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研究  2018, Vol. 44 Issue (8): 4-17     
文章浏览量:[]

0

文章信息

财经研究
2018年44卷第8期
崔连标, 洪雪雯, 宋马林,
Cui Lianbiao, Hong Xuewen, Song Malin.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缓解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Ca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pp on china?
财经研究, 2018, 44(8): 4-17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8, 44(8): 4-1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1-31
《财经研究》
2018第44卷第8期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缓解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崔连标 , 洪雪雯 , 宋马林     
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要: 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TPP并未使得该协议完全废除,美国以外的成员国正在谋求签署“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美国TPP政策的调整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亟待评估。面对TPP的冲击,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否成为缓解TPP负面影响的应对举措呢?文章采用全球多区域CGE模型,对TPP和“一带一路”的经济影响分别进行量化评估,对比分析不同政策的国际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从实际GDP和居民福利来看,无论美国是否退出TPP,中国都是该战略的重要损害国。(2)从贸易畅通视角推进“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改善,能够大幅缓解TPP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3)“一带一路”有助于中国高耗能行业的出口,钢铁行业、纺织服装业和化工行业的出口扩张效应尤其明显。(4)“一带一路”实施对韩国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韩国若能加入该倡议,将使其获得显著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文章的研究结论既对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和扩张有积极作用,也为化解中国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CPTPP    “一带一路”    GTAP模型    高耗能行业    贸易畅通    
Ca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PP on China?
Cui Lianbiao, Hong Xuewen, Song Malin     
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30,China
Summary: TP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sia-Pacific strategies of Obama Government. However, with the new President Trump taking office in the White House, the progress of TPP has met certain hindrance. Though Trump withdrew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TPP, it does not mean that TPP is completely aborted and traditional allies still negotiate on the sign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How will the adjustment of TPP policy by the United States affect China? What economic benefits will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that China put forward to counter potential impacts of TPP bring to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Can BRI become an effective measure for China to counter TPP? Further, what kinds of differentiated industrial impacts will TPP and BRI bring to China and what kinds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 of these questions will be very helpful of enriching China’s strategies to counter TPP as well as accelerating the progress of BRI.  With a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and the latest database GTAP 9.0,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evaluates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PP and BRI in terms of the real GDP, the social welfare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study sets six policy scenarios centering on whether the U.S. should be back to TPP and how will China push forward BRI to selectively analyze benefits and losses of China under different macro-economic effects.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re: (1)Judging from real GDP and residents’ welfare, China suffers from such strategy no matter the U.S. returns to TPP or not: in the scenario of GPTPP, the real GDP of China decreases 0.019% and the deterioration of residents’ welfare is USD4.111 billion; (2)Promotion of BRI is able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PP on Chinese economy: when BRI and TPP both exist, the real GDP of China increases 0.055%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welfare is USD11.465 billion; (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mpeded trade, promotion of BRI can stimulate outputs of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of China, especially the textile and clothes industry, the steel and metal industry and the chemical industry, which is helpful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ies in the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of China; (4)Implementation of BRI has strong negative impacts on South Korea, but if South Korea could participate in BRI, significance improvement can be realized in its economic growth and residents’ welfare.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can be elaborated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both TPP and BRI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ffects of different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modes, which can provide a valuabl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China to promote BRI in the context of TPP. Second, this paper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withdrawal of the U.S. from TPP, and the impact of the CPTPP on China is also discussed, which will be useful for China to adopt reasonable measures to cope with CPTPP. Third, the impacts of TPP on different countries or area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o reveal benefits and losses of these countries or areas under different TPP strategies, which is helpful of promoting those countries to participate in BRI to cope with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TPP.
Key words: CPTPP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GTAP model    energy intensive industries    unimpeded trade    

一、引 言

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美国新一届总统特朗普上台,TPP的推进却遭遇一定程度的阻碍。尽管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TPP谈判,但这并不意味着TPP的完全废除。2017年11月,由启动TPP谈判的11个国家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已经就新的协议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将TPP改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2018年1月,11个协定国在日本东京宣布将共同推动CPTPP协议的签署,并于3月在智利举行签署仪式。由于TPP成员国大多与中国存在较为紧密的外贸关系,未来TPP一旦达成势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合作的深度参与者,中国正在积极面对和战略预判TPP的影响。中国尝试与更多的国家启动双边或多边谈判,寻找有效的博弈策略,打破 TPP 对中国的封锁,从而争取有利的国际分工合作地位(Cui等,2018)。正是基于战略上对美国战略计划的反制,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提出了“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的构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2015年3月,中国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贸易畅通是BRI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国将努力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greementFTA),激发释放区域合作潜力(陈胜蓝和刘晓玲,2018)。

作为当今世界并行的两大区域合作计划,TPPBRI一经提出就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现有文献关于TPP的分析大体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诸多学者讨论了美国加入TPP的战略动机,认为TPP是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政治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美国通过制定高标准的国际贸易新规则以彰显其在亚太地区的绝对领导力,遏制中国的色彩较明显(饶芸燕,2013;盛斌和高疆,2016)。其次,中国是TPP的潜在受损国,部分学者测算了TPP实施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探求中国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许培源和魏丹,2015;王孝松和何欣悦,2016)。这些文献认为,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视角,还是从行业指标,美国主导的TPP对中国的负面影响都不容忽视,中国可通过与周边国家开展FTA谈判或主动加入TPP予以应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TPP的讨论上,而对该战略的最新进展跟进不足,更是缺乏关于CPTPP经济影响的评估。

