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 Vol. 40 Issue (7): 59-72     
文章浏览量:[]

0

文章信息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年40卷第7期
郑秀恋, 马鸿佳, 吴娟
Zheng Xiulian, Ma Hongjia, Wu Juan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Research on capabilities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review and prospects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 40(7): 59-72
Foreign Economics & Management, 2018, 40(7): 59-7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3-16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8第40卷第7期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郑秀恋1,2, 马鸿佳1, 吴娟1     
1.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吉林财经大学 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摘要: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竞争的态势逐渐由企业之间转向供应链之间,同时,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已达成共识。然而,迄今为止,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体系混乱,概念界定不清晰,维度划分不统一,导致各学者在讨论相关问题时不能在同一体系下对话,因此,该理论目前对企业在基于供应链视角构建能力时也缺乏有效的指导。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的分析,将供应链视角的能力分解为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和创业供应链能力四个方面,分别对四种能力的概念界定、维度划分及相关实证研究等进行了评述,并基于供应链视角能力的构成、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环境动态性情况,构建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框架,最后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进行了未来研究展望。文章的研究拓展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文献,且对企业如何构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以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创业供应链能力
Research on Capabilities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Review and Prospects
Zheng Xiulian1,2, Ma Hongjia1, Wu Juan1     
1.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2.Yatai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chun 130117, China
Summary: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market, the main body of the competition gradually changed from the enterprise to the supply chain. At the same time, the opinion that the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becomes the main sourc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has reached a consensus. However, so far, the capability research system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is chaotic. The concept is not clear, and its dimension division is not unified, which lead to the inability of scholars to talk on the same platform when discussing relevant issues. Therefore, this theory also lacks effective guidance for enterprises in building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literature, we divide the capability of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into four aspects: supply chain capabilit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bility,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capability.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dimension of the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and their related empirical research. Secon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oretical basis, concept and dimension,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is article contrast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 supply chain capabilit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pability,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y as well as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capability. Finall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capability research framework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deficiencies of existing research, we think that future research can obtai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build a more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concept system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and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ability scale; (2) deeply explore the 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ability of differ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3) deeply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and the performance; (4)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5) use more effective data and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is paper mainly consists of two aspects: First, it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capa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in detail, clearly defines and compar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milarities of each concept,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research framework, and provides a complete and clear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Second,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puts forward two new constructs of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capabi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y, which not only enrich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system,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the supply chain related ability of new enterprises in the fu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an guide enterprises to build the capability 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from the aspects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coordination, responsiveness,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fluence of supply chain communication system, market orien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on the capability of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 to help enterprises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level.
Key words: supply chain capabilit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pability; supply chain dynamic capability; entrepreneurial supply chain capability

一、引 言

供应链是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形成的关系,借助供应链可以实现以更低的成本传递优质的客户价值(Christopher,2011;Zsidisin等,2016)。具体而言,供应链在缩短产品配送周期、降低供应链成本、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供应链柔性以及客户满意度等方面作用突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迅速变化的产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与日俱增,这促使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刻更需要跨越组织边界,无缝整合供应链上下游活动,消除浪费,以提升企业的绩效。但是,Hsu等(2009)的研究表明,尽管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绩效有普遍的积极影响,在相同细分市场中参与供应链的组织却经历着非常不同的绩效水平。根据资源基础观,组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依赖于组织所掌握的有价值的、稀缺的、异质的、不可模仿的资源和能力(Barney,1991)。由此,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逐渐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与推崇。

Morash(2001)最早对供应链能力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指出供应链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包括客户服务、质量、信息系统支持、配送柔性、低物流成本、生产力、配送速度七个方面的维度。Wu等(2006)对于供应链能力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则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供应链能力是企业识别、开发、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改善供应链活动的能力,并指出其包含企业之间活动整合、供应链响应性、信息交换、企业之间协调四个方面的维度。Mandal等(2016)、Liu等(2016)则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能力提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所划分的维度也都有别于前人。中国学者林焜和彭灿(2010a)则首次提出供应链能力包括供应链静态能力与供应链动态能力,进而基于自身研究需要对这两个方面的能力给予了各自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可见,对于供应链能力这一名词,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方法。在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中,我们还梳理出了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等概念,这些概念在界定和维度划分方面,存在着与供应链能力类似的问题。另外,学者们提出的这些能力都与供应链有关联,但又都有不同名称,这些能力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上述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首先,本文梳理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的概念界定和维度构成,及其相关的实证研究情况。在文献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者专门针对新创企业开展了供应链相关的能力研究。由于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相比,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具备的能力和资源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现有文献中针对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又主要是针对成熟企业的。因此,我们提出了以新创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两个新构念,即创业供应链能力与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并认为创业供应链能力包含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这样,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回顾了现有对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以及创业供应链能力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总结各个概念所包含的主要特征和思想内容,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概念界定,归纳了各个概念在维度划分时主要集中于哪些维度构成,并分析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内容,提炼其影响因素及对其绩效的影响机理等。

