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因基础研究能力不足,导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问题突出,在美国等不断升级对中国技术封锁的背景下,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更显得紧迫。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2月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以基础研究“加速跑”勇攀科技强国“新高峰”。由于耗时较长、难以直接体现经济利益等特征(孙早和许薛璐,2017),基础研究在中国长期以来被视为“坐冷板凳”的领域,不受社会各界重视,相关经费主要依赖中央财政投入。对企业而言,基础研究投入回报周期长、见效慢(江轩宇等,2021),大多数企业往往优先将资金和人员投入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领域,而忽视基础研究发展及其成果转化(孙早和许薛璐,2017)。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其R&D经费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长期偏低,经费来源也高度依赖政府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内生动力不足。这种主观意愿缺位还使得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市场搞“短平快”项目,造成基础研究智力资源的流失,阻碍前沿技术落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相比,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社会报道看,基础研究关注均严重不足。通过知网检索发现,以应用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期刊文献数量高达344.33万条,而以基础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期刊文献数量仅为2.99万条,不足应用研究主题文献的1%。报纸报道数量上,应用研究为主题的报道数为2.17万条,基础研究仅为1796条,不足应用研究报道数的10%。这都是基础研究在社会各界不被重视的典型表现。事实上,基础研究及其成果转化需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形成稳定的投资机制,若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投入,则远远不够,因此,迫切需要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有能力的企业、优秀的人才等共同参与。如何有效引导社会各界重视基础研究发展及其成果转化,合力支撑基础研究发展极具实践价值。
基于基础研究社会关注不足的现实,本文从舆论引导视角切入,研究媒体关注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加速效应,为有效聚集社会各界力量以支撑基础研究发展及其成果转化提供对策。本文的媒体关注指权威报纸的报道,报纸报道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谨性、深刻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明家等各类创新主体。近年来,网络媒体覆盖面不断扩大,但网络媒体本质上是指新技术赋能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升级,传统媒体在影响力和公信力上仍有优势
本文以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在研究数据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基础研究媒体关注的测度方法,弥补了已有研究数据大多为省份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数据
媒体是社会中信息获取、交流与传播的关键渠道(Das和Chen,2007)。通过破除信息壁垒,媒体关注度的提升可以更高效地满足基础研究主体的信息获取需求(Goldfarb和Tucker,2019),使基础研究主体能够实时掌握市场信息,降低研发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王剑程等,2020)。一方面,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下降有助于基础研究主体选择更多净现值为正的风险项目(余明桂等,2017);另一方面,媒体的宣传与报道也能够强化创新成功的示范效应,这有利于降低潜在创新主体的风险感知(周广肃和樊纲,2018),促进其关注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基础研究领域,从而提升创新意愿。此外,媒体广泛关注可以为创新主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一般而言,真正的公共信息是经过媒体充分披露、报道过的信息,这种信息才更容易被创新主体等信息使用者消化吸收和理解运用(Fang和Peress,2009)。媒体关注可以通过提高这类信息的数量、质量和透明度(杨道广等,2017),有效匹配创新主体的研发需求,并增加其社会互动,扩展社会创新网络,增加合作创新的机会,为其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杨晶等,2017),以提升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媒体关注度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提高。
引导资金流入是媒体关注提升基础研究产出成果的重要途径。第一,媒体报道通过发挥监督功能吸引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媒体监督会对创新主体形成一定的声誉约束力(Dyck等,2008),规范其研发资金运用,缓解研发资金挪用、滥用等问题,提高资金投入主体的投资意愿。同时,社会关注还能够通过引起政府机构的行政介入对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产生一定的外在压力(杨晶等,2017),从而提高其基础研究经费使用效率,推动建立更合理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流入基础研究,最终提升基础研究的产出水平。第二,媒体关注的舆论导向功能同样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流入基础研究领域。媒体舆论导向功能可以通过展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加大宣传基础研究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主体关注基础研究领域并引导其向基础前沿类研究投入资金。而且,媒体报道通过其专业的能力和渠道帮助投资者获取决策有用的信息(梁上坤,2017),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从而引导投资者增加基础研究领域的资金投入。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2:媒体关注通过挤入基础研究的投入促进了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提高。