与美国退出TPP不同,中国是贸易自由化的坚定支持者,并在积极推动BRI倡议。国内外学者围绕BRI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大致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大量学者讨论了BRI的战略内涵、策略意义、实施挑战和道德风险等,大多认为BRI有着丰富的战略内涵,其实施将对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然而BRI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实施受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刘卫东,2015;Cheng,2016;Huang,2016)。其次,贸易畅通是BRI合作的重点内容,部分学者讨论了BRI辐射国家的经贸合作潜力,普遍认为中国与BRI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强,贸易便利化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但是这些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量化评估较为缺乏(Fasslabend,2015;邹嘉龄等,2015)。最后,鉴于BRI是一个开放的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有一些学者从其他方面对此展开研究。例如,从环境保护的视角,关注BRI建设中的水资源短缺、能源消耗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Howard和Howard,2016;Tracy等,2017);从贸易通道的视角,关注BRI的铁运和海运建设(李卫海,2015);从地缘政治角度,探讨欧盟和南亚国家在BRI中建设的角色定位问题(Zeng,2017)。

总之,尽管学术界对TPPBRI展开了大量研究,但是大多局限在各自的分析框架内,而以TPP为背景对BRI展开研究的文献还不多。当前,BRI正在大力推进中,我国通过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以应对TPP带来的威胁。在此背景下,研究TPP的布局态势与加快推进BRI倡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决策价值。其中,诸多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科学准确地评估TPP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程度,分析BRI推进给我国和周边国家带来的经济福利影响,探究BRI能否成为我国应对TPP困境的有效举措。此外,考虑到美国退出TPP,而日本等其他成员国正在抓紧签署CPTPP,那么CPTPP的推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亟待评估。

综上所述,TPP因奥巴马政府加入而势起,又因特朗普政府退出而“病危”,如今该协议受日本等国的推动正在苏醒。TPPBRI都是涵盖范围较广的区域合作计划,其实施不仅关乎中美两国利益,更会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考虑到美国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国,美国外贸政策的改变势必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冲击,因此有必要分析美国TPP政策的调整对中国产生的影响。面对TPP的威胁,中国提出了BRI的对外策略。那么,该策略对沿线国家的经济福利影响如何?可否成为中国应对TPP的一个有效举措?本文采用多区域CGE模型对TPPBRI的国际经济效应展开全面系统的评估,围绕美国是否重返TPP、中国如何推进BRI等设置6种政策情景,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中国在各种情形下的利益得失。研究发现:无论美国是否退出TPP,中国都是该战略的重要损害国;中国从贸易畅通视角推动BRI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有助于大幅缓解TPP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与传统文献分开讨论不同,本文将TPPBRI同时纳入研究框架,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国际经济效应,可为中国在TPP背景下开展BRI合作提供宝贵的技术借鉴。第二,系统评估了美国TPP政策的调整对美国和中国的影响,重点揭示了CPTPP的实施对中国的冲击效应,这不仅弥补了当前研究的不足,而且对丰富中国的CPTPP应对策略也具有参考价值。第三,定量评估了TPP的实施对不同丝路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揭示了丝路国家在不同TPP策略中的利益得失,该发现有助于丝路国家积极融入BRI以应对TPP的负面冲击。

二、分析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分析方法与情景设置

定量评估是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展开的。GTAP模型是由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全球多区域多部门比较静态CGE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中(Davis和Caldeira,2010;Itakura,2014;Cui等,2015)。GTAP模型尤其适用于关税减免效果的评估,其数据库不仅涵盖全球不同国家间的经贸往来状况,对各国的关税壁垒也有着较为详细的刻画。关税削减不仅会影响进口国和出口国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改善,也会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机制对他国产生溢出效应,而GTAP模型对这种动态调整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本文采用GTAP最新版数据库(GTAP 9.0)进行模拟分析,该数据库的基期为2011年,使用新古典主义闭合规则。

为突出TPPBRI对各参与国家的详细冲击效应,需要对GTAP 9.0数据库进行必要的区域和行业归并。与TPP参与成员相对明确不同,BRI尚无精确的空间地理范围,参考邹嘉龄等(2015)的假定,BRI总共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蒙古、俄罗斯、中亚5国、东南亚11国、南亚8国、中东欧19国和西亚中东19国。根据问题分析需要,我们将GTAP数据库中原有的140个地区合并为61个地区,包括9个TPP专属成员国(OTPP)、4个TPPBRI重叠国家(TPPBRI)、47个BRI专属地区(OBRI)和1个世界其他地区(ROW),详细划分见表1。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据可获得性,GTAP 9.0数据库并未对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进行区分,三国被归入XSU(其他前苏联地区);未区分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和摩尔多瓦,五国被归入XEE(其他东欧地区);未区分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也门和巴勒斯坦,五国被归入XWS(其他西亚地区);未区分菲律宾、缅甸和东帝汶,三国被归入XSE(其他东南亚国家);未区分阿富汗、不丹和马尔代夫,三国被归入XSA(其他南亚地区)。受篇幅所限,本文并没有将61个地区的结果全部显示,而是选择一些重要国家和重点地区进行展示,其中区域结果将在国家结果的基础上估算得到。关于行业合并,参考Yoon等(2009)和崔连标等(2016)的设置,将57个行业部门归并为12类:农业、采矿业、纺织服装业、造纸业、化工行业、钢铁金属业、交通工具运输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气水生产运输业、其他服务业。

表 1 情景设置
区域代码 所含国家或地区
OTPP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新西兰、秘鲁、韩国
TPPBRI 越南、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
OBRI 中国、蒙古、俄罗斯、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南亚8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东南亚7国(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东帝汶)、中东欧19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西亚中东19国(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黎巴嫩、阿曼、也门、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埃及)
ROW 世界其他地区

