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
2025第51卷第2期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中国企业“内外双链”地位提升——基于国内供应链调节的新视角
苏振东 , 宫硕     
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摘要: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推进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制度。文章构建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下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中国企业参与国内供应链及融入国际价值链生产的理论模型,以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与国际价值链中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这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优化属地营商环境来实现。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企业“内外双链”地位的影响因为企业所有制性质、贸易方式、地理位置、所在地区物流竞争力及行业特性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从国内外双循环互动视角出发,文章发现国内供应链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国际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文章的结论不仅丰富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助力中国企业“内外双链”地位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国内市场一体化    国内供应链    国际价值链    内外双循环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and Position Enhance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hains: A New Perspective Based on Domestic Supply Chain Moderating
Su Zhendong, Gong Sh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
Summary: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landscape shifts and the growing demand for domestic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has emerged as a key strategic initiative to promot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 Its core objective is to eliminate market barriers,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hance market efficiency, creating a high-performing, equitable, and transparent market system. The framework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ng Chinese enterprises into domestic supply chain and international value chain. This paper, set against China’s transition to a distinctive market economy, develops a theoretical model to analyze how the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affects the po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domestic supply chain and international value chain. The study focuses on three key mechanisms: cost reduction, innovation enhancement, and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China’s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9 to 2015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s the internal effect of building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on improving the positions. Additionally, it examines the heterogeneous effect of market integration across various dimensions, and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the enhanced position in domestic supply chain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value chain.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posi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n domestic supply chain and international value chain. The policy effect varies considerably across enterprises based on ownership structure, trade type, geographic location, regional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domestic supply chain is critical in positively moder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value chain.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optimizing the domestic market for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heoretical insight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support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strengthe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 and advance high-quality market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nified national market    internal market integration    domestic supply chain    international value cha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ual circulation    

一、引 言

构建新发展格局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发展主线,而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正是内外双循环在供给端的具体体现。二者分别对应内外双循环之间的紧密联系,承担着为企业连接国内供应网络与国际价值网络的重要职责,企业的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之间也存在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国内供应链是中国企业参与和融入国际价值链的基础。广阔的地理空间与要素禀赋差异为国内供应链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促使企业以更优的状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另一方面,国际价值链是国内供应链的全球延伸,为国内供应链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合作机会。由此可见,国内供应链与国际价值链共同构成中国企业实现全球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的重要“支柱”。中国企业需通过优化国内供应链和融入国际价值链,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中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关注国际价值链的同时,深入探讨国内供应链的运作机制及其与国际价值链的互动关系,为企业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来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核心举措,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通过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一体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致力于通过提升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来构建高效统一的市场环境,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提升我国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Ke,2015)。因此,从微观视角探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还能深入揭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提升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地位方面的重要机制。

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市场一体化对国内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国内市场一体化能显著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刘华军等,2018),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柯善咨和郭素梅,2010),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徐现祥和李郇,2005),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唐为,2021蒲龙等,2022)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刘斐然和胡立君,2020范子英和周小昶,2022)。此外,国内市场一体化通过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来提升国内供应链韧性(刘志彪和郭梦华,2023)和国内供应链要素配置的整体效率(刘志彪,2019;张其仔等,2021)。第二类是市场一体化对国际经济效应的影响研究。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会促进外商投资(王浩等,2022),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雷娜和郎丽华,2020),促进企业出口(高宇,2016吴群锋等,2021),提升出口企业专业化生产能力(Bloom等,2013)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Fu和Gong,2011)。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长期处于“微笑曲线”低端,中游低附加值企业面临着“低端锁定”问题(陈晓华等,2022郝彬凯,2023)。国内市场一体化作为外循环建设的重要因素,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价值链竞争(Feng等,2022)和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陈凤兰和张鹏飞,2023黎峰,2023刘家国和许浩楠,2023Wu等,2023)。

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1)理论模型。基于Kee和Tang(2016)的研究,本文构建了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下,中国企业强化国内供应链并参与国际价值链生产的理论模型。(2)实证方法。本文在微观层面整合中国上市企业的国内供应链数据和国际市场出口数据,将国内供应链与国际价值链、中国供应网络与全球价值网络、网络分析与价值分析有机结合。(3)研究视角。本文从国内供应链视角切入,深入探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内在作用机理,为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中国企业布局国内供应链与强化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实践指导。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模型设定