其次,本文从理论基础、概念与维度构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和创业供应链能力之间的异同。从理论基础看,资源基础观是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和研究的理论基础;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则是动态能力理论;创业供应链能力是本文新提出的构念,对其的研究也离不开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的支撑。从概念与维度构成看,以成熟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供应链能力包含了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供应链动态能力,而以新创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创业供应链能力包含了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从研究内容看,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多数集中于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探讨。从研究方法看,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均采用了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而且结构方程模型又是绝大多数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最后,本文综合前文的梳理与分析,构建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框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框架体现了对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指明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所包含的内容、适用的情境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现有研究存在的几个方面问题,我们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工作包括:第一,构建更加清晰、全面的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概念体系,开发相应的能力量表,各种能力有一个统一的维度划分;第二,深入探究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的形成及提升作用;第三,深入挖掘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第四,从系统的角度对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进行研究;第五,采用更有效的数据和研究方法探究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问题。

处于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的起步阶段,我们的综述对拓展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企业构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理论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详细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的文献,清晰界定和比较了各个概念的内涵和异同,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框架,为当前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状况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概览。第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创业供应链能力和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两个新构念,既丰富了现有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体系,也更有利于今后针对新创企业的供应链相关能力研究的开展。从实践的角度看,本文的研究能够指导企业从供应链整合、协调、响应性、创新、学习等方面入手致力于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构建,并重视供应链沟通系统、市场导向、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质量等因素对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的影响,以帮助企业提升绩效水平。

二、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回顾

在现有供应链相关能力文献的梳理中,我们发现整体研究体系显得较为混乱,概念界定不一,研究层面不尽一致,在维度划分时,其标准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此外,对于新创企业来说,因为它们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具备的能力和资源与成熟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别,不适合将它们的供应链相关能力笼统地纳入成熟企业的供应链能力范畴,所以我们提出将重视创新与成长的新创企业及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相关能力命名为创业供应链能力。因此,本文将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创业供应链能力归纳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其中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供应链动态能力是主要针对成熟企业的能力研究,而创业供应链能力则主要是针对新创企业的能力研究。下面将逐一对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回顾。

(一)供应链能力

1. 概念界定与维度构成

Morash(2001)是最早对供应链能力进行研究的,认为供应链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指出供应链能力包括客户服务、质量、信息系统支持、配送柔性、低物流成本、生产力、配送速度七个方面的维度。后续Wu等(2006)对供应链能力进行了研究,认为该能力的理论基础为资源基础观,指出供应链能力是企业识别、开发、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改善供应链活动的能力,并提出供应链能力的维度包含企业之间活动整合、供应链响应性、信息交换、企业之间协调四个方面。后来的学者Mohammadi等(2012)在研究供应链能力的时候也有采用Wu等(2006)对供应链能力的定义和维度划分的。Rajaguru和Matanda(2013)对供应链能力的定义与Wu等(2006)基本一样,但在维度划分上有所区别。Liao和Kuo等(2014)对供应链能力的定义与Wu等(2006)、Rajaguru和Matanda(2013)基本一致,不过在维度划分上又有所不同。Green等(2014)则从供应链能力作用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但没有划分具体维度构成。在针对供应链能力进行研究的文献中,也发现了个别以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的,分别是Tan等(2014)和Mandal等(2016)的两篇文献。

国内对供应链能力进行研究和界定的文献相对较少。林焜和彭灿(2010a)对供应链能力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明确提出供应链能力的概念,指出供应链能力由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组成。洪江涛和高亚翀(2014)、冯华和包文辉(2017)也分别对供应链能力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能力的概念和维度划分的梳理与总结如表1所示。