情景设置不仅需要考虑TPP的最新进展,也要兼顾BRI目标的阶段性。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韩国曾经对TPP持消极观望态度,但随着日本加入TPP以及东亚局势的演变,韩国政府已从消极观望转向积极支持,并着手启动加入TPP的谈判,故本文假定TPP成员国包含韩国(詹德斌,2014)。根据需要,本文共设置6种政策情景:S1表示美国退出TPP的情形,其他TPP成员国缔结自由贸易区,代表CPTPP情景;S2代表美国重返TPP,13个成员国间关税壁垒完全消除;S3表示BRI推进的中短期目标,即中国与64个经济带沿线国家实现关税减免,但是64个国家间关税水平维持不变;S4代表BRI推进的远期目标,即包含中国在内的所有BRI成员国间关税壁垒消除;S5是TPPBRI同时推进情形,是S2S4情景的叠加;在S5情景基础上,S6BRI成员国进行适当扩充,假设韩国也加入BRI,韩国与相关国家间关税壁垒完全消除。基于上述6种政策情景,我们不仅能够模拟CPTPP的签署对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影响,也能探讨美国重返TPP的国际经济效应,还能分析BRI推进对各参与成员的经济拉动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探究TPP背景下中国采取BRI策略予以应对的有效性。

(二)中国与BRI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壁垒

为探究贸易畅通视角下BRI推进的经济影响,有必要对现阶段中国与BRI沿线国家的贸易壁垒进行事先分析,以揭示双边的经贸合作潜力,且相关分析也有益于理解模型的模拟结果。基于GTAP 9.0数据库的测算发现,中国与BRI沿线国家尚存在一定的贸易壁垒,且部分行业的关税壁垒较高。具体而言,中国对丝路国家的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交通工具运输业、农业、化工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进口关税税率依次为14.31%、4.50%、3.64%、2.97%和3.10%。与之相对,丝路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业、农业、交通工具运输业和造纸业,实施的进口关税税率依次为12.46%、11.31%、11.30%和8.57%。据此可知,中国对丝路国家的关税壁垒普遍低于丝路国家对中国的关税壁垒,因此可以预期,贸易自由化的实施对上述行业的产出和进出口贸易影响较大。

三、结果分析

(一)宏观经济效应

1. 实际GDP的变化。贸易自由化有助于促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增长,但由于不同战略的辐射区域不同,其经济增长效应也会不同。如表2所示,在CPTPP情景下(S1),与无政策冲击相比,美国的GDP会略微下降0.002%,此时越南和马来西亚受益最大,两国的实际GDP分别增加0.983%和0.473%。受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中国的实际GDP下降0.019%,降幅在所有地区中最大。而如果美国重返TPP协议(S2),受益最大的分别为越南和韩国,两国的实际GDP分别增长1.693%和1.449%,此时美国经济总量有望增长0.005%。TPP对中国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由于贸易转移效应,中国的实际GDP下降0.029%,降幅在所有地区中最大。据此可知,从实际GDP视角来看,无论美国是否重返TPP,中国都是该战略的最大损害国。

BRI的推进能够缓解TPP实施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TPP成员国的关税减让会挤压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贸易,而BRI的实施则会拓宽中国的出口市场,后者引起的出口扩张弥补了前者导致的出口受阻,进而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如表2所示,如果中国与BRI沿线国家均实现贸易自由化,中国的实际GDP增加0.096%,西亚中东19国的经济总量增加0.118%,BRI覆盖地区的经济总量有望增加0.089%。此时,区域外国家的经济增长会遭受负面影响,如美国的实际GDP下降0.004%,韩国的实际GDP下降0.034%,更进一步地,如果包含中国在内的65个沿线国家能够建成FTABRI覆盖区域的经济总量有望增加0.251%。此时,中国的实际GDP能够增加0.083%,美国的实际GDP会下降0.005%。如表2所示,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体,韩国与BRI主要成员国(如中国、俄罗斯和东盟等)均有着较为紧密的经贸关系,因此未来一旦BRI自贸区得以建成,韩国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如果TPPBRI同时实施,各参与地区的GDP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BRI覆盖地区的经济总量增加0.252%,相比于S4情景,增幅略有提高,这主要源于TPPBRI 重叠地区经济的大幅扩张。13个TPP国家的经济总量有望增加0.106%,全世界GDP有望增加0.092%。从国家层面来看,越南受益最大,实际GDP有望增加2.695%,其次为韩国,增幅约为1.391%。中国的实际GDP增加0.055%,比例低于S4情景。此时,美国的GDP基本保持不变,表明美国从TPP中获得的收益大致能够抵消BRI对其经济的负面冲击。在S5的基础上,如果韩国选择加入BRI,则其实际GDP将会进一步扩张,其增幅约为1.920%。

表 2 不同政策情景下各地区实际GDP的变化(%)
S1 S2 S3 S4 S5 S6
TPPBRI重叠地区 0.392 0.536 0.141 0.365 0.834 0.801
越南 0.983 1.693 0.637 1.141 2.695 2.555
马来西亚 0.473 0.500 0.042 0.283 0.718 0.707
文莱 0.377 0.380 0.002 0.367 0.419 0.435
新加坡 0.015 0.012 0.010 0.067 0.062 0.057
OTPP地区 0.053 0.220 −0.006 −0.009 0.087 0.107
美国 −0.002 0.005 −0.004 −0.005 0.000 −0.001
日本 0.041 0.075 −0.007 −0.011 0.064 0.058
韩国 0.047 1.449 −0.034 −0.059 1.391 1.920
澳大利亚 0.160 0.143 −0.007 −0.013 0.130 0.119
OBRI 地区 −0.011 −0.017 0.087 0.247 0.230 0.255
中国 −0.019 −0.029 0.096 0.083 0.055 0.083
俄罗斯 0.004 0.003 0.068 0.207 0.209 0.236
印度 −0.011 −0.013 0.060 0.752 0.752 0.752
中亚5国 −0.002 −0.004 0.081 0.219 0.215 0.264
中东欧19国 −0.002 −0.002 0.019 0.098 0.096 0.091
西亚和中东19国 −0.003 −0.005 0.118 0.118 0.381 0.381
ROW −0.005 −0.007 −0.013 −0.020 −0.027 −0.035
TPP地区 0.032 0.107 −0.002 0.000 0.106 0.125
BRI地区 0.004 0.003 0.089 0.251 0.252 0.275
世界 0.008 0.035 0.017 0.057 0.092 0.104

