼去吸吮法律机体的血液。”(转引自张文显 :《2 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4 9页 )从这番近似诅咒的断语中我们不难得知 ,自然法学何以能在 2 0世纪进一步复兴 ,自然法学的基本观念何以能成为现代法学最为重要的价值内核。不仅如此 ,面对全球环境与生态的日益恶化 ,近年来环境主义者纷纷将古典自然法学的观念延伸至人与环境 (自然界 )的关系中 ,将动物、植物等一体纳入自然法的保护之下。古典自然法学思想成为环境主义的理论前提 (见 [美 ]纳什著 :《大自然的权利》 ,青岛出版社 1999年版 )。
同 ,第 53页。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第 2 73页。
马克思曾不止一次地强调自由是人的固有本性。他说 ,人“是自由的存在物”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2卷 ,第 95页 )因此 ,法律上平等确认每个人无限丰富的人格 ,是人的实现 (成为真正的人 )的第一步 ,即每个人的法律上的自由 (在法律上成为真正的人 ) ;而人的实现的第二步 ,则是每个人的事实上的自由 ,即人的固有本性的全面实现 (每个人在事实上成为真正的人 )。
[1] [苏 ]康·格·费多罗夫 .外国国家和法律制度史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
[2 ] [德 ]马克斯·韦伯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C] .三联书店 ,1997.
[3] [美 ]M·罗斯托夫采夫 .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5.
[4 ]李宜琛 .日尔曼法概说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4 3 .
[5]武树臣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
[6]张文显 .2 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研究 [M] .法律出版社 ,1996
引用本文
马洪. 法律上的人[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0, 2(3): 29–37.
导出参考文献,格式为:
下一篇:上海股市价量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