假设国内企业生产投入包括资本K、劳动L和中间品M,其生产函数Y为:

Y=ψKαKLαLMαM (1)

其中,ψ为外生给定的生产率。假定rwPM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和中间品的价格,企业成本函数为:

C=Yψ(rαK)αK(wαL)αL(PMαM)αM (2)

假设存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其中,国内市场由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构成,企业从国内本地市场以P1的价格购入中间品M1,从国内外地市场以P2的价格购入中间品M2,从国际市场以P3的价格购入中间品M3,具体如图1所示。其中M1M2M3具有部分可替代性,且P1P2P1P3。企业在国内本地市场购入中间品不存在交易成本,企业从国内外地市场购入中间品需要支付国内市场分割产生的区域间交易成本τD,企业从国际市场购入中间品需要支付国际贸易壁垒产生的跨境交易成本τI

图 1 企业中间品供应关系

企业中间品投入需求函数为:

M=[(M1)σ1σ+(M2τD)σ1σ+(M3τI)σ1σ]σσ1 (3)

其中,σ为中间品的替代弹性,且σ>1。企业中间品投入价格为:

PM=[(P1)1σ+(τDP2)1σ+(τIP3)1σ]11σ (4)

在中间品投入总量给定情况下,企业会选择国内中间品和国际中间品的最优配置数量, 1其利润函数为:

π=μ(rKαK)αK(wLαL)αL(PMMαM)αM(P1M1+P2M2+P3M3+rK+wL) (5)

其中,μ为企业加成率。令η=μ(rKαK)αK(wLαL)αL(1αM)αM,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可以求解均衡时企业从国内外地市场购买中间品的数量M2

M2=(ηαM)11αM[(P2τDP1)σ1+(P2τDP3τI)σ1+1]P2 (6)

计算M2对国内市场分割水平τD的偏导:

M2τD=(ηαM)11αMP2(σ1)[(P2τDP1)σ1+(P2τDP3τI)σ1+1]2[(P2P1)σ1+(P2P3τI)σ1]τDσ2 (7)

根据上文推导可知M2/τD<0,说明当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时,企业会增加从国内外地市场购入中间品的数量。在传统地方保护主义环境下,企业主要依赖本地供应商,供应链选择受到地理和政策的双重限制。这种局限性削弱了企业与外地市场的生产关联,阻碍了国内供应链的形成与扩展,使企业无法有效降低中间品投入成本,从而限制了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当市场分割水平较高,甚至达到完全分割的时候(τD→+∞),企业将仅从本地采购中间品,而不再从国内外地市场购进价格更低的中间品,这会导致其在国内供应链中的地位迅速下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打破区域壁垒,使企业从依赖本地供应链转变为融入全国供应链网络。这一变化让企业能够获取更具性价比的中间品,有助于提升其在国内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从提升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的角度来看,打破市场分割、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就非常重要。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中的地位。

参考Kee和Tang(2016)的研究,企业国内增加值率DVAR可以表示为: 9

DVAR=1P3M3PY=1P3M3PMM×PMMC×CPY (8)

其中,P为价格指数。进一步求解可得:

DVAR=1αMμ[(P3τIP1)σ1+(P3τIP2τD)σ1+1] (9)

计算DVAR对国内市场分割水平τD的偏导:

DVARτD=αMμ(σ1)[(P3τIP1)σ1+(P3τIP2τD)σ1+1]2[(P3P2τD)σ1]τDσ (10)

根据上文推导可知DVAR/τD<0,说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提高,将显著提升企业国内增加值率,而国内增加值率可以反映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出口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核心在于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统一标准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地优化生产布局,及时应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增强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得企业能更高效整合国内外资源,助力企业摆脱“低端锁定”困境,推动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理论机制分析

