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9第21卷第2期
本期导读

2019年是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调整最为关键的一年。中国经济能否摆脱新常态低迷期、走向高质量发展模式,需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背景下深入分析国内的深层问题,为转型发展群策群力。本期推出周亚虹教授“新时代•新发展”专栏,聚焦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周华东副教授等认为房价上涨的需求效应和担保效应超过挤出效应,促使工业企业的劳动力就业增加,这对调控房价、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讨论具有重要意义;张立文副教授等量化评价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环境政策对PM2.5防治的效果,认为总体上环境质量得以改善,由此突出了大数据统计方法在政府制定有效政策中的作用。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共同推进。理论上,刘清平教授基于斯密悖论,重新注解了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认为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利己”与“利他”扭曲性的二元对立架构,以“斯密反对斯密”的方式汲取洞见,纠正错谬,那么对于经济学的未来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中,激发创新活力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马红博士和侯贵生教授考察地方国企依赖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升级水平的影响,王雷教授和亓亚荣研究公司创业投资母公司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行业竞争强度对被投资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影响,这些研究对防止企业过度竞争、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具有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作用。基于国际视角,刘慧博士和綦建红教授检验文化距离对中国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助益出口的高质量发展;张圣翠教授和傅志军博士基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底发布的承认涉自贸区临时仲裁的司法意见,研究其中的创新途径与模式选择,这对我国出台好的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信息技术视角,黄静副教授和缪世磊基于网络用户的“行为轨迹”和“社会交往”的再借款研究,有助于促进网络借贷效率提升和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陈莹博士认为控制、公平和定制化是有效的平台治理机制,能够促使卖方用户与平台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基于社会融入视角,徐超博士等认为教育程度显著提升了乡城移民的城市身份认同感,因此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乡城移民受教育水平,是加快城乡融合的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