吸引高素质人才流入是媒体关注提升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有效手段。第一,媒体报道的监督作用有利于促进薪酬公平性和效率性的改进,吸引科研人员流入基础性研究领域,激发其基础研究的创新动力。在传统媒体的监督作用下,存在薪酬乱象的企业更容易被媒体曝光,这些负面报道形成舆论压力,推动政府与行政主管部门介入,促使薪酬水平趋于合理(杨德明和赵璨,2012),薪酬回报与价值投入相匹配会激励创新主体投入基础研发创新。因此媒体监督功能有利于推动薪酬公平,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第二,媒体报道的舆论导向功能可以向人力资本等要素市场传递关于基础研究前景的积极信号(周亮和张亚,2019),为吸引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高素质人才投入基础性研究,增加基础创新产出成果并提高基础科学研究的可持续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3:媒体关注度通过吸引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提高。
然而,过度的媒体关注会抑制基础研究发展。第一,“市场压力假说”认为社会媒体关注度的提高会放大市场对从事基础研究相关主体的潜在压力。一旦出现短期业绩下滑或创新失败,受媒体关注度较高的相关主体就会遭到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引来投资者“围观”(杨道广等,2017),由此产生的压力会阻碍创新。受市场预期收益压力的刺激,相关主体也会出现短视行为,很可能会为达到市场预期收益、考虑自身职业发展和市场声誉而减少基础创新的风险投资(阳丹和夏晓兰,2015),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抑制其从事基础性创新活动的主观意愿而妨碍基础创新。第二,受媒体关注度高的相关主体更易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容易获得政府资金扶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苑泽明等,2020)。然而,政府与相关主体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其难以全面了解受助科研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在此状况下,从事基础性研究工作的相关主体可能会出现“寻租”行为(Nguyen,2015),着力迎合政府考核机制而忽略对前沿、核心科技领域技术突破的专注性。第三,媒体关注过热可能会引发基础研究领域的过度投资,而过度投资又可能会导致基础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盲目追逐热点而变换研究方向。长此以往,科研人员由此丧失基础研究所需的持续专注力。基于此,本文认为适度的基础研究媒体关注度有利于科技人员专心科研,但过热媒体关注可能会损害基础研究追求核心、前沿领域科研攻关的纯粹性,致使基础研究产生逐利的“浮躁”风气,降低基础研究投入的产出转化效率。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过热的媒体关注度会抑制地区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提高,媒体关注度与地区基础研究产出水平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 数据与变量设定1. 数据与样本。本文选取30个省份作为初始研究样本
2. 变量设定。(1)被解释变量:地区基础研究产出。在基础研究产出水平方面,经过授权的发明专利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非显而易见性,是对新原理、新理论或新知识充分认知后的实质性技术产出,能够体现基础研究的理论发展程度和成果转化水平,往往被作为衡量基础研究产出的指标(李柏洲和罗小芳,2012;孙凯和钱昊,2016)。因此,本文采用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作为基础研究产出的表征指标。(2)解释变量:基础研究媒体关注度。本文基础研究媒体关注度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范围广,各地区权威性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报纸均被收录其中。本文利用Python爬虫技术,以“基础研究”为关键词,使用快速检索爬取了2004—2019年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共80190条基础研究相关报道信息,并依据报道报纸归属省份将报道量合并至地区层面,得到省-年层面的基础研究报道数量。进一步地,本文将2004—2019年间数据库中所有报道数加总至地区层面,得到省-年层面的总报道数量,二者相除计算得到基础研究媒体关注度。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报纸而不是新媒体报道数据的原因在于:一是官方报刊具有严谨性、深刻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公信力优于新媒体,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媒体关注(周开国等,2014);二是新媒体报道尽管借助了新的技术,但报道内容主要还是来源于权威的纸质媒介,而且从源头梳理关注信息更为“干净”。(3)控制变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变量类型 | 变量名称 | 符号 | 变量说明 |
被解释变量 | 地区创新水平 |
|
各地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加1取对数 |
解释变量 | 基础研究媒体关注度 |
|
分地区基础研究相关报道数占比 |