2. 福利水平变化。经济增长往往能够促进地区福利水平的改善,不同政策情景的福利效应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如果CPTPP顺利签署,美国居民的福利将恶化56.18亿美元。此时福利改善最大的是日本,其福利水平有望增加82.48亿美元。与GDP变化类似,中国的福利也呈现一定程度的恶化,与贸易转移效应导致的收入下降有关,中国居民的福利将减少41.11亿美元。如果美国重返TPP,中国居民的福利恶化程度会有进一步的增加,降幅约为80.24亿美元,此时美国的福利水平将呈现一定的改善,增加96.24亿美元。

从贸易畅通视角推进BRI能够缓解TPP实施对中国居民福利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BRI辐射地区的关税减让会促进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贸易,增加中国的居民收入,由此导致的福利改善能够弥补TPP实施对中国带来的福利损害。具体来看,如果中国与BRI沿线国家实现关税壁垒减免,中国居民福利将大幅改善253.45亿美元,整个BRI地区的福利水平有望增加303.1亿美元。与此不同,由于贸易转移效应导致的收入水平下滑,TPP覆盖地区的居民福利将损失74.86亿美元,其中美国、日本和韩国损失较为明显,分别下降47.03亿美元、24.93亿美元和17.17亿美元。表3显示,虽然中亚5国也是BRI的重要成员,但该地区的福利水平会略微下降3.06亿美元。这是因为,尽管贸易壁垒的消除能够增加居民收入的绝对值,但在多数情形下,它也会降低包含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在内的福利水平,导致总的福利水平下降(Brown,1987;陈虹和杨成玉,2015)。

如果TPPBRI同时实施,各参与地区的居民福利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BRI覆盖地区的福利增加726.22亿美元,TPP国家的福利水平增加387.02亿美元,世界总的福利水平增加660.72亿美元。此时,韩国、中国、印度和越南的福利改善最为明显,其中韩国和越南主要得益于TPP的推进,而中国和印度主要受益于BRI的开展。在S5的基础上,如果韩国加入BRI,韩国居民的福利将有进一步的改善,其增加额约为342.36亿美元,是受益最大的国家。此时,美国的居民福利呈现一定程度的恶化,下降约22.42亿美元。在S6情景下,BRI地区的福利水平改善754.91亿美元,TPP地区的福利水平改善487.59亿美元,世界总的福利水平有望改善741.88亿美元。

表 3 不同政策情景下各地区福利水平的变化
S1 S2 S3 S4 S5 S6
TPPBRI重叠地区 5 038 7 785 1 693 8 778 15 234 14 016
越南 2 615 5 499 894 2 943 8 006 7 241
马来西亚 1 584 1 607 209 2 483 4 010 3 756
文莱 146 151 10 113 174 174
新加坡 693 528 579 3 239 3 044 2 846
OTPP地区 11 893 42 227 −9 178 −19 187 23 467 34 743
美国 −5 618 9 624 −4 703 −8 963 811 −2 242
日本 8 248 9 973 −2 493 −5 840 4 286 1 944
韩国 2 083 19 558 −1 717 −3 485 16 156 34 236
澳大利亚 3 787 2 787 −251 −534 2 281 1 574
OBRI地区 −6 811 −14 298 28 618 71 476 57 388 61 474
中国 −4 111 −8 024 25 345 19 294 11 465 13 131
俄罗斯 124 −226 1 739 4 995 4 737 5 439
印度 −702 −1 308 60 12 211 10 967 10 716
中亚5国 17 −40 −306 635 474 567
中东欧19国 −244 −453 1 171 5 612 5 182 4 961
西亚和中东19国 45 −981 −2 782 22 002 20 932 23 539
ROW −4 335 −10 376 6 645 −19 923 −30 017 −36 045
TPP地区 16 932 50 012 −7 486 −10 409 38 702 48 759
BRI地区 −1 772 −6 513 30 310 80 081 72 622 75 491
世界 5 786 25 338 12 373 40 970 66 072 74 188

3. 进出口贸易变化。关税壁垒的消除有助于降低进出口商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对于区域内国家而言,由于贸易创造效应的存在,各参与国家的对外贸易将有所扩张;而对于区域外国家而言,由于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这些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将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表4展示了不同政策情景下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变化情况。首先,无论美国是否退出,TPP的实施对中国出口贸易均有负面影响,且美国重返TPP会加剧中国出口贸易的下滑幅度。如表4所示,在CPTPP情景下,中国出口下降0.073%,而当美国重返TPP时,中国出口降幅增至0.102%。如果不考虑其他政策,美国退出TPP对其出口贸易将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降幅约为0.068%。TPP的推进对越南和韩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以S2情景为例,受益于成员国家关税壁垒的消除,越南和韩国的出口分别增加2.712%和1.201%。

BRI的推进能够增强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受益于双边关税减免,中国对BRI辐射区域的出口将会增加,这有助于缓解TPP实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如表4所示,如果中国与BRI沿线国家实现关税壁垒减免,中国的出口有望增加1.416%。此时,随着中国放松进口商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华出口也将大幅增加,使得BRI辐射地区的总出口增加0.905%。与之不同,与贸易转移效应有关,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商品在BRI地区的竞争优势下降,使得这些国家的总出口贸易有所下滑,其中韩国的出口降幅最大,约为0.237%。这表明BRI的推进对韩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较为明显,从侧面揭示了韩国加入BRI的必要性。