1. 降低经营成本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提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区域市场分割,促进资源高效配置,降低企业生产和运营成本,这使得企业能够更灵活地进入外地市场,在原材料及零部件等采购中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提升议价能力,进而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不仅使得更多流动资金投入到生产研发中,而且能吸引高层次人才。一方面,成本降低会加速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流动,促进供应链联动,增强国内要素供应和保障能力,优化物流运输体系,助力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提升。另一方面,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了我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对商品质量和差异化要求不断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降低企业外部信息搜寻成本,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因此,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对于提升中国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2. 提升创新能力

科技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引导和支持企业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了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自由流动,为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将促使企业选择创新战略,激发创新活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也将通过技术流动传播核心企业的创新经验,企业突破尖端技术后,将带动中小企业模仿学习,形成技术外溢,从而显著提升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将使技术创新嵌入全链条供应环节,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变革,突破“卡脖子”难题,同时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推动供应链专业化延伸。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剧了市场竞争,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这迫使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提升其在国内供应链中的地位。此外,技术创新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机制,通过完善政策扶持、加强产业协同,营造互惠合作、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引导企业主动融入国际价值链,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技术创新推动提升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3. 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国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且逐步向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打破区域市场分割,为资源流动提供良好条件。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了不正当竞争,降低国内一体化进程中的显性与隐性成本,整合行业标准,显著改善区域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的优化对内增强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对外则有助于打造更高层次、更具辐射作用的开放“新高地”。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核心企业改革创新,通过首创化、集成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进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区域联动发展。同时,营商环境优化破除企业准入壁垒,简化审批流程,强化科学监管,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将更多精力投入生产,提升在国内供应链中的地位。此外,中国长期面临“低端锁定”问题,而营商环境优化通过规范企业经营,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从而推动国际价值链地位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创新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国内供应链的视角

将式(6)带入式(9)可得:

DVAR=1αMμ[(P3τIP1)σ1+1(ηαM)11αMP2M2[(P2τDP1)σ1+1]+1] (11)

DVARM2求偏导:

DVARM2=αM(ηαM)11αMμP2{[(P3τIP1)σ1+1][(ηαM)11αMP2]+M2M2[(P3τIP1)σ1+1][(P2τDP1)σ1+1]}2 (12)

根据上文推导可知DVAR/M2>0,说明企业从国内外地市场购入中间品会增加企业的国内增加值率。同时,由于M2/τD<0,说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会提升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还会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创新能力和优化营商环境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利用国内供应链资源。然而,中国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仅受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影响,而且依赖于其在国内供应链中的地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连接渠道,为企业拓展全球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撑,这意味着国内供应链地位作为一个关键调节变量,能够显著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提升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国际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三、变量测度与研究设计

(一)国内市场一体化

本文从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三个维度构建国内市场一体化综合指数。本文使用价格法构建商品市场一体化、资本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其中,商品市场选取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的商品消费价格分类指数构建国内商品市场一体化指数(吕越等,2018)。资本市场基于固定资产投资,将其细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及其他费用三类,以构建国内资本市场一体化指数。劳动力市场分别选取国有经济单位、城镇经济单位及其他经济单位的职工工资指数,构建国内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本文使用熵值法构建国内市场一体化综合指数。 3

(二)国内供应链地位

若将上市企业及其供应商和客户视为网络中的“节点”,将上下游关系视为网络中的“边”,则可构建一个国内供应网络。本文利用2009—2015年上市企业前五大供应商和前五大客户的信息,逐一查找并匹配相关企业的供应链信息。若供应商或客户也是上市企业,则继续匹配其供应链信息,直至查找到非上市企业,重复操作后构建出完整的国内供应网络。

对于上市企业在国内供应链中的地位,主要通过“中心度”和“结构洞”进行测度。“中心度”用与企业直接相关的外部企业数量进行量化,反映企业在网络中整合资源的能力。“中心度”越高,说明企业在国内供应链中的作用越重要。“结构洞”以企业占据的“结构洞”数量进行量化。本文使用“中心度”与“结构洞”比值的对数衡量上市企业在国内供应链中的地位。

(三)国际价值链地位

本文借鉴谢申祥和高新锐(2024)的研究,采用国内增加值率衡量中国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国内增加值率越高,表明企业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掌控能力越强,且其在全球生产分工中的地位越突出。参考Ahn等(2011)的识别策略选择中间贸易商, 4然后逐年计算中间贸易商进口总额占总进口额的比例,具体如下所示:

DVAR=1VFX=1MP+XO(MOMY+XO)X (13)

其中,DVAR是企业国内增加值率,VF表示企业出口国外增加值,X为企业总出口额,MP表示加工贸易进口总额,XO表示企业一般贸易的出口总额,MOM表示中间投入的企业一般贸易进口额,Y表示企业国内销售总额。本文对国内投入的海外附加值进行修正,其中MT为企业的中间投入总额:

DVAR=1VFX=1MP+XO(MOMY+XO)+5%[MTMPXO(MOMY+XO)]X (14)

(四)模型设计

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检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和国际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本文构建如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Positionit=β0+β1Marketit+β2Xit+Industryi+Yeart+εit (15)
DVARit=β0+β1Marketit+β2Xit+Industryi+Yeart+εit (16)

其中,i表示企业,t表示年份;PositionitDVARit分别表示上市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Marketit表示上市企业所处省份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Xit表示其他可能对被解释变量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Industryi表示行业固定效应;Yeart表示年份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本文使用如下控制变量:市场规模Size、股权集中度Share_5、成长能力Growth、资产负债率Lev、两职合一Dual、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Netdegree于明洋等,2022吴小节和杨丹丹,2023赵晓阳等,2023)。

(五)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以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上市企业相关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省份层面的数据来源于各省份统计年鉴。本文将上述数据进行匹配整合。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以下处理:(1)剔除金融、保险行业的样本;(2)剔除经营异常的企业样本;(3)剔除重要变量缺失的样本。表1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 1 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 样本量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DVAR 454399 0.9781 0.1165 0 0.9986
Position 454399 4.1246 0.7156 0 5.8889
Market 454399 2.6732 1.1792 1.0630 8.5114
Size 454399 22.1382 1.5922 18.4714 26.1291
Share_5 454399 0.5580 0.1615 0.1591 0.9198
Growth 454399 0.0774 6.9998 195.1078 264.4698
Lev 454399 0.4635 0.2060 0.0080 2.3940
Dual 454399 0.3203 0.4665 0 1
Netdegree 454399 0.3899 0.3676 0 3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基准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列(1)和列(2)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影响的回归结果,列(3)和列(4)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回归结果,列(2)和列(4)增加了控制变量。从列(2)和列(4)的回归结果来看,变量Market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因此,假设1、假设2得到验证。

表 2 基准回归结果
(1) (2) (3) (4)
Position Position DVAR DVAR
Market 0.0189*** 0.0304*** 0.0016*** 0.0006***
0.0009 0.0009 0.0002 0.0002
Size 0.0753*** 0.0106***
0.0009 0.0001
Share_5 0.6746*** 0.0650***
0.0061 0.0009
Growth 0.0028*** 0.0004***
0.0002 0.0000
Lev 0.1149*** 0.0459***
0.0063 0.0009
Dual 0.0757*** 0.0014***
0.0020 0.0003
Netdegree 0.0302*** 0.0162***
0.0024 0.0004
Constant 4.0740*** 2.6633*** 0.9738*** 1.1466***
0.0025 0.0197 0.0005 0.0028
行业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N 454 399 454 399 454 399 454 399
R2 0.3549 0.3968 0.3038 0.3191
  注:******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水平,括号中为标准误,下表同。

(二)稳健性检验

1. 替换被解释变量测度方法

为了验证结果稳健性,本文更换了被解释变量测度方法。具体而言,本文使用接近“中心度”替换“中心度”重新计算国内供应链地位,使用式(13)替换国际价值链地位,并按照基准模型进行回归。表3列(1)和列(2)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测度方法之后,Market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验证了本文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表 3 稳健性检验(1)
替换被解释变量测度方法 替换解释变量构建方法 消除数据偏差
(1) (2) (3) (4) (5) (6)
Position_2 DVAR_2 Position DVAR Position DVAR
Market 0.0399*** 0.0001*** 0.0285*** 0.0009***
0.0010 3.4800×10−5 0.0008 0.0002
Market_2 0.2472*** 0.0064**
0.0131 0.0029
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行业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N 454 399 454 399 454 399 454 399 454 399 454 399
R2 0.2941 0.4918 0.3958 0.3191 0.3039 0.3186