控制变量 |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
|
各地区实际GDP对数值 |
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
|
各地区高校平均在校生人数加1取对数 | |
地区开放程度 |
|
各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对数值 | |
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
各地区邮政网点对数值 | |
资料来源:根据样本数据整理。下同。 |
为检验媒体关注度对基础研究的影响,构建如下所示的地区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 \begin{array}{c}{Grant}_{i,t}={\beta }_{0}+{\beta }_{1}{Newsp}_{i,t-1}+\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 \end{array} $ | (1) |
其中,
核心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中国各省份的基础研究媒体关注度整体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变量 | 观测值 | 平均值 | 方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
446 | 0.219 | 0.164 | 0.000 | 1.375 |
|
478 | 7.202 | 1.822 | 1.099 | 10.998 |
|
478 | 8.980 | 1.107 | 5.237 | 11.162 |
|
478 | 7.683 | 0.401 | 6.310 | 8.839 |
|
478 | 6.172 | 2.492 | 0.006 | 10.632 |
|
478 | 7.958 | 1.013 | 4.844 | 10.310 |
|
478 | 3.363 | 1.262 | 0.000 | 6.975 |
从表3媒体关注度对基础研究产出水平影响的结果可见,基础研究媒体关注度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媒体关注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各地区的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增长,假设1得证。这表明基础研究不只需要坐“冷板凳”的耐性,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媒体关注的提升有利于引导各渠道的社会资源对基础研究发展形成合力支持体系,加速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突破。观察控制变量系数还可以发现,地区的高校平均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改善均会显著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知识吸收与应用的能力,有效增加了创新产出(Vinding,2006)。同样,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创新主体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创新效率。考虑到基础研究产出的时滞性以及与媒体关注度之间可能存在同时性问题,本文在稳健性检验中,对核心解释变量进一步补充了滞后两期至三期的回归结果。
|
|
|
|
0.381*** (2.846) |
0.414*** (3.766) |
|
0.071
(0.291) |
|
|
0.887*** (6.660) |
|
|
0.034
(1.442) |
|
|
0.223** (4.045) |
|
常数项 | 7.250*** (225.584) |
−2.162
(−1.015) |
控制变量 | N | Y |
地区固定效应 | Y | Y |
年份固定效应 | Y | Y |
R-Square | 0.979 | 0.982 |
N | 446 | 446 |
注:*、**、***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t值。下同。 |
1. 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两期至三期。考虑到社会影响可能滞后于报纸报道,本文将核心解释变量滞后两期至三期进行稳健性检验,表4第(1)、(2)列的回归结果与基准结果一致,均支持媒体关注度的提升显著促进基础研究产出成果增加的结论。简单比较回归系数可以发现,媒体热度的创新效应随滞后期限的增加而递减,意味着需要充分利用媒体“趁热打铁”的时间窗口期,最大化其创新促进效应。
|
|
|
|
|
|
|
0.290**(2.327) | ||||
|
0.229*(1.836)
|
||||
|
0.125***(4.085)
|
||||
|
0.107***(3.200)
|
||||
|
0.412***(2.860)
|
||||
R-Square | 0.982 | 0.984 | 0.982 | 0.981 | 0.891 |
N | 417 | 387 | 446 | 478 | 416 |
注:表4回归加入了基准回归中使用的控制变量、地区及年份固定效应、常数项,篇幅所限未列示。下同。 |
2.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为验证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以各地区基础研究报道的绝对数(
3. 替换被解释变量。除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外,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也代表基础研究产出水平。以地区SCI论文发表数量(
某区域纸媒对基础研究的报道多,一般是出于推动基础研究发展或宣扬基础研究成果等目的,换言之,全社会对基础研究领域产生关注的现象并非完全随机产生,也可能与基础研究的发展水平相关,即本文的媒体关注度与基础研究产出水平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稳健性检验中,本文采用核心解释变量滞后、添加固定效应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反向因果、遗漏变量等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内生性问题,参考Bartik(1991)的做法,采用份额移动法构造Bartik工具变量。其基本思想是用分析单元初始的份额构成和总体的增长率来模拟历年的估计值,该估计值与实际值高度相关,但与残差项无关。因此,Bartik工具变量能够较好地解决由于遗漏变量、反向因果等造成的内生性问题(赵奎等,2021)。本文Bartik工具变量构造方法如下:用