表 1 供应链能力概念及维度构成汇总
研究者 定 义 维度构成
Morash(2001) 供应链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客户服务、质量、信息系统支持、配送柔性、低物流成本、生产力、配送速度
Wu等(2006);Mohammadi等(2012);
Tan等(2014)
供应链能力是企业识别、开发、整合内外部资源以改善供应链活动的能力。 企业之间活动整合、供应链响应性、信息交换、企业之间协调
Rajaguru和Matanda(2013) 供应链能力是组织识别、利用、吸收内外资源和信息改善整体供应链活动的能力。 物流绩效能力、供应链关系能力、供应链响应性
Liao和Kuo(2014) 供应链能力是组织识别、利用和吸收内、外部资源与信息以改善整体供应链活动的能力。 供应链流程功能、产品/服务标准化和统一、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与合作伙伴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Green等(2014) 供应链能力是供应链以低水平成本、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
Mandal等(2016) 供应链能力是帮助有效率、有效益地执行供应链活动的能力。 供应链柔性、供应链响应性、供应链预见性、供应链合作
Liu等(2016) 供应链能力是供应链管理技能、知识、惯例和能力的综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企业内部以及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备该能力的企业能够协调供应链活动、部署流向需求终点的资源。 内部整合、外部整合、供应商评价、供应链管理技能/知识、供应链柔性、IT/IS支持
林焜和彭灿
(2010a)
供应链能力包含供应链静态能力和供应链动态能力。
供应链静态能力是指供应链成员企业间通过分工协作,维持供应链日常生产运作的常规能力。 运作能力、流程管理能力
供应链动态能力是指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在动荡的竞争环境下,为适应外部环境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在长期的分工协作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匹配的复杂能力系统。 产品创新能力、重构与转变能力、学习与吸收能力
洪江涛和高亚翀(2014) 供应链能力可确保企业将正确的产品种类,在正确的时间点,运送到正确的地点,并配送给正确的人。 行动有效性、所用时间更少、所需成本更低、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
冯华和包文辉(2017) 供应链能力是组织识别、使用和吸收内外部资源与信息以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能力,是一个面向物流和面向顾客服务的综合性能力。 企业之间活动整合、供应链响应性、信息交换、企业之间协调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通过现有文献的追踪与梳理,可以发现供应链能力的概念已经界定了它的主要特征和包含的思想。第一,现有供应链能力的概念高度强调对供应链上资源的识别、开发、整合以及利用等方面的能力(Wu等,2006;Rajaguru和Matanda,2013;Liu等,2016)。一方面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又有限,供应链则成为企业调动更多有利资源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因此对供应链上资源的识别、开发、整合与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第二,现有供应链能力概念突出了供应链能力对绩效的作用。Green等(2014)认为供应链能力与低成本、高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相关联;Sabry(2015)认为供应链能力会降低成本、缩短对客户的反应时间。第三,供应链能力是随着时间推移,在与成员企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Liu等,2016)。因此,供应链能力是不能轻易被模仿的,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第四,供应链能力可被区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第五,以成熟企业为主要样本的供应链能力研究中,也有个别以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的。综合供应链能力的上述特征,并借鉴前人对供应链能力的界定,本文提出供应链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识别、开发、整合及利用供应链资源,以改善供应链整体活动的能力,该能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企业与供应链伙伴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包含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能力。

对于供应链能力的维度构成,由表1可以看出,供应链能力的测度呈现多样性,但是其核心维度还是主要集中在供应链整合、信息交换、供应链响应性、伙伴关系能力、供应链协调、供应链柔性等方面。供应链能力维度的多样性划分方法提出了对该概念维度构成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2. 供应链能力相关的实证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是现有供应链能力实证研究文献主要聚焦的内容,此外,多数文献也探讨了供应链能力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例如Wu等(2006)通过研究证实了信息技术对供应链能力的积极作用,并进一步证明了供应链能力与营销绩效、财务绩效的积极关系。Tan等(2014)则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明了市场导向对供应链能力的积极影响,以及供应链能力对销售绩效的积极作用。类似的,Morash(2001)证明了供应链战略对供应链能力和绩效的影响;Rajaguru和Matanda(2013)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组织间的信息技术整合会对供应链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Green等(2014)则证明了准时化战略对供应链能力和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国内学者洪江涛和高亚翀(2014)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165 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调查数据证明了供应链能力与企业短期绩效、长期绩效以及知识传输都存在积极关系。冯华和包文辉(2017)根据283份调研问卷,以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实社会控制、信息技术和供应链整合均对供应链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供应链整合在社会控制和信息技术与供应链能力之间还起到了中介作用。除了上述对供应链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供应链能力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外,Liu等(2016)也以资源基础观为基础证实了供应链能力对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市场导向、供应链战略、社会控制等因素都影响着供应链能力的提升;供应链能力与企业的绩效是正相关的;知识传输、供应链整合在供应链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供应链能力对绩效的积极作用也充分说明了供应链能力满足资源基础观中定义的能力,是嵌于组织网络之间,跨越边界,并与特定组织业务相结合而形成的,是相当复杂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因此可以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Liu等,2016)。因此,为了提升绩效,供应链能力的提高对企业来说颇具意义,而供应链能力相关的影响因素和调节因素也应当引起企业的重视。