2. 替换解释变量构建方法

本文使用熵值法构建国内市场一体化综合指数,但不同的赋权方式可能导致指标构建结果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本文结论的稳健性。参考王鹏和岑聪(2022)、盛斌等(2024)的研究,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重新构建国内市场一体化综合指数。变异系数法是依据指标变化差异赋权的一种客观性赋权方法,对变化差异较大的指标赋予更高的权重。表3列(3)和列(4)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替换了解释变量构建方法后,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3. 消除数据偏差

尽管本文样本数据的整体标准差较小,但仍可能存在数据偏差较大的异常值。为了消除数据偏差,本文对回归中的连续变量进行了两侧1%的缩尾处理并重新回归,结果如表3列(5)和列(6)所示。回归结果表明在消除了数据偏差以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依然显著为正,证明了本文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4. 双重差分方法

鉴于本文基准回归使用的固定效应模型可能存在模型设定偏误问题,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以反映政策实施前后对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地位的因果影响,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能够打破市场分割,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本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考察企业所处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地位在“城市群一体化”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分析政策对企业双链地位的因果效应, 5结果如表4列(1)和列(2)所示。回归结果表明,城市群一体化政策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表 4 稳健性检验(2)
双重差分方法 增加省份固定效应
(1) (2) (3) (4)
Position DVAR Position DVAR
Market 0.0341*** 0.0015***
0.0009 0.0001
Treat×Post 0.0068*** 0.0211***
0.0023 0.0005
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行业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省份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N 454 399 454 399 454 399 454 399
R2 0.3953 0.3237 0.4251 0.4005

5. 更改固定效应设置方式

本文进一步在基准回归模型中增加省份层面固定效应以控制省份差异对回归结果产生的潜在影响,回归结果如表4列(3)和列(4)所示。回归结果表明,在进一步控制了省份固定效应后,Market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这说明本文结论是稳健的。 6

6. 工具变量检验

本文使用道路密度Road和高速公路里程数Freeway作为省级层面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的工具变量,并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从工具变量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的相关性来看,省份的道路密度和高速公路里程越大,区域间商品流通效率和经济活动的交流频率越高,从而减少区域间贸易障碍,提升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道路密度和高速公路里程数与国内市场一体化具有较高相关性,同时其变化主要由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决定,具备较强的外生性,因此适合作为工具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与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通过了不可识别检验和弱工具变量检验,进一步缓解了基准回归的内生性问题。

表 5 工具变量检验
(1) (2) (3) (4) (5) (6)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Position 第二阶段DVAR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Position 第二阶段DVAR
Market 0.4132*** 0.0842*** 0.2373*** 0.0024**
0.0144 0.0026 0.0061 0.0010
Road 2.6754***
0.0513
Freeway 1.5928***
0.0143
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行业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省份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F−Test 2598.33 1992.04 3196.13 3179.34
N 454 399 454 399 452609 452609

(三)机制分析

本文使用营业成本率、专利产出、营商环境指数 7作为机制变量,具体回归模型如下:

Mit=β0+β1Marketit+β2Xit+Industryi+Yeart+Provincei+εit (17)

1. 成本拉动效应

表6列(1)的回归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显著降低企业的营业成本,从而促进中国企业“内外双链”地位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打破”市场分割来降低区域间的贸易壁垒。经营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并使其能够加大对“高精尖”产品的研发投入。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表 6 机制分析
(1) (2) (3)
Cost_Ratio Patent B_Environment
Market 0.0022*** 0.0380*** 0.0004***
0.0002 0.0051 0.0001
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行业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省份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N 454 399 33 111 454 399
R2 0.5318 0.6530 0.9921

2. 创新驱动效应

表6列(2)的回归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中国企业“内外双链”地位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是企业通过技术研发突破“卡脖子”难题,还是中小企业通过对核心企业先进技术的模仿学习,都会促进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不仅推动了国际价值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而且促进全行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实现全行业产业链衍生“创新链”和“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的互补格局,从而提升中国企业在“内外双链”中的地位。