$ \begin{array}{c}{iv\_Newsp}_{it}=\dfrac{{News}_{i{t}_{0}}\left(1+{G}_{t}\right)}{{News\_sum}_{i{t}_{0}}}\end{array} $ | (2) |
表5报告了Bartik工具变量
工具变量为
|
||
(1)第一阶段 | (2)第二阶段 | |
|
|
|
|
0.743*** (2.780) |
|
|
0.433** (2.323) |
|
LM statistic | 76.433
(0.000) |
|
F statistic | 92.512
(16.380) |
|
R-Square | 0.399 | 0.922 |
N | 446 | 446 |
基准回归结果揭示了媒体关注度对基础研究的显著正向效应。本文的理论机制分析指出,媒体关注一方面具有监督功能,对基础研究经费的“乱用”进行纠偏,提高了投入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舆论导向功能,吸引各领域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在上述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媒体关注度的提升挤入了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最终促进了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提升。对资金挤入效应的检验,以各地区R&D内部支出中基础研究领域经费的自然对数(
模型(4) | 模型(5) | 模型(7) | 模型(8) | 模型(10) | 模型(11) | 模型(13) | 模型(14) | |
|
|
|
|
|
|
|
|
|
|
0.356*** (3.120) |
0.276** (2.033) |
8.414** (2.586) |
0.371*** (3.305) |
0.249*** (3.927) |
0.335** (2.541) |
2.359* (1.753) |
0.285** (2.475) |
|
0.180** (2.259) |
|||||||
|
0.005*** (2.904) |
|||||||
|
0.452*** (3.085) |
|||||||
|
0.023*** (2.710) |
|||||||
R-Square | 0.972 | 0.982 | 0.904 | 0.982 | 0.952 | 0.975 | 0.945 | 0.985 |
N | 416 | 416 | 446 | 446 | 351 | 351 | 324 | 324 |
注:模型(3)的回归结果已在表3第(2)列列示。 |
$ \begin{array}{c}{Grant}_{i,t}={\alpha }_{0}+{\alpha }_{1}{Newsp}_{i,t-1}+\sum {\alph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 \end{array} $ | (3) |
$ \begin{array}{c}{lnbrs}_{i,t}={\beta }_{0}+{\beta }_{1}{Newsp}_{i,t-1}+\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4) |
$ \begin{array}{c}{Grant}_{i,t}={\gamma }_{0}+{\gamma }_{1}{Newsp}_{i,t-1}+{\gamma }_{2}{lnbrs}_{i,t}+\sum {\gamm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5) |
更进一步,本文对资金吸引效应进行解构,更深入地探讨媒体关注度吸引研发资金的来源分布,重点关注产学研合作科技经费和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经费。产学研合作对科技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推动基础研究创新突破。具体而言,随着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基础研究已从纯学术研究日益转向并服务于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互动逐渐加强。由于高校从事与企业技术相关的基础研究,企业愿意加强与高校合作,将技术项目委托给高校以获得更高的研发效率(贺俊等,2011)。此外,企业基础研究研发资金向高校集聚即高校与企业间的基础研究研发合作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王春杨和孟卫东,2019)。基于此,本文认为产学研科技经费是基础研究重要的投入来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显著促进基础研究创新成果落地,形成良性创新合作机制。
对产学研合作经费的衡量,本文参照刁丽琳和朱桂龙(2014)的做法,用各省份的“研究开发机构科技经费筹集中的企业资金”与“高等学校科技经费中的企业资金”之和取自然对数(
$ \begin{array}{c}{Grant}_{i,t}={\alpha }_{0}+{\alpha }_{1}{Newsp}_{i,t-1}+\sum {\alph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6) |
$ \begin{array}{c}{IURS}_{i,t}={\beta }_{0}+{\beta }_{1}{Newsp}_{i,t-1}+\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7) |
$ \begin{array}{c}{Grant}_{i,t}={\gamma }_{0}+{\gamma }_{1}{Newsp}_{i,t-1}+{\gamma }_{2}{IURS}_{i,t}+\sum {\gamm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8) |
马卫华等(2014)的研究认为,自科基金是基础研究的重要资金来源,持续稳定的基金资助有利于科研人员产出重大成果。近年来,中国的自科基金资助金额规模不断扩张。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总计资助项目4 435项,资助金额不足8亿元,而2020年资助项目则达到45700项,资助金额超过283亿元。在此背景下,探讨媒体关注度的提升是否有利于地区获得更多的自科基金资助,由此对基础研究产出是否产生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基础。对自科基金项目资金挤入效应的检验思路与产学研资金挤入类似,本文以各地区每年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经费的自然对数(