(二)供应链管理能力

1. 概念界定与维度构成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发现Ellinger等(2011)、Sabry(2015)、张峰(2016)等针对成熟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展开了具体的研究。以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Ellinger等(2011)指出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及内部整合的一个功能,但并未具体指出供应链管理能力包含哪些维度。Sabry(2015)认为供应链管理能力允许供应商、制造企业、经销商、客户进行运作整合,以降低成本、缩短对客户的反应时间,并指出供应链管理能力包含由外向内过程能力、由内向外过程能力、跨越过程能力三个维度。张峰(2016)指出供应链管理能力是指企业设计、管理、整合供应链的知识或技能,包括成本控制、准时制生产流程的执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等维度。类似于供应链能力的研究,针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研究也发现了个别以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的文献,即来自Fung和Chen(2010)的研究。以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Fung和Chen(2010)指出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同时管理供应商、客户和内部组织资源的能力,包括供应商管理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业务过程能力三个维度。上述学者对于供应链管理能力概念和维度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如表2所示。

表 2 供应链管理能力概念及维度构成汇总
研究者 定 义 维度构成
Fung和Chen(2010) 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同时管理供应商、客户和内部组织资源的能力。 供应商管理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业务过程能力
Ellinger等(2011) 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及内部整合的一个功能。  
Sabry(2015) 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供应商、制造企业、经销商、客户进行运作整合,以降低成本、缩短对客户的反应时间。 由外向内过程能力、由内向外过程能力、跨越过程能力
张峰(2016) 供应链管理能力是指企业设计、管理、整合供应链的知识或技能。 成本控制、准时制生产流程的执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概念突出强调了对于包括供应商、制造企业、经销商、客户在内的供应链成员所拥有资源以及业务流程的整合与管理,并认为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改善企业的绩效。鉴于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以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提出的,同时根据学者们对供应链管理能力内涵的界定,我们认为供应链管理能力更侧重于是一种静态的能力,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帮助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此外,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研究样本主要是成熟企业,但也有个别以中小企业为研究样本的。因此,本文界定供应链管理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供应链资源和业务流程,以实现降低成本、缩短对客户的反应时间的能力,是一种静态的能力。在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维度划分方面,学者们则根据自身研究的需求对其进行划分,不同的学者所划分的维度不同。

2. 供应链管理能力相关的实证研究

针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Fung和Chen(2010)通过对位于香港的147家中小国际贸易中介企业进行调查,证明了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此外,还证明了人力资本对供应链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其中,组织绩效体现为满足和超过客户需求、客户业务关系管理、柔性、利润以及准时配送等。Sabry(2015)通过对来自埃及的家具、纺织等制造企业的调研,证明了构成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三个维度具有相互作用关系,同时证明了供应链管理能力中的两个维度,即由内向外能力和跨越能力,对由感知的产品价值、客户忠诚度、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四个方面构成的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张峰(2016)以北京、天津、山东等环渤海地区企业的中高层经理为调研对象,所得数据通过层级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证明了供应链管理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顾客关系管理能力具有交互作用关系,并且证明了这三方面能力一起对创新性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具有积极作用,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上述供应链管理能力实证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供应链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存在积极的关系;产品研发、顾客关系管理对供应链管理能力存在作用关系;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维度构成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供应链动态能力