表4所示,当BRITPP同时推进时(S5),绝大多数地区的出口贸易相比基准情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由于出口的基准量相对较低,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的出口增幅较为明显,依次为6.415%、2.113%和2.151%。中国的出口贸易增加1.280%,表现为正值,表明BRI对中国出口的促进作用能够抵消TPP的实施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冲击。在S5的基础上,如果韩国加入BRI,韩国的出口贸易将有进一步的扩张,其增幅约为3.354%。此时,中国的出口贸易有望增加2.025%,美国的出口有望增加0.399%,世界的出口水平能够增加1.090%。美国的出口扩张意味着,TPP对美国出口的促进作用能够抵消BRI的实施对其出口的负面冲击。

表 4 不同政策情景下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变化(%)
S1 S2 S3 S4 S5 S6
TPPBRI重叠地区 0.157 0.138 0.380 0.894 0.840 0.898
越南 1.837 2.712 0.854 −0.685 2.113 2.074
马来西亚 0.801 1.153 0.504 1.342 2.151 2.054
文莱 0.468 0.449 0.021 −0.323 0.150 0.046
新加坡 0.295 0.299 0.155 1.062 1.068 0.933
OTPP地区 0.385 0.849 −0.048 −0.369 1.014 1.186
美国 −0.068 0.562 −0.002 −0.204 0.360 0.399
日本 0.452 1.483 −0.068 −0.601 1.405 1.221
韩国 1.444 1.201 −0.237 −0.287 0.927 3.354
澳大利亚 0.181 0.017 −0.067 −0.073 −0.052 0.027
OBRI地区 0.000 0.089 0.963 1.815 1.907 2.189
中国 −0.073 −0.102 1.416 1.377 1.280 2.025
俄罗斯 0.064 0.153 0.644 1.534 1.686 1.769
印度 −0.033 −0.166 1.852 6.543 6.415 6.037
中亚5国 0.035 0.099 1.134 1.690 1.789 1.815
中东欧19国 −0.060 −0.165 0.461 0.597 0.460 0.791
西亚和中东19国 0.022 0.076 0.318 1.425 1.502 1.551
ROW −0.049 −0.175 −0.020 −0.022 −0.193 −0.154
TPP地区 0.357 0.760 0.031 0.260 0.992 1.325
BRI地区 0.015 0.094 0.905 1.723 1.801 2.061
世界 0.117 0.306 0.294 0.614 0.914 1.090

表5展示了不同政策情景下各地区进口贸易的变化情况。无论美国是否退出,TPP的实施都会降低中国的进口水平,因为TPP会导致中国出口受阻及经济增长的下滑,并由此带来进口需求的下降,且中国受损越严重,其进口需求降幅就会越大。例如,在CPTPP情景下,中国进口贸易会下降0.392%,而如果美国重返TPP,中国进口的降幅会增至0.535%。与之不同,从贸易自由化视角推进BRI,中国的进口贸易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张,这是因为进口关税的削减增强了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导致进口需求的增加。例如,S3情景下中国的进口贸易增加3.088%,S4情景下该增幅会略微降至2.559%。如表5所示,当TPPBRI共存时,除了ROW,其他地区的进口均会增加,其中中国进口增加2.047%,美国进口增加0.328%。这表明,尽管TPP的实施不利于中国进口,但BRI又会刺激中国的进口需求,两者叠加后发现,后者起主导作用;相反,TPP的实施有助于美国的进口扩张,但BRI又会导致其进口萎缩,两者叠加后发现,前者起主导作用。

表 5 不同政策情景下各地区进口贸易的变化(%)
S1 S2 S3 S4 S5 S6
TPPBRI重叠地区 1.991 3.137 1.409 3.953 6.472 6.123
越南 4.669 9.506 4.322 7.658 16.534 15.740
马来西亚 2.118 2.733 0.945 3.314 5.543 5.379
文莱 0.864 1.027 0.272 0.596 1.354 0.837
新加坡 0.669 0.563 0.466 2.829 2.679 2.388
OTPP地区 0.603 1.475 −0.365 −0.707 0.785 1.273
美国 0.485 1.032 −0.390 −0.716 0.328 0.061
日本 1.880 2.560 −0.523 −1.041 1.545 1.092
韩国 2.524 2.833 −0.601 −1.076 1.790 8.463
澳大利亚 2.567 2.048 −0.298 −0.670 1.409 1.068
OBRI地区 −0.231 −0.362 1.530 3.172 2.826 3.198
中国 −0.392 −0.535 3.088 2.559 2.047 2.932
俄罗斯 −0.129 −0.429 1.392 3.800 3.371 3.740
印度 −0.175 −0.280 0.941 4.997 4.737 4.896
中亚5国 −0.038 −0.138 1.741 2.932 2.794 2.928
中东欧19国 −0.047 −0.079 1.466 1.617 1.542 1.466
西亚和中东19国 −0.070 −0.192 0.524 3.245 3.053 3.221
ROW −0.099 −0.205 −0.172 −0.452 −0.649 −0.764
TPP地区 0.741 1.641 −0.188 −0.241 1.354 1.758
BRI地区 −0.014 −0.020 1.518 3.248 3.183 3.484
世界 0.117 0.306 0.294 0.614 0.914 1.090