$ \begin{array}{c}{Grant}_{i,t}={\alpha }_{0}+{\alpha }_{1}{Newsp}_{i,t-1}+\sum {\alph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9) |
$ \begin{array}{c}{lncapital}_{i,t}={\beta }_{0}+{\beta }_{1}{Newsp}_{i,t-1}+\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10) |
$ {Grant}_{i,t}={\gamma }_{0}+{\gamma }_{1}{Newsp}_{i,t-1}+{\gamma }_{2}{lncapital}_{i,t}+\sum {\gamm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 $ | (11) |
基础研究往往需要长期坐冷板凳,研究难度大,研究周期长,非常依赖基础学科领域的顶尖人才。媒体关注的舆论导向功能,向人力要素市场传递了基础研究领域发展前景的积极信号,有利于吸引顶尖人才投身基础研究。为验证这一机制,本文选取
$ \begin{array}{c}{Grant}_{i,t}={\alpha }_{0}+{\alpha }_{1}{Newsp}_{i,t-1}+\sum {\alph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12) |
$ \begin{array}{c}{RD\_Doctor}_{i,t}={\beta }_{0}+{\beta }_{1}{Newsp}_{i,t-1}+\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13) |
$ \begin{array}{c}{Grant}_{i,t}={\gamma }_{0}+{\gamma }_{1}{Newsp}_{i,t-1}+{\gamma }_{2}{RD\_Doctor}_{i,t}+\sum {\gamm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14) |
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媒体关注度能够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但过热的媒体关注可能会催生逐利、寻租的“浮躁之风”,损害基础研究在科技前沿领域攻坚克难的纯粹性。近期频繁爆雷的热点技术、产业领域如芯片烂尾工程即是典型过热的代表。过热的媒体关注虽然挤入基础研究的投入,但对投入成果转化率产生破坏效应,最终可能会抑制产出水平的提升。在模型(1)的基础上,本文加入
模型(15) | 模型(16) | 模型(17) | 模型(18) | 模型(19) | 模型(20) | |
|
|
|
|
Grant | Grant | Grant |
L.Newsp | 0.629*** (3.523) |
0.524*** (3.639) |
0.610*** (2.931) |
0.739** (2.532) |
0.769*** (3.204) |
0.807*** (3.208) |
L.Newsp2 | −0.359
(−1.261) |
−0.287* (−1.661) |
−0.305* (−1.727) |
|||
L.Newsp2 |
−0.015
(−0.271) |
|||||
lnbrs | 0.177** (2.428) |
0.156** (2.235) |
||||
L.Newsp
|
−0.081* (−1.856) |
|||||
Undergraduate | 0.031*** (2.92) |
0.025*** (2.662) |
||||
L.Newsp
|
−0.024** (−2.028) |
|||||
L.Newsp2 |
−0.015* (−1.823) |
|||||
Postgraduate | 0.120*** (3.597) |
0.100** (3.784) |
||||
L.Newsp
|
−0.103* (−1.860) |
|||||
L.Newsp2 |
−0.070* (−1.782) |
|||||
R-Square | 0.981 | 0.982 | 0.982 | 0.983 | 0.982 | 0.982 |
N | 442 | 433 | 446 | 446 | 442 | 433 |
注:交乘变量均进行了中心化处理。 |
1. 区分区域劳动力素质水平。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特征在于区域多元化,不同区域基础研究水平参差不齐,这也意味着不同创新基础的区域对媒体关注度的依赖存在差异。本文对区域特征的第一个区分维度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余泳泽和刘大勇,2013)。以区域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为调节变量,构建模型(15)、(16),其中对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测度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
$ \begin{aligned}{Grant}_{i,t}=&{\alpha }_{0}+{\alpha }_{1}{Newsp}_{i.t-1}+{\alpha }_{2}{Undergraduate}_{i,t}+{\alpha }_{3}{Newsp}_{i.t-1}\times {Undergraduate}_{i,t}\\& +\sum {\alph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ligned} $ | (15) |
$ \begin{aligned}{Grant}_{i,t}=&{\beta }_{0}+{\beta }_{1}c\_{Newsp}_{i.t-1}+{\beta }_{2}{Postgraduate}_{i,t}+{\beta }_{3}{Newsp}_{i.t-1}\times {Postgraduate}_{i,t}\\ & +\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ligned} $ | (16) |
2. 区分不同区域的基础研究投入水平。根据何郁冰和伍静(2019)的分析,不同省域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而创新的区域差异也是我国创新的重要特征。因此本文还对区域基础研究投入水平进行区分,以探究其对媒体关注度效应的反应差异。实证模型如公式(17)所示,回归结果见表7模型第(17)列。观察交乘项系数可知,越是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区域,越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来助力基础研究发展。落后地区通过吸引媒体关注度增强地区人才、资金投入,缓解基础研究投入不足问题,最终实现创新追赶。