1. 概念界定与维度构成

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为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国外的文献中,Beske(2012)较早对供应链动态能力进行了理论探索,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供应链动态能力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影响,认为供应链动态能力体现为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该动态能力包含知识获取与评价、供应链伙伴开发、共同开发新能力、供应链反馈性、供应链重构等维度。Masteika和Čepinskis(2015)提出供应链动态能力是创造和转变运作能力组合、资源效率与工作过程的能力,包含感知、抓住机会、学习、整合、协调、重组等维度。此外,Wang(2016)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是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以及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国内对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也不多见,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林焜和彭灿(2010a,2010b)基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供应链动态能力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探索,指出供应链动态能力是供应链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力,涉及供应链中改变资源配置和生产运作的创造价值的活动。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许芳等(2015)基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与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开展了供应链动态能力相关的探索与研究。国内外文献对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定义及维度构成梳理结果如表3所示。

表 3 供应链动态能力概念及维度构成汇总
研究者 定 义 维度构成
Beske(2012) 供应链动态能力是供应链应对市场变化的
能力。
知识获取与评价、供应链伙伴开发、共同开发新能力、供应链反馈性、供应链重构
Masteika和Čepinskis(2015) 供应链动态能力是创造和转变运作能力组合、资源效率与工作过程的能力。 感知、抓住机会、学习、整合、协调、
重组
Wang(2016) 供应链动态能力是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以及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
林焜和彭灿(2010a;2010b) 供应链动态能力是供应链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包括所有通过改变供应链资源、生产运作等来创造价值的活动,主要表现为创新、组织学习、组织变革等方面的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重构与转变能力、学习与吸收能力
许芳等(2015) 供应链动态能力就是链上参与主体通过组织学习来感知和响应动态环境,并据此整合和重构组织内外部资源与运营能力,创新和改进服务与流程,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复杂的内部合作关系,进而使整条供应链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活动模式。 环境感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变革能力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上述对供应链动态能力概念的研究可以发现供应链动态能力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供应链动态能力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环境的高动态性,企业适应环境并实现发展的需要。第二,供应链动态能力突出强调供应链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Beske,2012;Wang,2016;林焜和彭灿,2010a,b;许芳等,2015)。第三,供应链动态能力重视对供应链所具有资源的重新配置与整合(Masteika和Čepinskis,2015;Wang,2016;许芳等,2015)。第四,供应链中的学习也是供应链动态能力所关注的内容(林焜和彭灿,2010a,b;许芳等,2015)。综合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特征,参考以往对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定义,我们提出供应链动态能力主要是指企业重新配置与整合供应链资源,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就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维度构成而言,与供应链能力一样,呈现出了多样性,其核心维度主要集中在资源整合能力、供应链伙伴开发、供应链学习能力、供应链感知能力、供应链协调能力等。

2. 供应链动态能力相关的实证研究

国内外供应链动态能力研究以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概念模型和维度划分为主,相关的实证研究显得比较匮乏。从已有的供应链动态能力研究来看,关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实证研究一方面是针对供应链动态能力与绩效的作用关系探究,另一方面则是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如林焜和彭灿(2010b)以典型汽车制造企业为实证研究样本,分析了知识共享与供应链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供应链动态能力与包括财务价值、客户价值、内部运作、未来发展等方面的供应链绩效之间的关系。Wang(2016)则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包括承诺和信任两个维度的伙伴关系质量对供应链动态能力形成的积极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供应链动态能力对供应链绩效有积极作用。为了提升供应链绩效,企业可致力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构建。在实证研究的文献中,我们也发现知识共享、伙伴关系质量等都会对供应链动态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为了提升供应链动态能力,企业可以从提高知识共享水平、提升伙伴关系质量等角度入手。

(四)创业供应链能力

1. 概念界定与维度构成

鉴于本文在前面提出的创业供应链能力这一构念,我们将重视创新与成长的新创企业及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相关能力都纳入创业供应链能力研究范畴。在这一领域,重视创新与成长的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被Hsu等(2011)提了出来。因此,以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Hsu等(2011)指出成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中小企业内部必定存在独特的能力,在文献回顾和对一些中小企业总经理的访谈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构念,命名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并将其定义为一种识别和追求机会的不可模仿的能力,能帮助企业实现成功与成长,具体包括创新导向、先动导向、协调能力、关系资本能力和风险承担五个方面的维度。Hsu等(2011)认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创业供应链所具有的稀有的、不容易被模仿的、有价值的能力,是创业供应链持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会提高创业供应链绩效。此外,宋华和刘会(2014)认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企业构建竞争优势的来源,能够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资源和能力,识别并抓住市场中的新机会,积极创新并勇于承担风险,进而提升供应链的长期绩效;在维度划分方面,则采纳Hsu等(2011)的划分方法。郑秀恋和葛宝山(2017)在对创业供应链进行研究时,提到创业供应链应该具备一些特定的能力,也认为这些能力体现为创新性、先动性、冒险性、关系资本和协调等方面的能力。