3. 环境推动效应

表6列(3)的回归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显著优化区域营商环境,从而促进中国企业“内外双链”地位提升,因此假设3得以验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破除地区间市场分割,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整合,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通过破除企业准入壁垒,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最终提升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五、进一步分析

(一)异质性分析

1. 企业所有制

本文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将样本划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并对两类样本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见表7列(1)至列(4)。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两类企业的国内供应链地位均有显著提升,但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减少地区行政壁垒来促进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与高效经营,这些改革会助力各类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降低行政壁垒,为非国有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平等的竞争环境,从而显著提升其国内供应链地位。在国际价值链方面,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国有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大,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抑制作用。国有企业借助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支持,更容易发挥其规模经济和资源整合优势,从而扩展国际市场并提升国际价值链地位。而非国有企业因资源有限、品牌影响力不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因此短期内难以显著提升国际价值链地位。

表 7 异质性分析
(1) (2) (3) (4) (5) (6) (7) (8)
非国企 国企 非国企 国企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Position Position DVAR DVAR Position Position DVAR DVAR
Market 0.0489*** 0.0128*** 0.0019*** 0.0033*** 0.0482*** 0.0032* 0.0021*** 0.0028***
0.0014 0.0012 0.0002 0.0002 0.0013 0.0019 0.0002 0.0003
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行业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时间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省份固定效应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控制
N 273 024 173 891 273 024 173 891 324 535 108 973 324 535 108 973
R2 0.3530 0.6659 0.3835 0.5476 0.4059 0.4849 0.4213 0.3783

2. 企业贸易方式

本文根据企业贸易方式将样本划分为一般贸易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并对两类样本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见表7列(5)—列(8)。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一般贸易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而对两类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差异不大。从生产端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区域市场分割,使一般贸易企业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选择优质的上游供应商,并采购技术含量更高、性价比更优的中间品,从而有效提升其产品竞争力。从销售端来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企业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销售活动,通过扩大市场覆盖促进实现规模经济,并通过多元化产品组合形成范围经济优势。在国际价值链方面,尽管两类企业的国际价值链地位均得到显著提升,但中国企业普遍面临“低端锁定”问题,这使得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相似的外部挑战和竞争压力,从而导致两类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提升的效果差异较小。

3. 省份地理位置 10

本文按照企业所在省份地理位置将样本分为南方省份企业与北方省份企业,并对两类样本进行分组回归。根据回归结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南方省份企业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更大。由于南方省份普遍在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优于北方省份,其内部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红利”,优化上下游资源配置。这一优势使南方省份企业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自由流动与信息共享,进一步强化其在国内供应链中的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同时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占据更高的附加值环节,显著提升其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地位。

4. 省份物流竞争力

本文根据省份物流竞争力将样本省份分为物流竞争力强省以及物流竞争力弱省,并对两类样本进行分组回归。 8根据回归结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处于物流竞争力强省的企业的国内供应链地位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而对两类样本国际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差异不大。物流竞争力强省通常拥有更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更高效的物流服务,这极大地提升了商品流通效率与信息交换能力。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物流竞争力强省的企业能够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缩短配送时间,从而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在国内供应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然而,国内物流竞争力对中国企业国际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相对有限。

5. 行业密集型

本文按照行业密集型将样本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并对三类样本进行分组回归。根据回归结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地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显著提升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内供应链地位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国际价值链地位。技术密集型企业代表我国“高精尖”生产能力,依托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先进的技术水平,其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展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企业依赖劳动力要素投入,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打破区域间劳动力市场分割,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这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主要得益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资源高效配置,这使得资本密集型企业增强其资金融通能力,从而提升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调节效应分析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打破市场分割,促进商品和要素的高效流动,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中国企业通过国内市场的资源整合与规模效应,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推动外循环发展。因此本文进一步检验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提升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其国际价值链地位上升之间的关系中是否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具体如下所示:

DVARit=β0+β1Marketit+β2Positionit+β3Marketit×Positionit+β4Xit+Industryi+Yeart+Provincei+εit (18)