$ \begin{aligned}{Grant}_{i,t}=&{\beta }_{0}+{\beta }_{1}{Newsp}_{i.t-1}+{\beta }_{2}{lnbrs}_{i,t}+{\beta }_{3}{Newsp}_{i.t-1}\times {lnbrs}_{i,t}\\ &+\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ligned} $ | (17) |
3. 非线性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本文研究发现整体上过高的媒体关注度对基础研究发展无益,但我国区域间差异较大,这种平均意义的效应在创新要素不同区域是否存在差异,如何发挥媒体关注的“因地制宜”效应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参考杨震宁和赵红(2020)的做法,构建非线性调节效应检验模型(18)−(20),回归结果见表7最后三列。媒体关注度二次项与基础研究投入交乘的变量系数不显著,说明地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多寡对“浮躁”效应不具有显著影响。模型(19)和模型(20)重点关注了劳动力素质对“浮躁”效应的影响,媒体关注度二次项与地区本科学历劳动力人数、硕士学历劳动力人数的交乘项均显著为负,说明越是劳动力素质高的区域,过热的媒体关注度越容易催生“浮躁”现象,也越需要通过合理监管手段防止过热的媒体关注对地区基础研究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浮躁”现象更多的是与地区劳动力素质水平相关,这也表明越是劳动力素质落后的区域,越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来助推基础研究的发展。
$ \begin{aligned}{Grant}_{i,t}=&{\alpha }_{0}+{\alpha }_{1}{Newsp}_{i,t-1}+{\alpha }_{2}{Newsp}_{i,t-1}^{2}+{\alpha }_{3}{lnbrs}_{i,t}+{\alpha }_{4}{Newsp}_{i,t-1}^{2}\times {lnbrs}_{i,t}\\ & +\sum {\alph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ligned} $ | (18) |
$ \begin{aligned}{Grant}_{i,t}=&{\beta }_{0}+{\beta }_{1}{Newsp}_{i.t-1}+{\beta }_{2}{Newsp}_{i,t-1}^{2}+{\beta }_{3}{Undergraduate}_{i,t}+{\beta }_{4}{Newsp}_{i,t-1}^{2}\times {Under}_{i,t}\\ &+\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ligned} $ | (19) |
$ \begin{aligned}{Grant}_{i,t}=&{\gamma }_{0}+{\gamma }_{1}{Newsp}_{i.t-1}+{\gamma }_{2}{Newsp}_{i,t-1}^{2}+{\gamma }_{3}{Postgraduate}_{i,t}+{\gamma }_{4}{Newsp}_{i,t-1}^{2}\times {Post}_{i,t}\\ &+\sum {\gamm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ligned} $ | (20) |
基准分析验证了媒体关注对区域基础研究发展的正面影响。本文尝试再从市场化的角度切入,探讨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媒体关注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低,媒体行业具有更强的竞争性,发展质量更高(赵莉和张玲,2020),媒体报道的独立性、客观性与真实性更强(张彦博等,2022)。媒体信息披露也更加充分、透明,能够发挥更高质量市场信号的作用,引导资金、人才等投入基础研究领域,这有助于形成资金和人才二者的双螺旋加速,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的产出。另一方面,在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区域,市场环境更加开放健全,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更高的市场化水平,也意味着更自由的创新要素及成果流动,有利于基础研究产出成果的转化(敦帅和毛军权,2023)。因此,本文预期,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媒体关注对基础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更强。具体地,使用樊纲等构建的“市场化指数”表征地区市场化程度,检验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媒体关注度的提高是否更有利于促进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提升。回归结果(见表8)显示,交互项系数(
|
|
|
0.202**(2.040) |
|
0.062**(2.563) |
|
0.049**(2.444)
|
R-Square | 0.983 |
N | 419 |
基础研究显著的溢出效应是其重要特征,许多文献证实了基础研究的空间溢出效应,如王春杨和孟卫东(2019)基于省级创新数据,研究发现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果;叶静怡等(2019)借助中国上市企业样本,证明了国有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知识溢出作用。本文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创新性地考察媒体关注度的提升对基础研究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以期得到更为全面的媒体关注影响基础研究创新绩效的证据。
参考欧阳艳艳等(2020)的做法,第一步构建了如下空间自回归模型:
$ \begin{array}{c}{Grant}_{i,t}={\beta }_{0}+\rho {W}_{{lnbrs}_{i,t}}{+\beta }_{1}{Newsp}_{i,t-1}+\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21) |
$ \begin{array}{c}{W}_{{Grant}_{i,t}}={\sum }_{j=1}^{n=29}{W}_{ij}\times {Grant}_{j,t}\end{array} $ | (22) |