动态能力理论也为学者们研究处于供应链中的新创企业或中小企业的动态能力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Woldesenbet等(2012)基于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以及包括新创企业在内的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来自三个行业的18家企业的调研资料为依据,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处于供应链中、向大企业供货的小企业所具备的创业能力与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Lee和Rha(2016)认为全球商业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和动态性,包含新创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供应链风险问题的干扰,认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的动态能力体现为供应链的适应性、柔性和敏捷性,是快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断所带来的问题的能力。Brusset和Teller(2017)认为市场环境的复杂性、降低的库存水平以及更广阔的市场区域等提高了供应链风险,因此,供应链中的包含新创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需要在动荡的环境中构筑动态能力。国内外文献对创业供应链能力的相关定义及维度构成梳理结果如表4所示。

表 4 创业供应链能力相关概念及维度构成汇总
研究者 相关定义 维度构成
Hsu等(2011);宋华和刘会(2014);郑秀恋和葛宝山(2017) 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一种识别和追求机会的不可模仿的能力,能帮助企业实现成功与成长。 创新导向、先动导向、协调能力、关系资本能力、风险承担
Woldesenbet等(2012) 作者研究了小企业向大企业供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动态能力,并将该能力定义为以主要决策者设想和认定的恰当方式重新配置资源和惯例的能力。 网络与桥接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战略服务交付能力
Lee和Rha(2016) 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的动态能力体现为供应链的适应性、柔性和敏捷性,是快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断产生的问题的能力。 供应链重组能力、供应链感知能力、供应链抓住机会能力
Brusset和Teller(2017) 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一种集体活动的学习模式和战略惯例,能够有效率、有效益地部署供应链伙伴之间的资源,能够使组织生成和调整运作实践,以获得一种新的资源配置,进而实现和保持竞争优势。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针对创新和成长的新创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相关能力概念体系比较杂乱。这也正是我们提出创业供应链能力新构念的原因。创业供应链能力主要是指新创企业或中小企业识别和追求机会,管理与整合创业供应链资源,以创新为主,改善创业供应链活动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厘清创业供应链能力的内涵,结合上述对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处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我们进一步将创业供应链能力分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并认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一种静态能力,体现为新创企业或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所具备的资源以及业务流程的管理,可以划分为供应商管理能力、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业务过程能力等维度;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体现为新创企业或中小企业在高度动态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整合供应链资源,识别并抓住市场中出现的新机会,实现企业的创新与成长,可以划分为供应链感知能力、供应链抓住机会能力、供应链重组能力等维度。从Hsu等(2011)对其所研究的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维度划分来看,应该是一种动态能力,属于我们刚刚提出的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在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中,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会主导竞争优势,为新创企业或中小企业带来绩效;在高度动态的环境中,为了实现企业的创新与成长,更多的时候,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主导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实现发展与壮大。

2. 创业供应链能力的相关实证研究

针对创业供应链能力的相关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能力与绩效的关系探讨。例如,Hsu等(2011)根据收集到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和泰国五个东南亚国家的汽车制造业OEM供应商的数据,证明了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对销售增长、市场增长、利润、市场份额四个方面的绩效有积极影响,并认为供应链管理经验、产业特点等可能是影响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Woldesenbet等(2012)基于从18家小企业得到的数据,证明了向大企业供货的小企业的动态能力与创业能力是交织在一起的,创业能力使企业能够进入新产品市场,动态能力帮助小企业在这样的市场中发展和成长。Lee和Rha(2016)根据收集到的316份有效问卷,采用一致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中小企业供应链动态能力的三个维度之间的积极关系,以及对供应链弹性和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创业供应链能力与中小企业的绩效之间存在积极的关系,与供应链弹性也存在积极关系。同时,创业供应链能力的维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供应链管理经验和产业特点可能对创业供应链能力产生影响。