本文将样本划分为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高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低两类样本。根据回归结果,Market×Position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随着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提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其国际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更为显著,假设4得以验证。在新发展格局中,全国统一大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而国内供应链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渠道。国内供应链地位的提升意味着中国企业能够更高效地整合国内资源,提高竞争力,从而在国际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随着国内供应链地位的提升,中国企业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的便利,优化资源配置,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价值链竞争,最终推动其国际价值链地位显著提升。

根据回归结果,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提升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其国际价值链地位上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仅在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中体现。随着国内供应链地位的提升,企业在资源调配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更加灵活,这为其在全球市场中提升国际价值链地位奠定了基础。然而,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区域间市场壁垒较高,这使得企业在资源整合和供应链优化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从而限制了其国际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效果。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影响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以及国际价值链地位双重视角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在扩展Kee和Tang(2016)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推导了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与国内供应链及国际价值链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利用上市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两个市场,提出了融合国内供应链与国际价值链的理论模型框架。(2)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这种提升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来实现。(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显著提升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以及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这种影响在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以及行业密集型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4)中国企业国内供应链地位提升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国际价值链地位上升之间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启示:一方面,应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对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立足于建立健全市场规则,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为企业创造经营成本较低、创新能力较强的市场环境。政府可通过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此外,应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能够平等参与竞争,促进市场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制定针对不同企业的差异化政策,同时以优化国内供应链为核心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策制定应精准回应企业发展的差异化需求,采取多样化支持措施,鼓励企业主动调整战略,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应以优化国内供应链为重点,通过推动企业加大供应链管理投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此外,应大力支持企业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自主研发,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从而增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1限于篇幅,省略详细的推导过程,留存备索。

2附件部分进一步证明了,说明当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时,企业会减少从国内本地市场购入中间品的数量。

3限于篇幅,构建三类市场一体化指数和国内市场一体化综合指数的过程省略,留存备索。

4从中国海关数据库中提取包含“贸易”“经贸”“进出口”“科贸”“外经”“外贸”“汽贸”和“国贸”词语的企业,将其视为中间贸易商。

5选取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包含的省份为处理组,其他省份为控制组。

6考虑到控制固定效应的必要性,本文后续回归均控制行业、时间以及省份固定效应。

7其中,专利产出Patent=ln(发明专利数量+外观设计专利数量+实用新型专利数量+1)。另外,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营商环境指数。

8参考《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

9本文的国内增加值率DVAR是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反映企业在出口环节的国内增值水平。