(二)行业影响

1. 中国的行业产出变化。关税壁垒的消除会直接影响商品的进出口价格,价格的变动则会影响进出口需求,进而改变厂商的生产行为。为追求更多利润,厂商会调整生产计划转而生产那些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产品,长期来看会导致一国产业结构的改变。如表6所示,无论美国是否重返TPP,农业都是中国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的行业。但是,由于美国是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当美国退出TPP时,中国农业所遭受的负面影响将会大幅缓解。例如,在S1情景下,中国的农业产出下降20亿美元,降幅约为0.09%;而在S2情景下,农业产出下降104亿美元,降幅达到0.49%。这表明美国TPP政策的改变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大。

BRI能够缓解TPP实施对中国农业的负面影响,且部分行业的产出扩张明显。以S3为例,纺织服装业和钢铁金属业是受益最大的两个行业,其产出分别增加238亿美元和129亿美元,增幅依次为2.36%和0.51%。此时,受出口需求的驱动,中国的农业产出增加15亿美元,增幅约为0.07%。与上述行业不同,电子设备制造业将会遭受一定的损失,其产出下降283亿美元,降幅接近2.97%。这表明关税壁垒的消除会带来复杂的行业分布效果。对于关税壁垒较高的行业,进口关税的削减会降低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导致该行业的产出下降,而出口壁垒的消除又会带来出口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行业产出的扩张。而对于原本关税壁垒较小或者不存在关税壁垒的行业,其产出的改变主要是国内要素市场新一轮均衡的结果。伴随着关税减免,经济活动中的大多数资源会向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集聚,这对不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发展是不利的,表现为产出呈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表 6 不同政策情景下中国分行业产出的变化
增加额(亿美元) 增加百分比(%)
S1 S2 S3 S4 S5 S6 S1 S2 S3 S4 S5 S6
农业 −20 −104 15 15 −88 −26 −0.09 −0.49 0.07 0.07 −0.42 −0.12
采矿业 5 7 −34 −22 −15 −19 0.08 0.12 −0.59 −0.38 −0.26 −0.33
纺织服装业 −18 −30 238 194 164 145 −0.18 −0.30 2.36 1.93 1.63 1.44
造纸业 5 15 4 8 23 16 0.09 0.28 0.07 0.14 0.43 0.28
化工行业 −5 9 −40 −60 −46 −105 −0.03 0.04 −0.19 −0.29 −0.22 −0.50
钢铁金属业 2 27 129 114 141 135 0.01 0.11 0.51 0.45 0.56 0.54
交通工具运输业 −13 −8 38 22 14 −19 −0.15 −0.09 0.43 0.25 0.16 −0.21
电子设备制造业 59 120 −283 −227 −112 −83 0.62 1.26 −2.97 −2.38 −1.17 −0.87
机械设备制造业 21 63 −47 −46 16 −17 0.11 0.33 −0.25 −0.25 0.09 −0.09
其他制造业 1 6 −14 −12 −6 −10 0.02 0.18 −0.40 −0.34 −0.17 −0.27
电气水生产运输业 −15 −45 116 79 35 58 −0.12 −0.21 0.54 0.37 0.16 0.27
其他服务业 5 21 −56 −36 −17 −25 0.01 0.04 −0.10 −0.06 −0.03 −0.04

表6还显示,当TPPBRI同时存在时,中国的农业产出下降88亿美元,降幅约为0.42%,比例低于S2情景。这表明,尽管BRI的推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并不能完全抵消TPP的实施对该行业的负面冲击。中国农业产出的下滑会随着韩国加入BRI得到减缓,如S6情景下中国农业产出下降26亿美元,降幅约为0.12%。这是因为,中国农产品在韩国具有比较优势,随着韩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中国农产品会大量出口至韩国,出口需求的增加刺激了该行业的产出扩张。

2. 中国的行业出口贸易变化。表7展示了不同政策情景下中国分行业出口贸易的变化情况。首先,从绝对变化额来看,无论美国是否退出TPP,农业和纺织服装业都是中国出口受损最为严重的行业,尤其当美国重返TPP时,这两个行业的出口降幅将显著增加。在S1情景下,中国农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出口分别下降16亿美和11亿美元,降幅分别为2.77%和0.37%;而在S2情景下,这两个行业的产出分别下降72亿美和22亿美元,降幅分别为12.75%和0.73%。结合表6可知,出口下降是导致中国农业和纺织服装业产出下滑的主要原因。

TPP导致的出口萎缩不同,BRI有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扩张,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出口增幅明显。以S3情景为例,若从贸易增加额视角来看,出口扩张最为明显的是纺织服装行业、钢铁金属业和化工行业,增加额分别为140亿美元、130亿美元和88亿美元,增幅依次为4.57%、7.17%和4.38%。由于丝路国家对中国的产品实施较高的关税壁垒,因此当这些国家放松市场准入门槛时,中国的产品会大量出口至这些国家。考虑到中国正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BRI的推进有助于中国制造业“走出去”,这对缓解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意义明显。