其中,
第二步,检验某省份媒体关注度如何影响该省份的基础研究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构建如式(23)所示。模型(23)以本省份的基础研究产出溢出量作为因变量,探讨本省份基础研究媒体关注度对该省份基础研究“溢出去”的影响。
$ \begin{array}{c}{{W}^{\mathrm{\text{'}}}}_{{Grant}_{i,t}}={\beta }_{0}{+\beta }_{1}{Newsp}_{i,t-1}+{\sum \beta }_{k}{Controls}_{i,t}+{\lambda }_{i}+{\nu }_{t}+{\varepsilon }_{i,t}\end{array} $ | (23) |
$ \begin{array}{c}{{W}^{\mathrm{\text{'}}}}_{{Grant}_{i,t}}={\sum }_{j=1}^{n=29}{W}_{ji}\times {Grant}_{i,t}\end{array} $ | (24) |
其中,
模型(21) | 模型(23) | |
|
|
|
|
0.806*** (3.498) |
0.580** (2.135) |
|
1.822*** (3.496) |
0.596
(1.467) |
|
0.551*** (4.079) |
0.331*** (3.126) |
|
−0.218** (2.002) |
0..129***
(−3.968) |
|
−0.713** (−2.211) |
−1.216*** (4.856) |
|
0.191** (2.369) |
|
|
0.218** (2.529) |
|
R-Square | 0.697 | 0.447 |
N | 464 | 435 |
本文基于Python爬虫技术,爬取了基础研究纸媒报道的独特数据,以纸媒报道衡量媒体关注度,探究了媒体关注对地区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适度的媒体关注能通过人才吸引、资金挤入两个途径促进区域基础研究产出水平的提升,但过高的媒体关注度会催生“浮躁”之风,反而会降低基础研究的效率。越是劳动力素质落后、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的区域,越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发挥媒体关注的人才与资金的集聚效应;各省份基础研究产出水平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媒体关注度强化了这种正向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其“乘数效应”对加快提升中国整体的创新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以下政策启示:第一,仅仅依靠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已无法缓解基础研究不足的难题,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多渠道的资金投入等是提升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引导权威纸媒对基础研究进行报道宣传,是激发社会多方主体关注基础研究的有效手段。第二,我们也需要防止过热的媒体关注致使基础研究产生逐利、寻租等“浮躁”风气。完善基础研究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各界资源有序、理性地投入基础研究领域。第三,对基础研究媒体关注的引导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尤其是要着力引导社会多方主体关注基础研究投入水平和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地区。在相关区域,优化社会资金投资环境,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水平,加大基础研究项目投资政策的帮扶、优待力度。第四,完善基础研究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也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应注重培养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综合性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科技创新的要求。同时,重视科研、教学和产业的融合,鼓励研究人员在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流动,做实“产教融合”机制。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各方主体的差异化优势,在前端补足基础研究攻坚资源,中端搭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平台,后端建立基础研究成果的市场化推广、应用体系,引导各方主体合力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第五,媒体关注对区域基础研究的溢出加速效应的存在意味着我们需要进一步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特别是减少对创新资源、人才等流动的限制,充分释放创新的协同效应,提升中国整体的创新水平。
[1] | 白俊红, 蒋伏心. 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J].经济研究,2015(7). |
[2] | 刁丽琳, 朱桂龙. 区域产学研合作活跃度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J].科学学研究,2014(11). |
[3] | 敦帅, 毛军权. 营商环境如何驱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基于组态视角的定性比较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2). |
[4] | 贺俊, 黄阳华, 沈云昌. 校企合作研发的最优制度安排[J].中国工业经济,2011(2). |
[5] | 何郁冰, 伍静. 中国省域基础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6). |
[6] | 江轩宇, 朱琳, 伊志宏. 网络舆论关注与企业创新[J].经济学(季刊),2021(1). |
[7] | 李柏洲, 罗小芳. 大型企业原始创新产出指标的确定与成果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9). |
[8] | 梁上坤. 媒体关注、信息环境与公司费用粘性[J].中国工业经济,2017(2). |