三、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比较

通过上述对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以及创业供应链能力的梳理与归纳可以知道,这些能力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其理论基础而言,学者们对于供应链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研究均是以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供应链动态能力则是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而动态能力理论又是源于资源基础观;创业供应链能力是本文提出的,但学者们在研究新创企业与中小企业供应链相关能力时所采用的理论基础也是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鉴于本文前面对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重新定义和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的定义,我们认为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理论基础为资源基础观,而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为动态能力理论。可见,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创业供应链能力、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具备资源基础观所界定的能力的特点,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中,可以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帮助企业提升绩效。环境的变化以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发展,使供应链动态能力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处于供应链中的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资源的组合,适应高度动态性的商业环境,以提升企业绩效。

从概念与维度的构成看,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既有各自的侧重点,又存在一定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对于以成熟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供应链能力来说,从概念的角度看,被认为是改善供应链活动的能力(Wu等,2006;Mohammadi等,2012;Liao和Kuo,2014),是有效率地执行供应链活动的能力(Mandal等,2016;冯华和包文辉,2017)。可见所有涉及改善供应链活动、提高供应链活动效率的能力都可以被认为是供应链能力。因此,本文认为供应链能力是一种综合的、高阶的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都在供应链能力的范畴之内,即供应链能力包含了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供应链动态能力。从供应链能力的维度构成看,不仅包括供应链静态方面的能力,也包括动态方面的能力。对于供应链管理能力来说,侧重于对资源和供应链业务过程的管理方面的能力,应是供应链能力中的静态能力。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来说,突出强调了重新配置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应是供应链能力中的动态能力方面,在高度动态的环境中主导竞争优势,帮助成熟企业实现绩效的提升。面对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和高度的动态性,供应链动态能力变得颇受重视。对于创业供应链能力来说,与供应链能力相类似,包括静态的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动态的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两个方面。但区别于供应链能力的是,创业供应链能力主要聚焦于对机会的识别与追求,有助于供应链中处于弱势的新创企业与中小企业克服规模小、资源有限等问题,从而实现企业的成长。因此,我们认为创业供应链能力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新创企业,以及一些追求创新与成长的中小企业。而对于供应链能力而言,根据前文的分析,我已经发现供应链能力主要是针对成熟企业进行研究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个别针对中小企业的研究。基于供应链视角能力的构成、研究对象,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和环境动态性情况,我们构建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体系,如图1所示。

图 1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体系

从研究内容看,学者们在对基于供应链视角能力研究的具体内容方面体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多数研究聚集于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能力对绩效的影响研究。例如,在对供应链能力进行研究时,Wu等(2006)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供应链能力的影响,并证明了供应链能力与营销绩效、财务绩效的积极关系。在对供应链动态能力进行研究时,Lee和Rha(2016)研究了供应链动态能力对供应链弹性和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在创业供应链能力研究方面,Hsu等(2011)研究了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与绩效的积极关系。此外,也有些学者关注能力的维度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Lee和Rha(2016)在研究能力与绩效的积极关系的同时,分析了供应链动态能力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当然,学者们也进行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例如Liu等(2016)研究了供应链能力对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的积极作用;张峰(2016)研究了供应链管理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顾客关系管理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从研究方法看,针对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以及创业供应链能力等的研究均采用了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在分别针对这四种能力进行研究的文献中,实证研究方法是学者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进一步地,在实证研究的方法中,结构方程模型又是学者们在研究时较多采用的具体方法。例如,针对供应链能力的研究中,Tan等(2014)、洪江涛和高亚翀(2014)、冯华和包文辉(2017)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针对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研究中,张峰(2016)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针对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中,Wang(2016)、林焜和彭灿(2010b)等均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创业供应链能力的研究中,Lee和Rha(2016)采用了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