表7所示,虽然BRI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的出口贸易,但该政策并不能够完全消除TPP带来的负面冲击。具体而言,S5情景下中国农业出口下降37亿美元,降幅约为6.51%。与农业出口萎缩不同,高耗能行业的出口贸易仍然保持着扩张的态势。例如,在TPPBRI的共同作用下,中国钢铁行业的出口增加120亿美元,增幅为6.63%;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增加93亿美元,增幅为3.04%;化工行业出口增加56亿美元,增幅为2.79%;造纸业出口增加 22亿美元,增幅为3.00%。总之,无论美国是否重返TPPBRI的实施均对中国高耗能行业的出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对钢铁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表 7 不同政策情景下中国分行业出口贸易的变化
增加额(亿美元) 增加百分比(%)
S1 S2 S3 S4 S5 S6 S1 S2 S3 S4 S5 S6
农业 −16 −72 39 35 −37 19 −2.77 −12.75 6.91 6.12 −6.51 3.33
采矿业 0 0 0 1 1 0 0.26 0.27 0.24 1.34 1.49 0.62
纺织服装业 −11 −22 140 116 93 92 −0.37 −0.73 4.57 3.78 3.04 3.01
造纸业 1 6 15 15 22 19 0.20 0.88 2.05 2.07 3.00 2.61
化工行业 −11 −9 88 61 56 70 −0.53 −0.44 4.38 3.03 2.79 3.49
钢铁金属业 −7 −3 130 123 120 134 −0.36 −0.18 7.17 6.81 6.63 7.39
交通工具运输业 −10 −8 64 56 48 42 −1.29 −1.00 8.11 7.15 6.16 5.41
电子设备制造业 27 61 −136 −109 −51 −24 0.66 1.46 −3.25 −2.61 −1.21 −0.57
机械设备制造业 −3 16 57 60 76 114 −0.08 0.44 1.60 1.69 2.12 3.21
其他制造业 0 4 −13 −10 −6 −8 0.03 0.46 −1.44 −1.15 −0.69 −0.93
电气水生产运输业 1 1 −4 −3 −2 −2 0.64 1.05 −4.76 −3.43 −2.45 −2.59
其他服务业 10 21 −76 −53 −33 −34 0.47 0.93 −3.44 −2.40 −1.51 −1.53

3. 行业进口贸易变化。不同政策情景下中国分行业进口贸易的变化如表8所示。随着关税壁垒的消除,国外商品的国内消费价格将有所降低,这会刺激进口需求,进而改变进口结构。如表8所示,TPP的实施的确会降低中国各行业的进口水平,弱化中国与该区域的经贸联系。其中,农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进口降幅较为明显,S2情景下这两个行业的进口贸易分别减少12亿和36亿美元。与TPP相反,BRI的实施对中国各行业的进口贸易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部分行业的进口扩张明显。由于中国对BRI国家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工行业和农业等实施的关税壁垒相对较高,随着中国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这些国家的相关产品会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以S3情景为例,若从变化额视角来看,化工行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进口增加最为明显,均为112亿美元;若从进口比例来看,农业、纺织服装业和交通工具运输业的进口增幅较大,均在5%以上。总的看来,BRI对中国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TPP对中国进口的阻碍程度,前者决定着中国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演变方向。

表 8 不同政策情景下中国分行业进口贸易的变化
增加额(亿美元) 增加百分比(%)
S1 S2 S3 S4 S5 S6 S1 S2 S3 S4 S5 S6
农业 −7 −12 60 48 36 46 −0.60 −1.09 5.27 4.25 3.17 4.05
采矿业 −5 −3 43 27 26 20 −0.15 −0.07 1.24 0.78 0.74 0.56
纺织服装业 −2 −2 27 23 21 30 −0.34 −0.35 5.66 4.84 4.51 6.33
造纸业 −2 −2 12 9 7 8 −0.41 −0.62 3.18 2.45 1.84 2.19
化工行业 −5 −6 112 96 90 132 −0.19 −0.24 4.24 3.63 3.42 5.01
钢铁金属业 −7 −8 45 40 32 43 −0.53 −0.62 3.49 3.06 2.44 3.28
交通工具运输业 −6 −9 49 45 36 53 −0.57 −0.94 5.00 4.56 3.64 5.35
电子设备制造业 −6 −6 29 21 15 25 −0.28 −0.30 1.41 1.04 0.76 1.25
机械设备制造业 −23 −36 112 102 66 125 −0.82 −1.27 3.92 3.57 2.32 4.38
其他制造业 −1 −1 7 6 5 5 −0.44 −0.66 4.74 4.12 3.47 3.81
电气水生产运输业 0 −1 2 2 1 1 −0.54 −0.78 2.72 2.19 1.42 1.29
其他服务业 −5 −7 34 23 16 19 −0.32 −0.42 2.11 1.39 1.01 1.14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采用全球多区域CGE模型,对TPPBRI的经济影响进行定量评估,从实际GDP、居民福利和进出口贸易等视角对比分析不同政策导致的国际经济效应,探究中国在不同情形下的利益得失。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1)从实际GDP和居民福利来看,无论美国是否重返TPP,中国都是该战略的重要损害国,在CPTPP情景下,中国的实际GDP下降0.019%,居民福利恶化41.11亿美元;(2)BRI的推进能够有效缓解TPP的实施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当BRITPP同时存在时,中国的实际GDP增加0.055%,居民福利改善114.65亿美元;(3)从贸易畅通视角推进BRI不仅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且也有利于各地区福利水平的改善,BRI的推进还能够促进中国高耗能行业的输出,纺织服装业、钢铁金属业和化工行业的出口扩张效应尤其明显,这有助于缓解中国高耗能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4)BRI的实施对韩国的负面冲击较大,韩国若能加入BRI,其经济增长将能显著增加,居民福利也有望大幅改善。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BRI的推进有利于中国高耗能行业的出口,尤其当中国与64个沿线国家都能构建自贸区时,中国几乎所有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均会增加,且钢铁行业、纺织服装业和化工行业出口增幅更加明显,该发现对缓解我国高耗能产业的产能过剩意义明显。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耗能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规制,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发展导致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为化解过剩产能,市场机制优于传统命令控制手段,这是因为后者不仅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还有可能导致较为严峻的失业问题。考虑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在保增长与促就业的现实背景下,对高耗能行业“宜疏不宜堵”。中国可依托BRI的合作平台,实施高耗能产品“走出去”战略,从需求侧开拓市场以缓解我国高耗能产品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为避免落后产能向欠发达地区流动,防止污染物的跨境转移而形成新的“污染天堂”,BRI的推进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这也有助于回应发达国家对中国BRI倡议导致环境污染的指责(Howard和Howard,2016;Tracy等,2017)。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BRI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为之采取多种应对措施。2017年5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出台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的文件,提出中国将与相关国家开展积极合作,包括构建生态环保合作平台、推动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加强进出口贸易环境管理等举措(生态环境部,2017)。本研究也从侧面佐证了这些措施实施的必要性。