10限于篇幅,下文的图表分析省略,留存备索。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凤兰, 张鹏飞. 新发展格局下国内产业链延伸发展与企业国际化[J]. 经济学家, 2023(9): 45–54.
[2] 陈晓华, 邓贺, 杨高举. 出口技术复杂度“瘸腿”型深化与经济增长质量[J]. 国际贸易问题, 2022(8): 103–119.
[3] 范子英, 周小昶. 财政激励、市场一体化与企业跨地区投资——基于所得税分享改革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2): 118–136. DOI:10.3969/j.issn.1006-480X.2022.02.008
[4] 高宇. 出口企业与国内市场一体化[J]. 国际贸易问题, 2016(12): 142–154.
[5] 郝彬凯. 高质量利用外资促进“双循环”: 理论逻辑、现实基础与政策取向[J]. 经济学家, 2023(8): 76–85.
[6] 柯善咨, 郭素梅. 中国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 1995~2007年[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5): 62–72.
[7] 雷娜, 郎丽华. 国内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 统计研究, 2020(2): 52–64.
[8] 黎峰. 国内供应链构建水平与企业进口议价能力——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经研究, 2023(8): 79–93.
[9] 刘斐然, 胡立君. 政府创新偏好、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创新[J]. 当代财经, 2020(7): 75–86.
[10] 刘华军, 彭莹, 贾文星, 等. 价格信息溢出、空间市场一体化与地区经济差距[J]. 经济科学, 2018(3): 49–60.
[11] 刘家国, 许浩楠. 双循环视角下我国全球供应链韧性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3(9): 1–12. DOI:10.3969/j.issn.1002-9753.2023.09.001
[12] 刘志彪. 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经济学分析[J]. 经济学家, 2019(12): 5–13.
[13] 刘志彪, 郭梦华.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产业链现代化: 内在逻辑及重点推进方向[J]. 求索, 2023(1): 142–150.
[14] 吕越, 盛斌, 吕云龙. 中国的市场分割会导致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下降吗[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5): 5–23.
[15] 蒲龙, 马光荣, 黄勃. 基础设施、税收竞争与企业税负——基于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视角[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2, 39(9): 50–69.
[16] 盛斌, 吕美静, 朱鹏洲. 数字经济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基于城市层面的研究[J]. 求是学刊, 2024(3): 1–18.
[17] 唐为. 要素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分析[J]. 经济学(季刊), 2021(1): 1–22.
[18] 王浩, 罗琦, 张建武. 外商投资与科技创新——基于市场一体化视角[J]. 统计研究, 2022(12): 123–137.
[19] 王鹏, 岑聪. 市场一体化、信息可达性与产出效率的空间优化[J]. 财贸经济, 2022(4): 147–164.
[20] 吴群锋, 刘冲, 刘青. 国内市场一体化与企业出口行为——基于市场可达性视角的研究[J]. 经济学(季刊), 2021(5): 1639–1660.
[21] 吴小节, 杨丹丹. 企业管理能力、制度环境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23(11): 158–174.
[22] 谢申祥, 高新锐. 数字产业发展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24(6): 21–38.
[23] 徐现祥, 李郇. 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J]. 经济研究, 2005(12): 57–67.
[24] 于明洋, 吕可夫, 阮永平. 供应链网络位置与企业竞争地位[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2(7): 1796–1810.
[25] 赵晓阳, 衣长军, 廖佳. 供应链网络位置能否提升企业创新多样性水平?[J]. 中国管理科学, 2023(12): 340–349.
[2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路径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21(2): 80–97. DOI:10.3969/j.issn.1006-480X.2021.02.005
[27] Ahn J, Khandelwal A K, Wei S J.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facilitating trad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1, 84(1): 73–85. DOI:10.1016/j.jinteco.2010.12.003
[28] Bloom N, Schankerman M, Van Reenen J. Identifying technology spillovers and product market rivalry[J]. Econometrica, 2013, 81(4): 1347–1393. DOI:10.3982/ECTA9466
[29] Feng P P, Zhou X Y, Zhang D, et al. The impact of trade policy on global supply chain network equilibrium: A new perspective of product-market chain competition[J]. Omega, 2022, 109: 102612. DOI:10.1016/j.omega.2022.102612
[30] Fu X L, Gong Y D. Indigenous and foreign innovation efforts and drivers of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Evidence from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7): 1213–1225. DOI:10.1016/j.worlddev.2010.05.010
[31] Ke S Z.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China's recent experience from 1995-2011[J]. World Development, 2015, 66: 588–597. DOI:10.1016/j.worlddev.2014.09.024
[32] Kee H L, Tang H W. Domestic value added in exports: Theory and firm evidence from 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6, 106(6): 1402–1436. DOI:10.1257/aer.20131687
[33] Wu S H, Huang X L, Fan D, et al. Cluster linkages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Exploring the impacts on the expansion of emerging market multinational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2023, 171: 103039. DOI:10.1016/j.tre.2023.103039

1限于篇幅,省略详细的推导过程,留存备索。

2附件部分进一步证明了,说明当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时,企业会减少从国内本地市场购入中间品的数量。

3限于篇幅,构建三类市场一体化指数和国内市场一体化综合指数的过程省略,留存备索。

4从中国海关数据库中提取包含“贸易”“经贸”“进出口”“科贸”“外经”“外贸”“汽贸”和“国贸”词语的企业,将其视为中间贸易商。

5选取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包含的省份为处理组,其他省份为控制组。

6考虑到控制固定效应的必要性,本文后续回归均控制行业、时间以及省份固定效应。

7其中,专利产出Patent=ln(发明专利数量+外观设计专利数量+实用新型专利数量+1)。另外,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营商环境指数。

8参考《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

9本文的国内增加值率DVAR是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反映企业在出口环节的国内增值水平。

10限于篇幅,下文的图表分析省略,留存备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