[9] | 马卫华, 李雅雯, 许治. 中国技术创新研究——基于国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分析[J].科研管理,2014(7). |
[10] | 欧阳艳艳, 黄新飞, 钟林明.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环境污染的影响: 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20(2). |
[11] | 孙凯, 钱昊. 基础研究项目产出绩效的量化评价体系研究——以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6). |
[12] | 孙早, 许薛璐. 前沿技术差距与科学研究的创新效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谁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J].中国工业经济,2017(3). |
[13] | 王春杨, 孟卫东. 基础研究投入与区域创新空间演进——基于集聚结构与知识溢出视角[J].经济经纬,2019(2). |
[14] | 王剑程, 李丁, 马双. 宽带建设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宽带乡村”建设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学(季刊),2020(1). |
[15] | 阳丹, 夏晓兰. 媒体报道促进了公司创新吗[J].经济学家,2015(10). |
[16] | 杨道广, 陈汉文, 刘启亮. 媒体压力与企业创新[J].经济研究,2017(8). |
[17] | 杨德明, 赵璨. 媒体监督、媒体治理与高管薪酬[J].经济研究,2012(6). |
[18] | 杨晶, 沈艺峰, 李培功. 网络负面舆论对高管薪酬公平与效率的影响[J].经济管理,2017(2). |
[19] | 杨立岩, 潘慧峰. 人力资本、基础研究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3(4). |
[20] | 杨震宁, 赵红. 中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 制度环境、“竞合”关系与创新绩效[J].管理世界,2020(2). |
[21] | 叶静怡, 林佳, 张鹏飞, 等. 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作用: 基于知识溢出的视角[J].经济研究,2019(6). |
[22] | 叶祥松, 刘敬. 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对制造业科技进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20(5). |
[23] | 余泳泽, 刘大勇. 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3(7). |
[24] | 苑泽明, 徐成凯, 金宇. 媒体关注会影响企业的专利质量吗[J].当代财经,2020(3). |
[25] | 张彦博, 赵亮, 寇坡. 媒体关注、环境监管与工业绿色转型[J].产经评论,2022(6). |
[26] | 赵奎, 后青松, 李巍. 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J].经济研究,2021(3). |
[27] | 赵莉, 张玲. 媒体关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市场化水平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20(9). |
[28] | 周广肃, 樊纲. 互联网使用与家庭创业选择——来自CFPS数据的验证[J].经济评论,2018(5). |
[29] | 周开国, 应千伟, 陈晓娴. 媒体关注度、分析师关注度与盈余预测准确度[J].金融研究,2014(2). |
[30] | 周亮, 张亚. 中国顶尖学术型人才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流动趋势——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例[J].地理研究,2019(7). |
[31] | Bartik T J. Who benefits from state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M]. W.E.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arch, Kalamazoo, Michigan, 1991. |
[32] | Das S R, Chen M Y. Yahoo! For amazon: Sentiment extraction from small talk on the web[J].Management Science,2007,53(9):1375–1388. |
[33] | Dyck A, Volchkova N, Zingales L.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 Evidence from Russia[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63(3):1093–1135. |
[34] | Fang L, Peress J. Media coverage and the cross-section of stock returns[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9,64(5):2023–2052. |
[35] | Goldfarb A, Tucker C. Digital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9,57(1):3–43. |
[36] | Nguyen B D. Is more news good news? Media coverage of CEOs, firm value, and rent extraction[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Finance,2015,5(4):1550020. |
[37] | Vinding A L.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A human capital approach[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6,15(4-5):507–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