本文的结果是对现有研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首先,从研究设计上看,与现有文献的分开讨论不同,本文将TPPBRI同时纳入研究框架,对比分析了不同区域合作计划对中国的异质性影响,该评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TPP背景下中国如何有效推进BRI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从实证结果来看,目前一些学者采用GTAP模型对TPPBRI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但大多采用GTAP 8.0或更早版本的数据库。其中,对TPP的研究发现中国是该战略的主要损害国(刘朋春等,2015),而本文采用GTAP 9.0版数据库也得到类似的结论,而且本文还发现该结论不会随着美国退出TPP而发生改变;对BRI的分析发现,通过实施全方位的贸易自由化,中国的实际GDP将会增加0.24%(陈虹和杨成玉,2015),而本文的测算结果约为0.10%,这是因为得益于全球化的推进,与2007年相比,2011年BRI国家间的贸易壁垒有所降低,所以中国的GDP增幅有所减少。此外,与前人研究不同,本文还讨论了TPP实施对丝路国家的经济影响,测算了不同地区在TPPCPTPP中的利益得失,揭示了相关国家融入BRI以应对TPP负面冲击的必要性。该发现对促进BRI的发展和扩张有积极作用。

当然,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亟待下一步改进。首先,本文采用全球多区域CGE模型对TPPBRI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是一个比较静态分析,尽管已使用最新版数据库GTAP 9.0,但该数据库模拟基期为2011年。下一步是将GTAP模型动态化,对比分析TPPBRI的长期影响。其次,本文的实证分析未能捕捉经济系统在不同均衡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这是由经济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CGE模型的黑箱特征所决定的。最后,为便于分析,本文在关税减免时并未考虑行业和国家层面的差异,而是假定关税壁垒的消除针对所有生产性行业,且关税壁垒已完全消除。实际上,TPPBRI的关税削减行业的覆盖范围不一定相同,关税削减可能分步实施而非一步到位。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虹, 杨成玉. "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国际经济效应研究——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5(10): 4–13.
[2] 陈胜蓝, 刘晓玲. 公司投资如何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 ——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J]. 财经研究, 2018(4): 20–33.
[3] 崔连标, 孙欣, 宋马林. 贸易自由化视角下新丝绸之路战略经济影响评估[J]. 管理科学, 2016(1): 147–160.
[4] 李卫海. 中国海上航运的安保模式及其法律保障——以应对21世纪海上丝路的海盗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6): 131–151.
[5] 刘朋春, 辛欢, 陈成. TPP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及建设路径的影响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5(11): 96–108.
[6] 刘卫东. " 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5): 537–544.
[7] 饶芸燕. 模板、跳板、挡板: 美国战略视角下TPP功能的三位一体[J]. 世界经济研究, 2013(8): 9–15.
[8] 盛斌, 高疆. 透视TPP: 理念、特征、影响与中国应对[J]. 国际经济评论, 2016(1): 20–36.
[9] 生态环境部. 关于印发《"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的通知[R]. 北京: 中国生态环境部, 2017.
[10] 王孝松, 何欣悦. TPP达成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响探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3): 86–100.
[11] 许培源, 魏丹. TPP的投资区位效应及非TPP亚太国家的应对措施——基于多国自由资本模型的分析[J]. 财经研究, 2015(3): 77–87.
[12] 詹德斌. 韩国国内在加入TPP问题上的争论及选择[J]. 当代亚太, 2014(6): 99–116.
[13] 邹嘉龄, 刘春腊, 尹国庆, 等. 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5): 598–605.
[14] Brown D K. Tariffs, the terms of trade, and nation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1987, 9(3): 503–526. DOI:10.1016/0161-8938(87)90027-5
[15] Cheng L K. Three questions on China’s "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 40: 309–313. DOI:10.1016/j.chieco.2016.07.008
[16] Cui L B, Peng P, Zhu L. Embodied energy, export policy adjustment and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J]. Energy, 2015, 82: 457–467. DOI:10.1016/j.energy.2015.01.056
[17] Cui L B, Song M L, Zhu L.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he trilateral FTA 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with big data analytics[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8.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60835218301645
[18] Davis S J, Caldeira K. Consumption-based accounting of CO2 emissions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 107(12): 5687–5692. DOI:10.1073/pnas.0906974107
[19] Fasslabend W. The Silk Road: A political marketing concept for world dominance[J]. European View, 2015, 14(2): 293–302. DOI:10.1007/s12290-015-0381-3
[20] Howard K W F, Howard K K. The new "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s a threat to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entral Asia’s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 976. DOI:10.1007/s12665-016-5752-9
[21] Huang Y P. Understanding China’s Belt & Road Initiative: Motivation, framework and assessment[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 40: 314–321. DOI:10.1016/j.chieco.2016.07.007
[22] Itakura K. Impact of liberalization and improved connectivity and facilitation in ASEAN[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14, 35: 2–11. DOI:10.1016/j.asieco.2014.09.002
[23] Tracy E F, Shvarts E, Simonov E, et al. China’s new Eurasian ambitions: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17, 58(1): 56–88. DOI:10.1080/15387216.2017.1295876
[24] Yoon Y M, Gong C, Yeo T D. A CGE analysis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among China, Japan, and Korea[J]. Journal of Korea Trade, 2009, 13(1): 45–64.
[25] Zeng J H. Does Europe matter? The role of Europe in Chinese narratives of ‘One Belt One Road’ and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J]. 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 2017, 55(5): 1162–1176. DOI:10.1111/jcms.v55.5