四、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系统梳理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文献,整理了供应链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供应链动态能力以及创业供应链能力的概念、维度及相关实证研究状况等,并就这些能力在理论基础、概念与维度构成、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比较,对迄今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构建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影响因素方面,我们根据前文相关实证文献的回顾,梳理出信息技术、市场导向、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质量等方面的因素会对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产生影响。鉴于信息技术所包含的内容太过广泛,我们将信息技术聚焦于对供应链伙伴之间信息共享与沟通起决定作用的供应链沟通系统。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即供应链能力和创业供应链能力;供应链能力是以针对成熟企业为主,并涉及部分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相关能力研究,而创业供应链能力是以针对新创企业为主,并涉及部分追求创新与成长的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相关能力研究;供应链能力包括静态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动态的供应链动态能力,类似的,创业供应链能力也包括静态的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动态的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在低环境动态性情况下,静态方面的能力即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创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分别在不同的企业类型中主导竞争优势,而在高环境动态性的情况下,动态方面的能力即供应链动态能力和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分别在各自的企业中主导竞争优势;供应链能力和创业供应链能力分别对包括财务绩效、营销绩效在内的企业绩效起着积极影响的作用。鉴于当前环境的高度动态性,供应链动态能力和创业供应链动态能力必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并成为新时期提高企业绩效的关键。毕竟此时动态能力理论得到了发展,成为在高度动态的环境中解释绩效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并得到了广泛认可(Brusset和Teller,2017)。

图 2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框架

供应链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绩效的来源。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必将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尽管当前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一是学者们多数基于自身研究需要界定所研究的能力概念,并进行维度划分,这就造成了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均不统一。二是基于供应链视角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待深入探究。三是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对绩效的作用机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白,二者之间关系的中介/调节变量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四是缺乏对基于供应链视角能力的整合研究,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如何演化、供应链能力与创业供应链能力之间有何具体区别等都有待深入探究。五是从研究过程与方法看,不少实证研究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抽样企业的一个受访者,实证研究方法多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这些都限制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根据上述提出的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未来研究需要着重关注的几个方面内容。第一,构建更加清晰、全面的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概念体系,开发相应的能力量表,各种能力有统一的维度划分。第二,深入探究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的形成及提升作用。第三,深入挖掘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第四,从系统的角度对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进行研究。第五,采用更有效的数据和研究方法探究基于供应链视角的能力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洪江涛, 高亚翀. 供应链能力、知识传输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4(7): 1052–1059.
[2] 林焜, 彭灿. 知识共享、供应链动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7): 98–104.
[3] 张峰. 新产品研发、顾客关系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交互效应[J]. 管理工程学报, 2016(3): 44–53.
[4] 郑秀恋, 葛宝山. 创业供应链相关研究述评及展望[J]. 南方经济, 2017(12): 119–137.
[5] Beske P.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2, 42(4): 372–387.
[6] Brusset X, Teller C.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risks, and resili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7, 184: 59–68.
[7] Ellinger A E, Natarajarathinam M, Adams F G, et 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ompetency and firm financial succ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11, 32(3): 214–226.
[8] Fung P K O, Chen I S N. Human capital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A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media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0, 13(1): 1–12.
[9] Green Jr K W, Inman R A, Birou L M, et al. Total JIT (T-JIT) and its impact on supply chain competenc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47: 125–135.
[10] Hsu C C, Tan K C, Laosirihongthong T, et al. Entrepreneurial SCM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S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1, 49(22): 6629–6649.
[11] Lee S M, Rha J S. Ambidextrous supply chain as a dynamic capability: Building a resilient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6, 54(1): 2–23.
[12] Liao S H, Kuo F I.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llaboration for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A case of the Taiwan's TFT-LCD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4, 156: 295–304.
[13] Mandal S, Sarathy R, Korasiga V R, et al. Achieving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The contribution of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esilience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2016, 7(5): 544–562.
[14] Masteika I, Čepinski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 capabilities impact on changes in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Theory and Studies for Rural Business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2015, 37(4): 541–551.
[15] Mohammadi A, Sahrakar M, Yazdani H R.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cap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upply chain of dairy companies in Fars province: A multiple case study[J].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12, 6(3): 933–945.
[16] Morash E A.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cap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J]. Transportation Journal, 2001, 41(1): 37–54.
[17] Sabry A. The impact of supply-chain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Egyptian industrial sect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5, 10(6): 251–286.
[18] Woldesenbet K, Ram M, Jones T. Supplying large firms: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small businesses[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2012, 30(5): 493–512.
[19] Liu Y, Srai J S, Evans 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e role of supply chain capabilities in the auto sector[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6, 21(1): 1–19.
[20] Zsidisin G A, Petkova B N, Dam L.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supply chain glitches on shareholder wealth: Does the reason matt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6, 54(1): 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